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  獨在西天

  唐徑山國一欽禪師

  師名道欽。吳郡崑山人。姓朱氏。世服儒業。年二十八。即貢於禮部。道由丹徒。遇鶴林玄素禪師。得指入道之要。遂出家。大悟宗旨。久之辭去。素曰。汝乘流而行。遇徑即止。師至臨安東北山下。問途於樵者。曰。此徑山也。師自東北而登。涉重岡。西至高峯北巖中。據石牀而坐。俄有老人素衣拜於前曰。我龍也。自師至此。吾屬五百皆不安居。當挈歸天目。願以此地為立錫之所。言訖不見。北峯之陽有草菴可居。蓋龍所造也。大歷三年。代宗詔至闕下。禮遇有加。一日在內廷。帝至起立。帝曰。師何以起。師曰。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貧道。帝悅。賜號國一。逾年辭歸杭州。即其菴所建寺。是為開山始祖。示寂後。諡號大覺。
  贊曰。
  代有覺士  出於文儒  宴坐雙徑  龍驤厥居  珠淵鱗屋  化為精廬  國之一號  帝賜不誣

  唐大慈山中禪師

  師名寰中。姓盧氏。蒲坂人也。生有異相。其聲如鐘。出家於并州童子寺。受心印於百丈海禪師。結茅於南嶽。一日南泉至。問如何是菴中主。師云。蒼天蒼天。泉云。蒼天且置。如何是菴中主。師云。會即便會。莫忉忉。泉拂袖而出。趙州問般若以何為體。師云。般若以何為體。趙州大笑而出。師明日見趙州掃地。師問般若以何為體。趙州置箒。附掌大笑。師便歸方丈。師後住浙江大慈山。上堂示眾云。山僧不解答語。只能識病。又云。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時學者甚眾。山素缺水。師擬飛錫。夜夢神人告曰。勿他之。我移南嶽小童子泉就師取用。詰旦見二虎以爪跑於地。泉自涌出。味甘如飴。有僧自南嶽至。乃曰小童子泉涸矣。故東坡題詩云。亭亭石塔東峯上。此老初來百神仰。虎移泉眼趁行脚。龍作浪花供撫掌。至今遊人灌濯罷。臥聽空階環珮響。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間去來想。咸通三年三月十五日無疾而逝。壽八十三。臘五十四。僖宗諡性空大師定慧之塔。
  贊曰。
  履踐真實  心悟無際  南泉趙州  激揚酬對  居乏寒泉  虎跑以濟  惟德斯彰  風清日麗

  唐下竺標法師

  師名道標。富陽秦氏。七歲。神氣清茂。有沙門過而識之。勸令出家。至德二年。詔通佛經七百紙者命為比丘。師首中其選。得度。居南天竺寺。護戒甚嚴。永泰中。住持奏賜寺額。居十二年。其徒多歸之。常於靈鷲峯之南西嶺下葺茅為堂。號西嶺草堂。怡然養浩。不干人事。尤工詩章。搜鍊精巧。與吳興皎然會稽靈徹鼎立齊聲。時人有洞冰雪摩雲霄之譽。稱西嶺和尚。一時名公如李益白居易陸羽之流皆敬之。長慶三年示寂。葬於山中。
  贊曰。
  出塵異相  挺見垂髫  業真空法  怡然養高  適意吟詠  配雅與騷  名標當世  可摩雲霄

  唐圓澤和尚

  師名圓澤。居慧林。與洛京守李源為友。約往蜀峨嵋禮普賢大士。師欲行斜谷道。源欲泝峽。師不可。源強之。乃行。舟次南浦。見婦人錦襠負[瞿-隹+瓦]汲水。師見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見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兒時。願公臨門。我以一笑為信。十二年後。錢塘天竺寺外當與公相見。言訖而化。婦既乳兒。源往視之。果笑。尋即回舟。如期至天竺。當中秋月下。聞葛洪井畔有牧兒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源知是師。乃趨前曰。澤公健否。兒曰。李公真信士也。我與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尋已徧。却回煙棹上瞿唐。遂去。莫知所之。
  贊曰。
  京洛有約  峨嵋是行  機先一語  洞達三生  汲[瞿-隹+瓦]事異  扣角詩清  永懷陳跡  山空月明

  唐韜光禪師

  師號韜光。莫詳族里。穆宗時。結茅於靈隱西峯巢构塢。與鳥窠林公為友。刺史白居易重其道。嘗具饌飯之。以詩邀云。白屋炊香飯。葷羶不入家。濾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芥除黃葉。紅薑帶紫芽。命師來伴喫。齋罷一甌茶。師答云。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枕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種金蓮。白雲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城市不堪飛錫到。恐驚鶯囀畫樓前。其高致如此。菴以師號得名。宋丞相陳公堯佐留題菴中。賡唱者甚眾。紹興中。宗正少卿馮檝作修菴記。
  贊曰。
  道藏於身  所存異轍  或入市廛  或居深樾  翳翳巢构  牧守折節  豈曰韜光  若揭日月

  唐鳥窠林禪師

  師名道林。富陽潘氏。母夢日光入口有娠。誕時異香滿室。遂名香光。幼出家。詣長安西明學華嚴。代宗詔國一禪師至闕。師謁之。得法南歸。抵西湖秦望山。有大松樹盤屈如葢。乃止其上。時人因以鳥窠名之。復有鵲巢其側。自然馴狎。元和中。刺史白居易入山訪之。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