重陽全真集
經名:重陽全真集。金王嚞撰。十三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太平部。
目 錄
序
卷一
七言律詩
一字至七字詩
七言長篇
五言律詩
五言長篇
藏頭七言長篇
卷二
七言詩
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詩
五言絕句
五言絕句
五言律詞
卷三
詞
卷四
詞
卷五
詞
卷六
詞
卷七
詞
卷八
詞
卷九
歌詞詩
卷十
詩
卷十一
詞
卷十二
詞
卷十三
詞
重陽全真集序
全真之教大矣哉。謂真者,至純不雜,浩劫常存,一元之始祖,萬殊之大宗也。上古之初,人有純德,性若嬰皃,不牧而自治,不化而自理,其居于于,自適自得,莫不康寧享壽,與道合其真也。降及後世,人性漸殊,道亡德喪,樸散純離。情酒慾殽蠹於中,愁霜悲火魔於外,性隨情動,情逐物移,散而不收,迷而弗返,天真盡耗,流浪死生,逐境隨緣,萬劫不復,可為長太息也。重陽憫化妙行真人,博通三教,洞曉百家,遇至人於甘河,得知友於東海,化三州之善士,結五社之良緣,行化度人,利生接物。聞其風者,成敬憚之,杖屨所臨,人如霧集,有求教言,來者不拒。詩章詞曲、疏頌雜文,得於自然,應酬即辦。大率誘人,還醇返朴,靜息虛凝,養亙初之靈物,見真如之妙性,識本來之面目,使復之於真常,歸之於妙道也。或問真人者曰:人生天地間,雖曰最靈,亦萬物中一物耳,孰能逃陰陽之數,孰能出造化之機?有始必有終,有生必有死,此自然之常理也。不禀異氣,仙不可求。不契夙緣,道不可學。豈可苦身約己,如擊影捕風,鏤冰雕朽,為必不得之事,求難成之效哉。真人喟然歎曰:長生妙理人具,仙林孰不可求。有怠而弗成者,顯而至多;有勤而取驗者,隱而甚少。世人以多見為信,以不見為疑,遂以仙事茫茫,為不可期也。試以物理驗之,鑛之鍛鍊,可以為鐵,銅之點化,可以為金。魚超呂梁而為龍,雉入大水而化蜃。冰之易消者也,藏之可以度夏;草之易衰者也,覆之可以越冬。人能割愛去貪,守雌抱一,遊心於恬淡,合炁於虛无。亦可以高舉遠致,躡景登虛,逍逼乘禦寇之風,往來飛應真之錫,騎鯨而遊滄海,跨鳳而上青冥,千年化兮如遼東之鶴,望日朝兮若葉縣之鳧。與安期羨門之流,洪崖洞玄之屬,同列仙班,不為難矣。古今得道輕舉者,不可勝數。子謂無徵,如聾者不聞有絲竹之音,瞽者不知有丹青之色,彼淺見謏聞,烏足以語道哉。問者屏息汗顏而退。真人開方便門,示慈悲海,出人於炎炎火宅,提人於浩浩迷津,識性命之祖宗,和氣神之子母,有无會於一致,空色泯於兩忘。使入是門者,如南柯夢覺,由是路者,似中山之酒醒。返我之真,無欠無餘,復入於混成;歸我之宗,不墜不失,復同於太始。真一之性,湛然圓明,變化感通,无所而不適也。真人羽化之後,門人裒集遺文,約千餘篇。辭源浩博,旨意弘深,涵泳真風,包藏妙有,實修真之根柢,度人之梯航也。京兆道眾聚財發槧,雖已印行,而東州奉道者多以去版路遙,欲購斯文不易得也。長生劉公,教門標的,仙宗羽儀,為一代之師真,作四方之教主。謂全真之風,起於西,興於東,徧於中外,其教廣矣,大矣。乃命曹瑱、來靈玉、徐守道、劉真一、梁通真、翟道清等化緣,特詣吾鄉,求序於懌。以真人文集分為九卷,載開版印行,廣傳四方。俾後人得是集者,研窮其辭,如鑿井見泥,去水不遠,鑽木見煙,知火必近。使人人早悟而速成,實仁者之用心也。噫,自古修真之士,或訴足尋師而師不遇,或斷臂問法而法不知,至于皓首窮年,莫知所措,虛過一生,深可惜也。今全真文集,散落人間,妙用玄機,昭然易見。學者宗之,大修則大驗,小求則小得。士之志於道者,適遇斯時,何其幸也。大定戊申清明一日,寧海州學正范擇德裕謹序。
重陽全真集卷之一
終南山重陽子王嚞撰
七言律詩
結物外親
一姪二子一山侗,連余五箇一心雄。六明齊伴天邊月,七爽俱邀海上風。
真妙裹頭拈密妙,晴空上面躡虛空。東西南北皆圓轉,到此方知處處通。
一弟一姪兩箇兒,和余五逸做修持。結為物外真親眷,擺脫塵中假合屍。
週匝種成清靜景,遞相傳授紫靈芝。山頭並赴龍華會,我趁蓬萊先禮師。
先生於寧海軍裝伴哥,街市乞化。背紙一大幅,上書此二詩,以誘馬鈺同去乞覓。
圈眼王三乞覓時,被人呼作害風兒。五般彩色於身見,一點靈光只自知。
貼觀一收八句字,指期須顯七言詩。長街兩面諸豪富,不道蠶歸是阿誰。
白為骸骨紅為肌,紅白裝成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