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騎校尉馮述,夷其族。徙太后寶氏于南宮,謀誅宦氏不克故也。胡廣為太尉,劉寵為司徒。
己酉:朋黨事復起,殺李膺等百人。
庚戌
辛亥:帝加元服。冊宋氏為皇后。
壬子:改元嘉平。太后竇氏崩。誣構事大起。
癸丑:段穎為太尉,楊賜為司空。
甲寅:李咸為太尉。
乙卯: 五經文皆刻石于太學。袁隗為司徒。
丙辰:劉寬為太尉,楊賜為司空。
丁巳:大伐鮮卑。孟郁為太尉,陳耽為司空。
戊午:改元光和。合浦、交陸內寇。廢皇后宋氏。大齋爵至三公。袁滂為司徒。
己未:諸貴臣下獄死者相繼,宦氏誣故也。劉郃為司徒#54,段穎為太尉,張濟為司空。
庚申:陳耽為司徒。冊何氏為皇后。
辛酉:作宮市,帝遊,以驢為駕。
壬戌
癸亥
皇極經世卷第六之上竟
#1『白公仲』疑為『公仲連』之誤。四庫本作『田公仲』,亦誤。
#2『廪丘』原作『廪兵』,據四庫本改。
#3『陽狐』原作『陽孤』,據四庫本改。
#4『伐楚』原作『代楚』,據四庫本改。
#5『出子』原作『出公』,據四庫本改。
#6『出子』原作『出公』,據四庫本改。
#7『河西』原作『河上』,據四庫本改。
#8『肅王』原作『簡王』,據四庫本改。
#9『七十餘家』原作『十七家』,據四庫本改。
#10『輸長城』原脫,據四庫本補。
#11『魏攻周』原作『魏及周一』,據四庫本改。
#12『割名都一以助伐楚』原脫『一以助伐楚』,據四庫本補。
#13『既而背之』原脫,據四庫本補。
#14『結』原作『給』,據四庫本改。
#15『雍丘』原作『雍氏』,據四庫本改。
#16『孟嘗君』原作『孟嘗郡』,據四庫本改。
#17『芒卯』和『苙卯』,據四庫本改。
#18『趙惠文王』原作『趙文惠王』,據四庫本改。
#19『蒙驚』原脫『蒙』字,據四庫本補。
#20『考烈王』原作『者烈王』,據四庫本改。
#21『趙葱』原作『趙忽』,據四庫本改。
#22『之眾』原作『眾罳』,據四庫本改。
#23『稱兵』原作『稱王』,據四庫本改。
#24『章邯』原作『張邯』,據四庫本改。
#25『其侄』原作『其子』,據文義改。
#26『子嬰』原脫『子』字,據文義補。
#27『子嬰』原脫『子』字,據文義補。
#28『宋義』原作『宋毅』,據四庫本改。
#29『悉』原作『西』,據四庫本改。
#30『關政于內』原脫『于』字,據四庫本補。
#31『義為帝』原作『為義帝』,據四庫本乙正。
#32『吕祿』原脫,據四庫本補。
#33『趙周』原作『趙同』,據四庫本改。
#34『卜式』原作『下式』,據四庫本改。
#35『汾陰』原作『分陰』,據四庫本改。
#36『匈奴』原作『匈使』,據四庫本改。
#37『屈氂』原作『屈釐』,據四庫本改。
#38『屈氂』原作『屈釐』,據四庫本改。
#39『呼韓邪』原作『呼韓增』,據四庫本改。
#40『西羌叛。韋元成為相』原脫,據四庫本補。
#41『大司馬』原脫『大』字,據四庫本補。
#42四庫本『庚申』下作『三公分職,董賢為大司馬,孔光為大司徒,彭宣為大司空。帝崩,太皇太后王氏稱制。罷董賢大司馬,以王莽為大司馬錄尚書事,廢太后趙氏,迎元帝庶孫中山王衍立之,是謂平帝。葬哀帝于義陵。王莽專政。』
#43『以王子林』原脫『以王』二字,據四庫本補。
#44『封』原脫,據四庫本補。
#45『敗銅馬賊』原作『號為銅馬帝』,據四庫本改。
#46『馮魴』原作『馮房』,據四庫本改。
#47『太子炟』原作『太子坦』,據四庫本改。
#48『鮑昱』原作『鮑宣』,據四庫本改。
#49『鄭弘』原作『鄧彪』,據四庫本改。
#50『濟陰王』原作『濟陰侯』,據四庫本改。
#51『黃門』原作『黃開』,據四庫本改。
#52『楊秉』原作『楊東』,據四庫本改。
#53『解瀆亭侯』原作『解犢侯』,據四庫本改。
#54『劉郃』原作『劉劭』,據四庫本改。
皇極經世卷第六
三川邵堯夫撰
皇極經世卷六之中
經世之申二千二百四十一
甲子:政元中平#1。漢孝靈皇帝十七年。黃巾寇起。鄧盛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