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悟。達法在其中。非今亦非古。付法已。踴身高半由旬。屹然而住。四眾告曰。願尊者無為神通。我輩欲收舍利。遂復座入寂。闍維舍利建塔。

  第二十二世祖

  摩拏羅尊者。姓剎帝利。父常自在王。命依盤頭尊者出家傳法。
  安帝戊午元初五年。
  第二十二世祖摩拏羅尊者嗣宗統(四十八年)。
  己未六年。
  祖住世傳法。
  庚申永甯元年。
  辛酉建光元年。
  壬戌延光元年。
  癸亥二年。
  甲子三年。
  乙丑四年。
  順帝(諱保安帝子在位十九年改元者五慈和徧服曰順)。
  順帝丙寅永建元年。
  丁卯二年。
  戊辰三年。
  己巳四年。
  庚午五年。
  辛未六年。
  壬申陽嘉元年。
  癸酉二年。
  甲戌三年。
  乙亥四年。
  丙子永和元年。
  丁丑二年。
  戊寅三年。
  己卯四年。
  庚辰五年。
  辛巳六年(時有張陵在蜀自號天師作道書二十四卷論章醮之法章醮起此)。
  壬午漢安元年。
  癸未二年。
  甲申建康元年。
  冲帝(諱炳順帝子在位一年)。
  乙酉永嘉元年。
  質帝(諱纘章帝玄孫在位一年)。
  丙戌本初元年。
  桓帝(諱志章帝曾孫在位二十一年改元者七克敵服遠曰桓)。
  桓帝丁亥建和元年。
  沙門支婁迦讖譯經(譯者。翻譯也。謂翻譯西竺之語。轉成東震之言。又譯之言易也。謂以此方之言。易顯彼土之法也。周禮掌四方之語。各有其官。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今通西言而云譯者。葢漢世多事北方。而譯官兼善西語。故摩騰始至。譯四十二章經。後遂因之也。佛經東來。歷朝設立譯場。命官分職。各有專司。合而翻譯錯綜。經文乃成。一譯主。明練顯密。通貫華梵者主之。次筆受。通明竺乾字學者主之。次綴文。學通三藏義博羣書者主之。次度語詳核言音者主之。次證梵。明洞竺乾事理。知華語不失梵義者主之。次證禪。語會心宗。明法大意者主之。次潤文。通內外學。明達佛旨者主之。次證義。考證文義辨對明審者主之。次校勘。次監護。以上諸員。漢唐歷代。上自帝王公卿鴻儒碩士。方充是任。葢重慎之至也。陳思王曹植。每讀佛經。留連嗟玩。以為至道之宗。轉讀七聲。升降曲折。清颺和婉。因倣演之。以為梵唱)。
  讖月支國人。以是年來洛陽。同河南清信士孟福張蓮等。共譯出經二十一部。合六十三卷。至中平年訖 發明(大法東來。宣譯者廣。難以具書。書其大者。以槩其餘焉。欲詳檢者。有歷代三寶記。及大唐內典等書可考也)。
  戊子二年。
  己丑三年。
  沙門安清來洛邑等處譯經。
  清安息國王太子。名清字世高。讓位出家。以是年振錫來儀。至於洛邑。廣事宣譯。到靈帝時。二十餘年。共譯出經一百七十六部。合一百九十七卷。
  桓帝庚寅和平元年。
  辛卯元嘉元年。
  佛滅後一千一百年(此後西竺東震諸賢聖相次譯經弘法)。
  壬辰二年。
  癸巳永興元年。
  甲午二年。
  乙未永壽元年。
  丙申二年。
  丁酉三年。
  戊戌延熹元年。
  己亥二年。
  庚子三年。
  辛丑四年。
  壬寅五年。
  癸卯六年。
  甲辰七年。
  乙巳八年。
  祖化度西印土王出家證果。
  祖付鶴勒那正法 示寂。
  祖至西印土。彼國王名得度。瞿曇種族。事佛精進。一日於行道處。忽見一塔。高尺四寸。欲舉以供養。竭眾力莫能舉。王大會四眾問所由。眾莫能知。祖曰。此阿育王塔。感王精進。故見耳。王曰。敢問法要。祖曰。佛法能具七事。去三物。乃可學。王問三物七事為何。祖曰。所去三物。貪嗔癡。所具七事。大慈。歡喜。無我。勇猛。饒益。降魔。無證。人所以明了不明了。以此耳。王聞已曰。至聖難逢。世樂非久。即傳位太子出家。七日而證四果。祖深加慰。誨曰。汝居此國。善自度人。今異域有大法器。吾當往化。得度曰。師應跡十方。動念當至。甯勞往耶。祖曰然。於是焚香遙語月支國鶴勒那比邱曰。汝教道鶴眾。道果將證。宜自知之。時鶴勒那為彼國王寶印說修多羅偈。忽覩異香成穗。王曰。是何祥也。曰西印土摩拏羅尊者將至。此信香也。王與鶴勒那俱西嚮作禮。祖亦以手東向三點於地答之。即辭得度。與其具通眾凌虗趣月支國。鶴勒那與寶印迎祖至王宮供養。異日鶴勒那問祖曰。我止林間。已經九白。(印土以一年為一白)有弟子龍子者。幼而聰慧。我於三世推窮。莫知其本。祖曰。此子於第五劫中。生妙喜國婆羅門家。曾以栴檀施於佛宇。作槌撞鐘。受報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