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56-中国撰述史传部禅宗-五灯严统-明-通容-第387页

入眼金塵。當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則焦頭爛額。唯存不退轉一念。生與同生。死與同死。自然與道相符。脫使未悟之際。千釋迦萬慈氏。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總是虗妄塵勞。皆非究竟事。師聞之。不覺汗下。一日有省。告峯曰。印原已撞入銀山紩壁去也。峯曰。既入銀山紩壁。來此何為。師超然領旨。後受請出世。八遷名剎門人欲繪師像。預索贊語。師作一圓相。題其上曰。妙相圓明。如如不動。觸處相逢。是何面孔。洪武甲寅春。將入滅。呼侍者曰。時至矣。可持觚翰來。及至。復曰。吾塔已成。唯未書額耳。大書心印二字。入室端坐而化。
九峯壽首座
得旨於中峯。後示寂。說偈曰。七十二年。這邊那邊。喫十方飯。參達磨禪。今朝一擲翻身去。笑破傍觀嘴半邊。
般若誠禪師法嗣
  建寧府高仰山古梅正友禪師
廣信貴溪丁氏子。弱齡出家。及長遍參耆宿。一日因小便觸地。得個入處。請益絕學。後到雪岩。閱法昌語錄。至驅耕奪食。不覺汗下。便頌公案數則。寄呈學。學曰。此人得我第三番竹篦上氣力。但欠脫殼在。越三[示*冀]。因過堂。打動鉢盂。忽大悟。上堂。慧劍單提。明行正令。擬議不來。喪身失命。還有當鋒底麼。良久曰。正好一帆風過海。箇中不遇駕濤人。小參。月落山頭慘。雲橫谷口陰。欲明生死事。直指本來心。還有會得本來心底麼。夜靜不勞重借月。玉蟾常掛太虗中。至正壬辰夏。示寂。
智者義禪師法嗣
  杭州淨慈德隱普仁禪師
蘭溪人。俗姓趙。參了然。機語相契。至正乙未間。住金華西峯。太祖取婺州。幸智者寺。詔師住之。晚蒞淨慈。忽示微疾。屈指計曰。今夏五月矣。左右曰然。師曰。此八月八日最良。吾將逝矣。至期整衣坐脫。
平山林禪師法嗣
  杭州止庵德祥禪師
本郡人。一日倚座曰。一隊噇酒糟漢。我爭如你何不道。竟寂。
海門則禪師法嗣
  湖州弁山白蓮寺嬾雲智安禪師
嘉興沈氏子。示眾。萬法歸一。無孔紩鎚當面擲。一歸何處。抹過西天并此土。青州布衫重七斤。寒岩古木璚花春。仁者殷勤問端的。娘生鼻孔從來直。倘於言下解知歸。九九分明八十一。示寂。塔于蒼弁之南阡。
華頂覩禪師法嗣
  處州福林院白雲智度禪師
郡之麗水吳氏子。弱冠從空中假公。披削受具。後一策南游。徧叩禪林。無有可其意者。復旋白雲遺址。築院以居。日取楞嚴圓覺二經鈔疏。但執泥文字。所見不允。聞無見覩和尚說法天台。欣然就謁。問西來密意未審如何。見曰。待娑羅峯點頭與汝道。師以手搖曳擬答。見便喝。師曰。娑羅峯頂。白浪滔天。花開芒種後。葉落立秋前。見曰。我家無殘羹剩飯也。師曰。此非殘羹剩飯而何。見頷之。後主普慈諸剎。洪武庚戌春。浩然有歸志。眾堅留之。師曰。葉落歸根。吾所願也。便回福林。一日書偈曰。無世可辭。有眾可別。太虗空中。何必釘橛。擲筆而逝。火餘獲五色舍利。併靈骨不壞等。[療-(日/小)+土]于院西。
別源源禪師法嗣
  明州天童元明原良禪師
寧海周氏子。侑宏智禪師詞曰。嗚呼山不讓塵。故能成其高。海不讓流。故能成其深。師非宿備六度萬行之願輪。則曷由樹斯大法之功。於古今聖人出興。作百世師。千載一時。惟師得之巍巍窣堵。鎮茲東谷。洞上一宗。真規復復。昭告菲詞。深勒崖谷。願師再來。為法作則。
天童一禪師法嗣
  撫州雲居呆庵普莊禪師
台之仙居袁氏子。母夢梵僧入室而生。晬歲岐嶷頴異。負笈入鄉校。授書成誦。長依天童左庵。薙髮受具。抵郡之天寧。參了堂。堂問。何來。師曰。天童。堂曰。冐雨衝寒著甚死急。師曰。正為生死事急。堂曰。如何是生死事急。師以坐具作摵勢。堂曰。敢來這裏捋虎鬚。參堂去。一日。堂室中。舉庭前栢樹子話。師擬開口。堂劈口掌之。豁然有省。住初出世撫州北禪。示眾。昨日開荒地。請諸人。剗却荊棘。除去瓦礫。本來基址。已見分明。只有中間樹子。無人拔得。山僧。今日未免別行方便。利刀剪盡繁枝葉。鈍钁深鋤邪倒根。實地工夫成一片。住山鈯斧了無痕。鏟草次。僧問。者片田地。幾時鏟得乾淨。師舉起鋤頭曰。不得喚作鋤頭。未審上座喚作什麼。僧無語。師拋下鋤頭曰。者片田地。幾時鏟得乾淨。問如何是雲居境。師曰。路轉溪回空院靜。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太平時代自繇身。曰人境已蒙師指示。願聞一句接初機。師曰。無毛鷂子潑天飛。問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時如何。師曰。達道者方知。曰和尚何得干戈相待。師曰。捉賊不如嚇賊。曰明眼人瞞他一點也不得。師曰。情知汝不是好心。洪武二十六年春。詔徵天下高僧。師與舉首。對揚稱旨。秋。函命祭廬山禮成。復賜衣一襲。是冬。得旨升住徑山。上堂。人從廬嶽來。接得華頂信。報道。南山白額虎。却在龍淵裏。藏牙伏爪。東海赤梢鯉。直上鷲峯頭。躍浪衝波好。大眾。一大藏教。何曾說到者裏。雖然。徑山拄杖子。未肯放過在。拈拄杖。畫一畫曰。仙人張果老。不愛藥葫蘆。靠拄杖。下座。忽於十月二十三日。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