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起右列者。道家近用之,全依世間格也。
世格奏狀
具法位臣姓某,
準格或據詞入意,須至奏
聞者。
右所據已,如何施行,欲望真慈,允臣所奏。謹錄狀奏
聞,伏候
勑旨。
年歲次 月 日具法位臣姓某狀。
世間格內又一式
具法位臣姓某,
右臣入意,謹錄狀奏
聞謹狀。
年歲次 月 日具法 狀。
前後貼黃,並如常式。但世間之格式,惟道家所奏帝尊位號不一,難悉得其傳授。近世多用此二式,而添入聖位,是又與世法大同而小異矣,如章文之狀,惟允中一派用之。從世俗者,多止用此世間之格,自從事宜也。
上界列真,日宮月府,五星四曜,北斗三官,四聖五師,高天上輔,玉帝貴臣,天曹主執,上境諸司,並用申狀。
嘗謂齋醮之儀,關宣之典,文移奏告,利害不輕。近世所行,或於七元五師,上界列真,悉用奏牘。甚至泰玄都省,亦有用奏狀者。且故依效近世朝廷名位,自行注擬高真,隨意褻瀆。且如玄中法師,雖為科教之宗,然於天則臣也。或者以為老君化身行教,而正典未見出處。設使果是老君分炁易形,亦不可尊為帝也。蓋始炁居於太清,則為天尊也。若化形而行教,且曰玄中法師,是三境之臣也。老君先天立教,歷劫度人,不可備舉。至周為柱下史,隱名易號,託質人寰,志在度人,無拘高下,當此之時,不過周室之臣爾。及其紫炁度關,青牛返闕,凝真霄極,正位太清,當此之時,謂之天帝,謂之上帝。故分形下降,臣事周室之時,不以為卑。炁返高穹,君臨上境之時,不以為尊。本於妙有妙無之間,隨其化現而名之可也。若為道德天尊,則天中之君也,合用章奏也。若為玄中大法師,則天上之臣也,合用申狀也。今欲俓指玄中為老君,則不然也。或者又稱玄中法師為靜老天尊,尤其謬矣。道經師三寶,蓋道不可名,因經立教。教典既立,非師不傳。齋壇之中,合崇宗本。故自道而經,自經而師,非以其位列三寶,而便為上帝。舊有羅天醮位,及宋朝再加編考。當時道錄院叅稽典格,而五師之位,乃在三官四聖眾真之下爾。至如正一天師,尤不可誣之。按天師以東漢光武之世,生之於吳之天目山,後世嘗立神仙觀,是其所也。漢末永壽二年,飛昇於蜀。太上遣五帝使者,授天師位為正一真人。面朝九清,臣事三境。本傳并經□ 籍昭然者。齋醮之科,師為宗本,別立專幕者,禮也。文狀之間,合用申牘,降於天帝,可也。豈應君前亦奏,臣前亦奏,可乎。陞天師、玉帝為一等,可乎。天師上昇之日,位方為真人,宋朝方上號為正一靜應真君,已自穹於天爵矣。或者又稱為天君。夫天君則與天帝並也。清微天寶,禹餘靈寶,大赤神寶,即三炁天君也。東方青靈始老天君,暨西南北中,則五方天君。天師得同此位乎。天師傳通經籍,九流百家,莫不精究,功成行著,拜命升天,其於體法名分之間,其嚴也審矣。玆睹世之愚夫,貢諛獻佞,上之奏狀,呼為天君,又安得不振怒哉。第恐此等文狀,未必可通上境。無知之徒,敢致如此,良可驚也。上真名位,世莫得許詳。遵依古典而用之則可。若務過呼,以真人為真君,以真君為天君,以使者為使,則冒天禁甚矣。上界男真極尊者稱道君,女真極尊者稱元君,亦諸天尊之類也。今世但知杜撰過呼,甚至以女君過呼道君者有矣。及其經典不載之目,人自云某真知某院,某人為某主,某人總天省,唯其意之所欲,輒將天曹上聖,自加遷除,且矜己之所用異眾。吁世可罔也,而天可罔乎。天上之分司列職,嚴於世間。故神仙有上界足官府之語,毫分不可冒越,而庸人乃敢妄亂褻瀆。允中亦頗見此等行用之人,不為無報應也,而未知警省者尚多。今於上界列真,稱臣而用申狀。或者以為既稱臣,則當具奏,既用申狀,則不當稱臣。允中竊謂三代之時,陪臣於諸國之君,皆稱臣。其於天子,亦稱臣。後世廢封建而為郡邑,天下一家,故不見陪臣之禮。人間奏申之格,秦漢已前,無昭然之文可考。但陪臣之上簡牘於其國,必不敢與天子同禮也。且君臣之分,天地之大經也。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作為教化,詔天下後世。其君臣之分,父子之親,夫婦之義,亦應天而立也。且以天文言之,日月星辰燦然可睹者,已肇於開闢之初,聖人未出之前。君臣之分,在天者素定矣。北極居於天中,與南極相對,為天之樞紐。日月萬星,隨天而轉,惟兩極不動,故天得以運也。北極居於紫微垣中,常現不隱。晉《天文志》曰:北極五星,在紫微垣中。北極,北辰最尊者。句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居句陳之下。今按:天皇則位同北極,則天象中之君也。上則華蓋、句陳履之,左右則上丞、上衛諸星環之,中斗□□□□□□□居其前,為喉舌之司。調理四時,斟酌元炁,出納帝命,總錄三界。外則天市垣、太微垣、紫微垣,各有帝座,乃紫微垣之分司爾。周天萬象,日月星辰,悉總于北極,北辰在象,而眾星拱之,則此也。聖人仰觀天文,以考玄度,亦因其素定者而稽之。豈非聖人未出,上天已有君臣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