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佛之說法,必始於東依,周迴十方也。《華嚴》一經,始末別舉十數,此天數五,地數五;善財叅者五十三人,兼自己與昆盧共成五十五,非合天地之數乎。又《法華》有二佛同塔之義。龍女轉身南方作佛,蓋龍乾也,南離也,此非乾之中陰為離乎;轉女成男,此非坤之中陽為坎乎。乾離坤坎之妙,密寓是也。其曰:四句偈一,合相兩尊,雙林雙樹,二嚴二智,胸題萬字,足露雙輪。如此等類,非性命交融之義乎。由是知佛性不異金丹也。謂佛惟是性宗者,劣解淺學之士耳。
或問:禪學溫養,亦與金丹同否?答云:禪宗以覺悟為則,上乘之人一悟便至佛地。不緣途路,不涉陰陽,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純然真空之妙也。此最上一乘,下學難及。其禪坐靜慮一法,與胎息閉氣略同,溫養亦不少異。禪宗又有過開後事,如臣拱君,如子就父,一脉雙圓之妙,與金丹還返之理同。
或問:真空頑空,其理如何?答云:真空者,玄虛靈通之謂也。頑空者,死灰枯木之謂也。寂然不動,真空之體也。感而遂通,真空之用也。至于頑空,則斷滅無性不靈,死而不活之物也。
或問:釋氏極談空無,以四大六根、識神知覺,悉非我有。未審何者為道?答云:父母未生前,此形本無,因有生後,始有六根四大,有六根四大始有識神知覺。吾身所有,無非妄幻假合,觀其所,始,本實無之,非釋氏之強言也。彼之極談空無者,不過要此心體合太虛,使絲毫物累不著於中,所以為道也。
曰:金丹上道,亦如此否?答云;上仙之道與此無異。老君曰: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此非極於空無者,何耶?
或問:《心經》曰照見五蘊皆空。修丹之境,亦至此乎?答云:首一句便云觀自在菩薩。觀者反觀自心,自由自在也。次云照見五蘊皆空。此觀心之時,直下照見,吾身五種聚陰,徹底皆空,惟有一點元陽智慧,朗然不昧也。此兩句人天之道所不能,越見得釋氏作家處。蓋觀者,定也。照者,慧也。一切聖賢莫不由觀照以成道。修丹之法,何莫如斯,此非上仙之道也。
金丹詩訣
還丹不過真金火,金即元精火即心。神火精金交煅鍊,真金融火火融金。
火太炎炎金氣消,金頑火冷又難調。鑪中金火光常溢,一顆靈丹永不凋。
汞即神方鉛即氣,氣神元在太無先。須從天地根元處,撮向空懸鼎內煎。
五金八石皆凡物,草木根莖有象材。要識還丹無質藥,須從心上鍊將來。
止將自己心為鼎,便把元神作大還。鍊取一鑪天地髓,時時現出寶光寒。
休向三才並八卦,尋他金火出生年。須知此藥先天地,出在三才八卦先。
人是古今尋藥匠,非徒人覓得應難。雖然金火盈天地,不向人心甚處安。
先天一炁吾之炁,我此元神天地神。天地我神同一體,妙乎一炁轉洪鈞。
丹訣千千萬萬言,莫明玄牝不須論。箇中若是英靈漢,龍虎龜蛇一口吞。
火候何妨說與君,坎烏離兔要平均。心閑意定精神一,虎嘯龍吟天地春。
兔趕金烏入海門,烏隨兔魄上崑崙。剎那火候周天地,世上誰人識本元。
七情不動心無雜,五炁朝元意不生。二八門中須沐浴,一團和炁兩弦平。
驪龍珠向懷中養,天寶瓶將手上持。瞬息不忘常守護,一周天火產嬰兒。
火候元來只是心,心如專炁火溫明。定波慧炬交相濟,大藥還丹頃刻成。
時人不識火根元,文武抽添妄亂傳。此火本來無氣候,廓周法界遍三千。
戒根瑩淨絕塵生,定水波澄慧月明。獨照朗然常不昧,還丹直下可圓成。
戒絕百非除眾惡,定能止散集虛靈。慧燈反照昏衢暗,何慮華池水不清。
修丹當以戒為先,治散惟憑定力堅。昏病欲明須慧照,了玆三者謂仙禪。
鐵牛木馬遶長河,石虎泥龍總浩歌。四獸不知何處去,空將招手叫黃婆。
六賊捉將歸汞室,五陰拿取入鉛津。等閑運動元陽火,鎔作秋空滿月輪。
絳闕無言重戶閉,黃堂有令守城嚴。四夷拱手降旗樹,不動干戈五賊擒。
前弦直向後弦覓,後弦須必向前求。二物不離身左右,一輪滿月五湖秋。
龍從火裹駕陽君,虎向波心馭月輪。呼吸循環天地匝,崑崙海底總回春。
紫河車起海之濱,超上重樓赴玉京。日月兩宮穿過了,直從絳闕入黃庭。
一從坎虎嘯江皐,勾引離龍入海濤。飛向崑崙山頂過,通身孔竅盡陽和。
要知鉛體為常靜,汞用元來是動根。動者若同常靜合,自然金鼎火溫存。
乾坤鼎器休他覓,烏兔精神莫外攀。姹女嬰兒親乳哺,黃婆媒合萬年懽。
易是乾坤烏兔祖,古人以易準金丹。坤龍乾馬循環用,何慮神丹不大還。
能明人道明天道,會得天心即我心。八卦五行皆我有,何消束覓更西尋。
太極函三始象乾,中分乾體便為坤。火龍水虎相顛倒,此是金丹最上門。
半斤金子半斤銀,合聚分明是一斤。休向二弦前後覓,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