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道寶經
經名:上清道寶經。不著撰人。五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上清道寶經卷之一
經品第一
黃錦為地
丹金書之,紫金界之,盛以錦囊。
上古
經書中古、下古。
若有此文,則五帝營衛
玉童、玉女各三打人持書左右,九星玄覆,眾真神仙五岳靈官日夕臨其房。
天皇內文
可以鎮宅。
三皇赤書五篇
煉於洞陽之館,台於流火之庭,生天立地,開化神明。天子得之,鳳皇來儀,五星合度。諸侯得之,列宿含光。王侯庶人得之,玉質鏘鏘。婦人得之,顏若太陽,色流三光,后妃君王。
飛入雲中
真文。
玉檢之文
出於九玄九天,分制三道。天元此文,則三光分翳,五帝錯位,九運翻覆,七宿奔精。地元此文,則九土淪陷,五岳崩裂,山河倒傾。
三元之法
總合靈篇《大洞真經三十九章》。此乃三五之秘號,真道之至精,三一之極章,玉清之禁記。
三奇之章
玉皇寶章,秘在九天之上大有之官、大玄靈臺玉房之中。
三錄
三元品誡。金蘇、黃錄、玉蘇。
三經
三過監受。
三洞
玉清洞真,上清洞玄,太清洞神。
大洞真經
上清之高音,極真之微辭。
靈寶經
高仙之上品,虛元之至真,大道之幽寶,三皇之天文。或云太上玉策。此三洞經符,道之綱紀,太虛之玄宗,上真首經,豈中仙之所聞?
洞神名仙寶之道
接三皇之世,洞玄名靈寶之道,救度五帝之世。洞真名天寶之道,濟三代之後。
七部十部
妙經元始,以龍漢之年撰。
太上紫微宮中金格玉書
乃上聖之秘文。
赤金書青玉簡
太上玉訣。
三十六卷
十部經,皆刻金書字,書於玉簡,題其篇口於紫微南軒太玄都玉京。
五帝承符導引三光
五帝執符,萬口 定錄。
君子終日不視
視亦元見。
終日不聽
聽亦元聞。
玄都正一之化
正一真人演《千真科經》。
太上無言,君子終日不言
言亦元所道。
善述者必通其言,必通其意
真人以神聽,聽可尊也;聖人以身
教;教可珍也。
聖址墜黃有必無,子未能別;言無必有,
子未能決
道有真偽,福有凶吉,罪有公私,明有纖密。
世三人
仙人紀法成等。
貴賤相使,賢愚相傾,善惡相顯。无彼无我,无去无來。彌綸萬劫,一切虛空
星宿不可得之數者,則我成道得仙已來,亦復如是。虛空不可步度,知其里數者,則我壽命亦復如是。
以法為源
洞玄、昇玄皆是。
天地之人物
本皆是道,元髡鬃之精光,微妙之上玄。
默念
非空不非空,非法不非法,非物非非物,非人非非人,非因非非因,非果非非果,非始非非始,非終非非終。
了了
昭見成元上真。
兩半成一
有无為兩半,不有不无為一正道。
離此四半
還登不虛。
了无非无,知有非有
安住中道正觀之城,反我兩半,處於自然,道業日新,念之增益,睹見法心,心相得見。
引道
清風蕩俗塵累。
太上重嗚天鼓三十六通
仰天祝曰:山川水陸,一切幽靈,三
界魔王,六官魔王,有國王王子,能
受持經,即當合力同共寶護。
混沌無形之中
開闢之先。
天之所報不疾而速,感之所期不行而至
金闕上聖命太極真人,使正一上玄玉郎王忠、鮑丘等,與茅盈四節燕胎流明神芝,長曜靈飛夜光洞草,佩璽服衣冠,北首畢。四使者告盈曰:食太極四節隱芝者,位為真卿;食金闕燕胎玉芝者,位為司命;食東官流明金英者,位為司祿;食長曜靈飛者,位為真伯;食夜光洞草者,位為主總左右御史之任。子已盡食之矣,壽與天地,位當為司命上真東嶽上卿君,都統吳越之神仙,綜師江左之山源。須臾,五帝各乘方面色來,從韋官來下,受大帝之命授盈為司命東卿上真君,文以紫玉為似初文,刻之曰:惟盈爰自童蒙散髮北山,情招上帝,感激太玄。今授盈太玄真人司命神君,君秉操金石,丹心矯眾,今報以玉越綠旌八威之策,使征伐源澤, 折衝萬神。君寒東林谷,今報以紫髦之節,藕敷花冠,招驅千靈,對山召雲。君弃家獨往,故賜繡羽,紫帔丹青飛裙,使從容霄階,携命玉真。君步驟深藪,故報以班龍之輿,素虎之耕,使浮宴太空,飛輪帝庭。君寒露霜雪,故報以曲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