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掩關却掃者八年。寺偶虗席。郡僚命師開法。恐其遯。預遣吏候于道。故不得辭。受請日。上堂曰。咄哉。黃面老。佛法付王臣。林下無情客。官差逼殺人。莫有知心底。為我免得麼。若無。不免將錯就錯。便下座。師凡見僧來。必叱曰。楖栗未擔時。為汝說了也。且道說箇甚麼。招手洗鉢。拈扇張弓。趙州柏樹子。靈雲見桃華。且擲放一邊。山僧無恁麼閑脣吻與汝打葛藤。何不休歇去。拈拄杖逐之。宣和六年三月二十日。沐浴。陞堂說偈。脫然示寂。偈曰。寶杖敲空觸處春。箇中消息特彌綸。昨宵風動寒巖冷。驚起泥牛耕白雲。壽七十七。臘五十八。

  江州圓通道旻圓機禪師

  世稱古佛。興化蔡氏子。母夢吞摩尼寶珠。有孕。生五歲。足不履。口不言。母抱遊西明寺。見佛像遽履地。合爪稱南無佛。仍作禮。人大異之。及宦學大梁。依景德寺德祥出家。試經得度。徧往參激。皆染指。親溈山喆禪師最久。晚慕泐潭。往謁。潭見默器之。師陳歷參所得。不蒙印可。潭舉世尊拈華。迦葉微笑語以問。復不契。後侍潭行次。潭以拄杖架肩長噓。曰。會麼。師擬對。潭便打。有頃。復拈草示之曰。是甚麼。師亦擬對。潭遂喝。於是頓明大法。作拈華勢。乃曰。這回瞞旻上座不得也。潭挽曰。更道。更道。師曰。南山起雲。北山下雨。即禮拜。潭首肯。後開法灌溪。次居圓通。以符道濟禪師之記。學者嚮臻。朝廷聞其道會。宰臣復為之請。錫以命服。與圓機號。上堂。諸佛出世。無法與人。祇是抽釘拔楔。除疑斷惑。學道之士。不可自謾。若有一疑如芥子許。是汝真善知識。喝一喝曰。是甚麼。切莫刺腦入膠盆。

  慶元府二靈知和庵主

  蘇臺玉峯張氏子。兒時甞習坐垂堂。堂傾。父母意其必死。師瞑目自若。因使出家。年滿得度。趨謁泐潭。潭見乃問。作甚麼。師擬對。潭便打。復喝曰。你喚甚麼作禪。師驀領旨。即曰。禪。無後無先。波澄大海。月印青天。又問。如何是道。師曰。道。紅塵浩浩。不用安排。本無欠少。潭然之。次謁衡嶽辯禪師。辯尤器重。元符間抵雪竇之中峯栖雲兩庵。逾二十年。甞有偈曰。竹筧二三升野水。松窗七五片閑雲。道人活計祇如此。留與人間作見聞。有志於道者。多往見之。僧至禮拜。師曰。近離甚處。曰。天童。師曰。太白峯高多少。僧以手斫額。作望勢。師曰。猶有這箇在。曰。却請庵主道。師却作斫額勢。僧擬議。師便打。師初偕天童交禪師問道。盟曰。他日吾二人。宜踞孤峯絕頂。目視霄漢。為世外之人。不可作今時籍名官府。屈節下氣於人者。後交爽盟至。則師竟不接。正言陳公以計誘師出山。住二靈。三十年間。居無長物。唯二虎侍其右。一日威於人。以偈遣之。宣和七年四月十二日。趺坐而逝。正言陳公狀師行實。及示疾異跡甚詳。仍塑其像。二虎侍之。至今存焉。

  開先瑛禪師法嗣
  紹興府慈氏瑞仙禪師

  本郡人。年二十去家。以試經披削。習毗尼。因覩戒性如虗空。持者為迷倒。師謂。戒者。束身之法也。何自縛乎。遂探台教。又閱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疑曰。又不自他。不共不無因。生畢竟從何而生。即省曰。因緣所生。空假三觀。抑揚性海。心佛眾生。名異體同。十境十乘。轉識成智。不思議境。智照方明。非言詮所及。棄謁諸方。後至投子。廣鑑問。鄉里甚處。師曰。兩淛東越。鑑曰。東越事作麼生。師曰。秦望峯高。鑑湖水闊。鑑曰。秦望峯與你自己是同是別。師曰。西天梵語。此土唐言。鑑曰。此猶是叢林祇對。畢竟是同是別。師便喝。鑑便打。師曰。恩大難酬。便禮拜。後歸里。開法慈氏。室中甞問僧。三箇橐駝兩隻脚。日行萬里趂不著。而今收在玉泉山。不許時人亂斟酌。諸人向甚麼處與仙上座相見。

  潭州大溈海評禪師

  上堂曰。燈籠上作舞。露柱裏藏身。深沙神惡發。崑崙奴生嗔。喝一喝曰。一句合頭語。萬劫墮迷津。

  圓通僊禪師法嗣
  溫州淨光了威佛日禪師

  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一宿二宿程。千山萬山月。曰。意旨如何。師曰。朝看東南。暮看西北。曰。向上更有事也無。師曰。人心難滿。谿壑易填。問。時節因緣即不問。惠超佛話事如何。師曰。波斯彎弓面轉黑。曰。意旨如何。師曰。穿過髑髏笑未休。曰。學人好好借問。師曰。黃泉無邸店。今夜宿誰家。

  象田卿禪師法嗣
  慶元府雪竇持禪師

  郡之盧氏子。僧問。中秋不見月時如何。師曰。更待夜深看。曰。忽若黑雲未散。又且如何。師曰。爭怪得老僧。上堂。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源到處閑。斗轉星移天欲曉。白雲依舊覆青山。

  紹興府石佛益禪師

  上堂。一葉落。天下秋。一塵起。大地收。一法透。萬法周。且道透那一法。遂喝曰。切忌錯認驢鞍橋作阿爺下頷。便下座。

  褒親瑞禪師法嗣
  安州應城壽寧道完禪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