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遙知眾意。彈指應之。六眾悉聞云。此我師信響。皆至磨所。磨曰。一翳蔽空。孰能剪拂。前無相宗宗勝欲行。磨曰。汝雖辯慧。道力未全。且與王無緣。勝辭磨。竟至王所。廣陳法要。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宗勝曰。如王治化。當合其道。王所有道何在。王曰。我所有道。將除邪法。汝所有法。將伏何人。磨不起於座。懸知宗勝義墮。召波羅提曰。宗勝不稟吾語。與王論屈。汝急往救。波羅提曰。願假神力。言訖。雲生足下。至王前時。王正問宗勝。忽見愕然。忘其所問答。曰乘空來者是正是邪。提曰。我非邪正。而來正邪。王心若正。我無邪正。王雖驚異。而驕慢方熾。即擯宗勝令出。提曰。王既有道。何擯沙門。我雖無解。願王致問。王怒而問曰。何者是佛。曰見性是佛。曰師見性否。曰我見佛性。曰性在何處。曰性在作用。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見。曰於我有否。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提即說偈曰。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徧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王聞偈已。心即開悟。悔謝前非。咨詢法要。王復問提。師承為誰。曰即大王叔菩提達磨是也。王聞驚駭。遽勅近臣。迎磨至王宮。磨為王懺悔往非。王聞泣謝。詔宗勝歸國。近臣曰。宗勝被謫時。已捐軀投崖矣。磨曰。勝尚在。召之當至。初勝受擯。耻不能正王。遂投身危崖。俄有神人。以手捧承。置於巖上。勝曰。我忝沙門。當與正法為主。不能抑絕王非。是以捐身自責。神何佑助。願示所以。於是神人說偈曰。師壽於百歲。八十而造非。為近至尊故。熏修而入道。雖具少智慧。而多有彼我。所見諸賢等。未甞生珍敬。二十年功德。其心未恬靜。聰明輕慢故。而獲至於此。得王不敬者。當感果如是。自今不疎怠。不久成奇智。諸聖悉存心。如來亦復爾。勝聞偈欣然。遂宴坐巖間。至是王遣使召勝。磨謂王曰。知勝來乎。曰未知。曰再命乃來耳。使者至山。而勝辭。果再命乃至。磨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辭祖塔。別同學。後至王所。慰之曰。勤修白業。護持三寶。吾去非晚。一九即回。磨汎重溟。凡三周寒暑。達於南海。

  ○菩提達磨至金陵

  達磨至南海。廣州刺史蕭昂。表聞武帝。帝遣使齎詔迎請。以普通元年十一月。至金陵。帝問。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曰竝無功德。曰何以無功德。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曰如何是真功德。曰淨智玅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曰廓然無聖。曰對朕者誰。曰不識。帝莫測玄旨。

  ○千歲寶掌和尚參菩提達磨

  寶掌。中印度人。自降神受質。即左掌握拳。七歲祝髮乃展。因名寶掌。魏晉間。東遊此土。入蜀。禮普賢。常不食。日誦般若等經千餘卷。一日謂眾曰。吾有願。住世千歲。今六百二十有六矣。故人以千歲稱之。宋大明中。遊五臺。南歷衡岳黃梅匡廬。尋入建業。會達磨入梁。就而扣請玄旨。悟無生忍。武帝高其道臘。延供內庭。未幾如吳。述偈曰。梁城遇導師。參禪了心地。飄零三浙遊。更盡佳山水。遂遍探兩浙名山。

  ○初祖菩提達磨至少林

  達磨知武帝機不契。是歲十一月十九日。潛回江北。二十三日。至洛陽。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甲辰)初祖菩提達磨傳法慧可

  慧可。武牢姬氏子。父以無子。禱祈既久。一夕有異光照室。母遂懷姙。故生而名之曰光。自幼志氣不群。博極載籍。尤精玄理。不事家產。好遊山水。後覽佛書。超然自得。出家受具。浮游講肆。徧學大小乘義。年三十二。返香山。終日宴坐。又八年。於寂默中。忽見一神人謂曰。將欲受果。何滯此耶。大道匪遙。汝其南矣。翼日覺頭痛如刺。欲治之。空中有聲曰。此換骨也。往見本師。本師視其頂骨。如五峯秀出。以有神異。更名神光。復謂曰。汝相吉祥。當有所證。神令汝南者。少林有達磨大士。必汝之師也。光受教。遂造少林參磨。磨常面壁默坐。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飢。布髮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值大雪。光夜侍立。遲明積雪過膝。立愈恭。磨顧而憫之。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磨曰。諸佛無上玅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磨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於磨前。磨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因與易名。曰慧可。光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曰將心來。與汝安。曰覔心了不可得。曰我與汝安心竟。

  (戊申)傅大士設大會

  傅大士住雙林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