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妄入人間,通連作怪,令人夢想顛倒。眾和:惟願陰靈,第心受度。
第二戒者,不得輒同外魔客鬼,亂索飲食,拋沙擲瓦,恐嚇生人。
第三戒者,不得輒引瘟疫入界,侵暴良民,令人疾病,延累親屬。
第四戒者,不得禁護王土,妨人種植,強占林木花果,隱蔽天租。
第五戒者,不得輒動四方火精,燒人宅舍,損害貲財,敗人家業。
第六戒者,不得邀求血食,罪障轉深,報對輪迴,無有休息。
第七戒者,不得使諸妖怪,鴉鵲狐狸犬鼠,驚怕生人。
第八戒者,不得傷人六畜,後生報身,永墮幽陰。
第九戒者,不得縱逸車馬,妨礙生人行往,興禍害人,自求私便。
第十戒者,不得為人作禍,取受情囑,令人疾病,追人生魂,使人迷妄。眾和:惟願陰靈,齊心受度。
九真妙戒
第一戒者,敬讓,孝養父母,是名初真戒。眾和:惟願陰靈,齊心聽受。
第二戒者,克勤,忠於君主,是名念真戒。
第三戒者,不殺,慈救眾生,是名持真戒。
第四戒者,不淫,正身處物,是名守真戒。
第五戒者,不盜,推義損己,是名保真戒。
第六戒者,不嗔,兇怒波人,是名修真戒。
第七戒者,不詐,諂賊害善,是名成真戒。
第八戒者,不驕,傲忽至真,是名得真戒。
第九戒者,不二,奉戒專一,是名登真戒。
舉奉戒頌
上來戒法,想已欽承。天上人間,幽鄉人世,心心不亂,念念無違。然而本來一性,元自清明,良心善意,自然而然。又何懼於升沉,又何假於戒律。惟其習而陷諸惡趣,流而入於他岐,戒律亦不得而施也。尚悟本之根,及證真之性,為鬼則不沉不惑,為人則無禍無愆。一動一為,無非大道。一思一慮,不背正理。到此地位,可不戒而自戒矣。然在陰之日,不宜戀着。以至世間功名富貴,華屋危樓,錦誘綺羅,金珠璧玉,珍羞異味,大蓋高軒,聲色之娛,車馬之樂,奉養之物,受用之資,眷屬之情,妻子之愛。至於飢而欲食,寒而欲衣,得之則生,失之則死,是真不可闕者,第無非有身之累,在世之事爾其如此。身既不得長生,凡此等亦不可長有。宜知此身留不住,萬有盡成空,生死異途,貪愛無益,是豈非天地間之正理,合當若是耶。況人一死之後,茫無形體,陽間之食不可得而餐,人世之衣不可得而服,若餐若寒,安能相累。故《道德經》云: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復有何患。理甚昭然。正緣情愛不忘,事物在念,貪求祭祀,牽戀眷姻,自離迷執之途,遂生飢渴之想。上來嚴陳凈供,虔置斛筵,亦何是以浼諸鬼神,蓋欲其間未能徹悟者,遂其想念,解其執迷,而今而後,洞察此理,既無身矣,何資飲食。而世有奉先之禮,祭祈之誠,示人情不忘本也。一性明矣,豈待於享祀哉。為鬼為人,在幽在顯,萬緣不著,所至逍遙,豈復有六道之分,三途之役,以至羽毛鱗甲,鳥獸虫魚,悉反故根,盡辭異趣,永遂生生之樂,咸沾蕩蕩之休。命有太上長生靈符,生天寶籙,仙經寶誥,功德牒文,以為升遷之據,謹用宣示。
讀符告簡關牒
上來給牒傳符,領薦受度,善功已畢,各各離壇,悉登解脫之途,盡陟清虛之界。前程進步,更莫遲延。一切聖凡,各惟珍重。
存孤魂陰靈,皆端潔成人,飛騰散去。起身白云:
人身世累本難除,去世無身事已非。
到此既能知此理,湛然真性見天機。
高功下座,表白送魂度橋。
伏以巍巍至道,蕩蕩神功,開方便之門,啟遷升之路。大恩廣覆,被幽昧之鄉。玄澤普沾,遍窮陰之府。三途以玆而罷役,六道由此以更生。以今恭啟玄科,修崇齋福,悉資幽爽,用薦冥途。萬類鬼神,九州魂識,既已朝真告道,聽法聞經,咒施摩筵,宣傳妙戒,闡揚妙典,演誦靈文,所建善功,普皆圓備。莫不沉魂釋釁,冥籍消除,萬罪咸原,一靈不昧。各領齋功而善去,咸登凈域以超生。
法橋大度天尊。焚燎。
舉三清樂,向來,回向。
伏以誠可動天,齋悃已騰於三境。教能濟物,道恩下徹於九原。遐邇蒙休,顯幽同慶。以今齋官備陳儀式,崇建齋修,上福君親,普資存歿,凡諸善果,普遂圓成。伏願係薦亡靈,九先神識,十方滯爽,萬國幽魂,六道三途,四生萬類,咸承利濟,盡出幽陰。濯質蕩形,逍遙於三界。明心見性,朝謁於十天。有識羣生,同沾惠澤,含情雜類,盡沐靈休。齊官蒙恩,眷緣俱慶。為上良緣,念大聖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十方靈寶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切詳黃籙諸齋,濟度為本。顯則祝君康時,普福羣生。幽則拔鬼度魂,廣資萬類。庶幾遍及,以成善功。或超薦先靈,亡者受福。或禳解災厄,則生人蒙休。儻切切於一己,而旁無濟度之心,則不足以為齋矣。故施食普度,不可不盡其心也。古齊科中,宿啟建壇,朝真懺謝,禮燈投簡,設醮散壇,古來所行之事,科書並見廣成先生《黃籙齋科》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