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128-中国撰述史传部诸宗通传-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元-昙噩-第141页

每語及北方僭叛事。輒慍見於色。由是自致廢棄。不甚顯。
梁道宗
荊州江陵人。氏族則未聞也。蚤歲薙染。居瓦棺寺。性脩潔。動靜有常度。力學甘貧苦。齊末大饑。分衛不給。南遊嶺表。其道大行。且誓以死化誘。已而卒。壽五十餘。
  法敝居延賢寺。其進業固窮。視宗殊未讓。天監初。西遊陸海。東歸全楚。弘宣有功焉。
梁慧簡
有道業戒行。素以膽勇。為建武王公門。師及王公出填。荊州。邀與之偕。州治之東偏。有別齋三間。尤便近。然空無人居久矣。蓋以數見怪異。而易致凶惡也。至是而簡得之中一間。以奉佛像。旁二間以安經書。以接賓客。簡當臥未起。俄見一黑衣無目人。從壁間出。倚門立。簡時心目了了。即欲語不可得。然意念觀世音。不小輟。其人曰。知君精進。故爾相試。今能操守不亂如此。吾又安敢逼哉。忽入壁間。不復出。簡徐起澡盥。禮誦訖。以倦復就寢。夢向所見人曰。僕自漢末居此數百年。為性剛直。多不能容。君既淨行自脩。故以相讓。毋恐也。自此絕無他。雖歷積載如一日。去後終無有繼簡者。
魏道登
生東莞芮氏。聰警有信力。聞徐州僧藥明經論。挾策從之。悉究涅槃法華勝鬘。後從僧淵究成論。譽動魏都。屢見徵聘。同學法度曰。盍行乎隨方適化。為物津梁。彼慧遠拂衣廬阜。曇諦滅迹昆山。亦秪一時耳。豈可以今日比哉。及到洛陽。寵逮族屬。以其本姓不華。詔易耐氏。玄侶追隨。講說斯盛。晚年居恒岳。遂終於報德寺。壽八十五。時景明間也。
魏法貞
未詳氏族。渤海東莞人。九歲出家。居洛下廣德寺。年十一。師事道記。誦法華經。意所不解。隨以造問。遂通曉其義。記尤加獎。稍長善成實論。與僧建齊名。時人以建文句無雙。以貞為入微獨步。且相友愛。每講。聽者千數。得襯施。造像供養。清河王懌。汝南王悅。並頂禮奉訓戒。會魏德衰陵。以圖南邁。以梁普通二年。貞為進騎所及而死。春秋六十一矣 建清河人。又有慧聰道寂。皆記公弟子。學亦可尚。建南達江陰。止何園寺。武帝詔集僧於樂受殿立義。而建之業頓進。聰寂不知所終。
魏僧意者
每聚徒於太山之谷山寺。寺有高麗像。相國像。女國像。吳國像。崑岡像。岱京像。凡七像。皆金銅範模。相好姝麗。列之殿堂。不置關鑰。以縱瞻仰。而鳥獸無敢入者。故靈裕讚云。應感而來。誠無指屬。謂其神通冥著。不知何所從來也。意束躬供養。迄於暮齒。
  將終之前一夕。見已亡沙彌。禮拜云。違奉已來。常為天帝驅役。廢脩道業。竊聞天帝。不久請師講經。願因一言。獲免形苦。意即澡浴更衣。焚香端坐以俟。未幾。果有冠服羽儀。如世之貴顯者。入寺。而意竟逝。且其都講維那職事之人。各在異邑。驗其逝去。皆同日也。
齊曇遵
河北程氏子。少厭欲塵。而容色美盛。甞投法光出家。光公恐其或染或淨。遣令返俗。資學既明。允當時寄。有魏擢為員外郎。非其志也。復請光公。而光公猶以前患不許。遵跪啟曰。今畢命歸依。永崇至道。如不允副。必從邪見。壞及三寶。光審其識至。即為授具。而就勗督之學。功踰一紀。一乘頓義。法界心源。並披析義理。挺超時匠。初化行洛下。流衍齊楚晉魏。乃至燕趙。通以言教。攝治相襲。而無著述。丞相淮陰王肱深器禮之。年踰七十。舉為國都。尋陞統。俄而小疾。坐誦維摩勝鬘。終卷而逝。年八十有五。遵賦性清高。舉止有法。開戶褰帷。形無妄涉。口靡俗談。目罔邪睹。然而敬愛前脩。撫循後進。世罕其比。光公終日。遵方居齊州。聞訃號慟。悶絕從牀墜地。熱血涌口。其孝如此。
齊曇衍
南兖州夏侯氏也。生而齒牙具。人以為異。七歲入鄉塾。十五本州推擇充都。公事暇則聽講僧寺中。十八舉秀才。至鄴都。過光公法席。即稟歸戒。究心佛乘。年二十三。遂依光祝髮受具。愈益進學。至忘食息。或有所疑。咨之碩宿。皆辭讓不能對。甞顧謂其徒曰。吾從師以來。心有未悟。每思之而得。譬猶低目面墻。冥無所睹。稍延頸出戶。則近遠斯見。由是玄化所被。自齊鄭燕趙。靡弗輻輳。雖遭緣沮。安苦莫變。故趙郡王叡上洛王元海膠州刺史杜弼。懿戚重臣。深加敬奉。僕射祖孝徵奏為國都。隋開皇元年三月十八日。合掌稱彌勒尊號。顏色怡悅。日正中。乃逝於洺州。盧氏。先是有夢。衍服朱衣。鬢垂肩上。二童侍後。於空中向西北行者。世以為生天云。
齊僧遠
性踈誕流宕。不脩細行。住梁州薛寺。武平三年夢。一大人切齒責之曰。汝是出家人。面目如此。猶自縱造惡。何不取鏡照之。覺而驚悸流汗。日映盆水見。目旁色黯然。初以為垢膩也。遽捫滌之。忽眉毛隨手墮盡。大創艾。每事必循律法。罔敢戾。月餘復夢。前人喜曰。知過而改。是之謂智。勉之。毋蹈往轍也。明日面目津潤。眉毛稍出。由是脩練。為鄉里所歸。
齊曇隱
河內史氏子。少厭塵俗。尤遵戒檢。誦經凡三十萬言。日夜憶持。以為常。年滿。從道覆律師受具。又依之聽稟。精勵匪流輩比。後賴光公陶染。而變通之。遂卒宗於光公云。定州刺史侯景欽慕。延奉供給。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