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徹。所以古人云。把手牽人行不得。惟人自肯乃方親。又云。如來於一切處成等正覺。於刀山劒樹上成等正覺。於鑊湯爐炭裏。成等正覺。於棒下成等正覺。於喝下成等正覺。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只今還有恁麼人證明如是事麼。良久云。選佛若無如是眼。假饒千載又奚為。

  釋如學

  號五峯。陝西人。律身嚴謹。遇事精勤。一夕與天童話次。童驀伸脚曰。你作麼生。師以脚踢。之童笑曰未在未在。師曰和尚道看。童倒臥。師曰。也只是困。童曰。你又與麼去也。師禮拜。一日辭行。童握拂曰。喚作拂子則觸。不喚作拂子則背。不得拈起。不得放下。不得不語。不得無語。不得錯舉。若不錯舉。即分付汝。師連跳兩跳曰。不要不要。童曰。猶是亂呌亂跳。更試舉看。師轉身曰。某甲去也。童乃付。

  釋法藏

  號漢月。梁谿蘇氏子。十九圓頂於德慶庵。廿九歲讀高峯語錄有疑。歷十餘秋。聞折竹聲。忽然大徹。天啟甲子春。天童悟。唱道金粟。師往參焉。值童上堂。舉僧問古德云。朗月當空時如何。德曰猶是堦下漢。僧曰。請師接上堦。德曰。月落後相見。童乃顧師曰。且道月落後。又如何相見。師便出。童上堂。舉起拄杖曰。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擲下拄杖曰。落二去也。且一又如何舉。便下座。師掣拄杖便行。童歸方丈。師以拄杖呈曰。此是打盡天下人底拄杖。今日還却和尚。童接得便打。曰先打汝一箇起。師曰。幸得還和尚杓柄。童曰。猶嫌少在。又打數下。師作禮而出。住後上堂云。攀躋不住忽然翻。打破吾宗向上關。剩得一雙窮相手。始知無法付人間。

  釋道忞

  號木陳。潮州林氏子匡廬薙染。依悟和尚天童座下。掌記室有年。受請繼席。僧問。如何是天童境。師曰。廿里松關行欲盡。青山捧出梵王宮。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閒移拄杖松根立。笑問客從何處來。曰向上宗乘事若何。師曰。看脚下。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師曰。你喫粥也未僧擬議。師曰。諸佛過去久矣。上堂。釋迦老子道。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古德道。纔入思惟。便成剩法。且道名字既同。因甚麼有利有害。紅粉易粧端正女。無錢難做好兒郎。示眾云。有一人三頭八臂。有一人無背無面。同到天童門下。且道安下那箇即是。一晚入堂。大呌曰。適來欄中不見了牛。普請諸人把火上山尋牛去。眾愕然。一僧纔出。師便歸方丈。常舉居一切時不起妄念話頌曰。草鞋踏遍江南雪。歸看廬山石上雲。却笑閒身猶未老。尋梅幾度出松門。

  法高僧摘要卷二
  品高僧摘要卷三

    武原居士 徐昌治覲周父 編輯

  釋曇霍

  蔬食苦行。常居塚間樹下。專以神力化物。時河西鮮卑利鹿孤。僭據西平。自稱為王。號年建和二年十一月。霍從河南。來至自西平。持一錫杖。云此是般若眼。奉之可以得道。人遺其衣物。受而輒投諸地。或放之河中。有頃。衣自還本主。一無所污。行疾如風。言人死生貴賤。毫釐無爽。人或藏其錫杖。霍閉目少時。立知其處。並奇其神異。因之事佛者甚眾。鹿孤有弟傉檀假署車騎。權傾傾偽國。性猜忌。多所賊害。霍每謂檀曰。當修善行道。為後世橋梁。檀曰。僕先世已來。恭事天地名山大川。今一旦奉佛。恐違先人之旨。公若能七日不食。顏色如常。是為佛道神明。僕當奉之。乃使人幽守七日。而霍無饑渴之色。檀遣沙門智行。密持餅遺霍。霍曰。吾甞誰欺而欺國王耶。檀深奇之。厚加敬仰。因此改信。節殺興慈。國人既蒙其佑。咸稱曰大師。出入街巷。百姓迎禮。至晉義熈三年。傉檀為勃勃所破。凉土兵亂。不知所之。

  求那跋摩

  此云功德鎧。本剎利種。累世為王。治在罽賓國。跋摩年十四。機見儁達。深有遠度。仁愛務善。其母甞須野肉。令跋摩辦之。跋摩啟曰。有命之類。莫不貪生。夭彼之命。非仁人矣。母怒曰。設令得罪。吾當代汝。跋摩他口煑油。誤澆其指。因謂母曰。代兒忍痛。母曰。痛在汝身。吾何能代。跋摩曰。眼前之苦。尚不能代。況三途耶。母乃悔悟。終身斷殺。至年十八。相工見而謂曰。君年三十。當撫臨大國。南面稱尊。若不樂世榮。當獲聖果。至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愽曉四含。誦經百餘萬言。深達律品。玅入禪要。時人號曰。三藏法師。至年三十。罽賓國王薨。絕無紹嗣。眾咸議曰。跋摩帝室之胤。又才明德重。可請令還俗。以紹國位。羣臣數百。再三固請。跋摩不納。乃辭師違眾。林棲谷飲。孤行山野。遁迹人世。後到師子國。觀風弘教見者發心。後至闍婆國。至前一日。闍婆王母。夜夢見一道士。飛舶入國。明旦果跋摩至。王母敬以聖禮從受五戒。母因勸王曰。宿世因緣得為母子我已受戒而汝不信。恐後生之因。永絕今果。王迫以母勑即奉命受戒。頃之隣兵犯境。王謂跋摩曰。外賊恃力。欲見侵侮。若與鬥戰。傷殺必多。如其不拒。危亡將至。今唯歸命師尊。不知何計。跋摩曰。暴宼相攻。宜須禦捍。但當起慈悲心。勿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