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諡道濟禪師。

  清凉復禪師法嗣
  昇州奉先寺慧同淨照禪師

  魏府張氏子。僧問。教中道。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又道。佛身充滿於法界。普見一切羣生前。於此二途。請師說。師曰。唯一堅密身。一切塵中見。問。如何是古佛心。師曰。汝擬阿那箇不是。問。如何是常在底人。師曰。更問阿誰。

  龍濟修禪師法嗣
  河東廣原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聽取一偈。剎剎現形儀。塵塵具覺知。性源常鼓浪。不悟未曾移。

  南臺安禪師法嗣
  襄州鷲嶺善美禪師

  僧問。如何是鷲嶺境。師曰。峴山對碧玉。江水往南流。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有甚麼事。問。百川異流。還歸大海。未審大海有幾滴。師曰。汝還到海也未。曰。到海後如何。師曰。明日來。向汝道。

  歸宗詮禪師法嗣
  瑞州九峰義詮禪師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有力者負之而趨。

  隆壽逸禪師法嗣
  隆壽法騫禪師

  泉州施氏子。漳州刺史陳洪銛請開法。上堂。今日隆壽出世。三世諸佛森羅萬象。同時出世。同時轉法輪。諸人還見麼。僧問。如何是隆壽境。師曰。無汝插足處。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未識境在。有僧來參。次日請問心要。師曰。昨日相逢序起居。今朝相見事還如。如何却覓呈心要。心要如何特地疎。

  五燈會元卷第八
  五燈會元卷第九
  溈仰宗
  南嶽下三世
  百丈海禪師法嗣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

  福州長谿趙氏子。年十五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師。剃髮於杭州龍興寺。究大小乘教。二十三遊江西。參百丈。丈一見。許之入室。遂居參學之首。侍立次。丈問。誰。師曰。某甲。丈曰。汝撥爐中有火否。師撥之曰。無火。丈躬起深撥得少火。舉以示之曰。汝道。無這箇聻。師由是發悟。禮謝陳其所解。丈曰。此乃暫時岐路耳。經云。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忽憶。方省己物不從他得。故祖師云。悟了同未悟。無心亦無法。祇是無虗妄凡聖等心。本來心法元自備足。汝今既爾。善自護持。次日。同百丈入山作務。丈曰。將得火來麼。師曰。將得來。丈曰。在甚處。師乃拈一枝柴吹兩吹。度與百丈。丈曰。如蟲禦木。司馬頭陀自湖南來。謂丈曰。頃在湖南尋得一山。名大溈。是一千五百人善知識所居之處。丈曰。老僧住得否。陀曰。非和尚所居。丈曰。何也。陀曰。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設居徒不盈千。丈曰。吾眾中莫有人住得否。陀曰。待歷觀之。時華林覺為第一座。丈令侍者請至。問曰。此人如何。陀請謦欬一聲。行數步。陀曰。不可。丈又令喚師。師時為典座。陀一見乃曰。此正是溈山主人也。丈是夜召師入室。囑曰。吾化緣在此。溈山勝境。汝當居之。嗣續吾宗。廣度後學。而華林聞之曰。某甲忝居上首。典座何得住持。丈曰。若能對眾下得一語出格。當與住持。即指淨瓶問曰。不得喚作淨瓶。汝喚作甚麼。林曰。不可喚作木揬也。丈乃問師。師踢倒淨瓶便出去。丈笑曰。第一座輸却山子也。師遂住焉。是山峭絕。敻無人煙。猿猱為伍。橡栗充食。經于五七載。絕無來者。師自念言。我本住持。為利益於人。既絕往還。自善何濟。即捨庵而欲他往。行至山口。見虵虎狼豹。交橫在路。師曰。汝等諸獸。不用攔吾行路。吾若於此山有緣。汝等各自散去。吾若無緣。汝等不用動。吾從路過。一任汝喫。言訖。蟲虎四散而去。師乃回庵。未及一載。安上座(即懶安也)。同數僧從百丈來。輔佐於師。安曰。某與和尚作典座。待僧及五百人。不論時節即不造粥。便放某甲下。自後山下居民。稍稍知之。率眾共營梵宇。連帥李景讓奏號同慶寺。相國裴公休甞咨玄奧。繇是天下禪學輻輳焉。上堂。夫道人之心。質直無偽。無背無面。無詐妄心。一切時中。視聽尋常。更無委曲。亦不閉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從上諸聖。祇說濁邊過患。若無如許多惡覺情見想習之事。譬如秋水澄亭。清淨無為。澹泞無礙。喚他作道人。亦名無事人。時有僧問。頓悟之人更有修否。師曰。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時。修與不修是兩頭語。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可別有法。教渠修行趣向。從聞入理。聞理深妙。心自圓明。不居惑地。縱有百千妙義。抑揚當時。此乃得坐披衣。自解作活計。始得。以要言之。則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若也單刀直入。則凡聖情盡。體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仰山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指燈籠曰。大好燈籠。仰曰。莫祇這便是麼。師曰。這箇是甚麼。仰曰。大好燈籠。師曰。果然不見。一日。師謂眾曰。如許多人。祇得大機。不得大用。仰山舉此語。問山下庵主曰。和尚恁麼道。意旨如何。主曰。更舉看。仰擬再舉。被庵主踏倒。仰歸舉似師。師呵呵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