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顱黧面。去來[郫-卑+((白-日+田)/廾)]繁間。甚熟帀人。蓋多見之。而無相問訊者。崇寧五年十二月二日晨。從外來乞食城中。如故甞洋洋也。眡日欲昃。輒囊其衣。若將去者。行次廛東。小息於逆旅馬氏。乞漿焉。斂裓趺坐。漿未饋而告寂。玉骨山峙。不杌不倚。人皆聚觀羅拜。迎歸北溪。龕而奉之。至今真身儼然如生。宋楊天惠。作文記之曰。異哉。我昔未之見也。是導師者。不離闤闤喧閧。而示靜便。不鄙屠沽垢紛。而示精潔。不舍生死濁惡。而示究竟。不樂相好設飾。而示堅固。其音制和軟。類近里社。而莫知其名氏。其膚臞勁。類七十許人。而莫知其壽臘。其衣履簡野。類空林衲子。而莫知其居止。嗚呼。生吾不知從師遊。沒吾徒知志其跡。是刻舟之說也。雖然。繇吾之說。瞷師之相。起欣慕想。成淨信行。庶其有從入哉。
又僧。曰吉祥。甞寓東川解魔寺。魁梧多力。一飯五鉢。日夜誦經五函。寺前有池畜魚。祥。盡知其數。以名詔之。皆次第出水面。若受祥話言。靡靡而去。
滇有僧。曰慈濟。甞在洱海東北青顛山險石上。禮迦葉佛。日課百拜。人名其石。名禮拜石。下臨不測之淵。後即於石立化。今無能躡其石者。示現難思。皆化僧之流亞也。
咸平府大覺寺法慶禪師傳
法慶嗣。佛國白禪師。甞掌書記。初住泗州普炤。後遷嵩少。汴破被虜。收牛于北方。惟一講僧識之。次居東京。因侍者讀洞山錄。作愚癡齋。者云古人甚奇。師云我化後。汝可喚之。若能復來。是有道力也。後預知時至。乃作頌云。今年五月初五。四大將離本主。白骨當風颺却。免占檀那地土。衣物。盡付侍者。飯僧。始聞初夜鐘聲。坐逝。侍者如約喚之。師睜眼應曰。爭麼。者曰和尚何裸跣而去。師曰。來時何有。者欲強穿衣。師曰。休留與後人。者曰。正恁麼時如何。師曰。也只恁麼。復書一偈云。七十三年如掣電。臨行為君通一線。鐵牛[跳-兆+孛]跳過新羅。撞破虗空七八片。壽七十三。皇統三年五月五日也。
元 覺慶.德林二師傳
覺慶。號壽堂。四明毛氏子。弱歲禮壽梅峰為落髮。師精戒律。遊戲人間。脫然無碍。凡可以澤物利人之事。至於甃衢。鑿井。施湯。茗行。鍼藥。事無鉅細。靡不鼓勇直前。見人行之。如出乎己。助成益力。至正間。至雲間隨喜。普炤佛會。忻然欲就。會入滅期。以正月二十三日。預作書。別四明及杭之麴院道友。附偈曰。無量劫來元有我。無有有我我亦無。無我無人無覔處。蕩蕩光明耀太虗。人皆止之。不聽。有陳源堅者。迎歸其家。越二日。師曰。月明立到三更後。徹骨寒來有幾人。既云歸去。胡顏復留。言已寂然。探之已逝矣。大眾奔赴。舁於西延恩。茶毗。而遍體汗下。復迎歸。是夕紅光燭天。停十日顏貌如生。鬚髮自長。源堅深信。捨所居為菴而祠之。加髹漆焉。
德林者。東甌人也。至正間。挂錫上海之柘澤廢寺。饑寒弗嬰其心。歲夏五。忽語人曰。疇能施我一龕。九月一日。焚却此身。人以為欺。不之信。至期。空鉢囊易薪樵自環。趺坐合掌云。二十七年學無為。信手拈來獲得渠(云云)。火從身起。觀者始矍然。膜拜請曰。活燒人地里不祥。師火中應曰。雨過無妨。
明 落魄僧(附雪梅)
永隆。姑蘇施氏子。在襁褓。即不茹葷血。惟佛法是慕。年逾冠。白父母求出家。遂舍入尹山崇福寺。落髮為僧。受具戒。志力苦澹。耿耿與甞人殊。偶夜坐。聞空中天神報曰。此寺創於梁天監。燬於元末。逮今三十年。吾受佛囑。衛此伽藍。師能重建。當陰相之。師乃感天神之言。遂鳴眾檀。即刺指血書華嚴法華二大經。以立願。書時。筆端出舍利。燁然有光。人罔不駭異敬信。師裒資庀材。先剏大雄殿。舟往三衢。搆大木過錢塘江。颶風飄筏將入海。舟之眾皆歎泣。師曰。吾之所為。皆神所警發。神寧食言者乎。俄頃風轉。回筏抵江岸。木商黃有亮異之。與同友曰。奇哉。殿成當為造大佛像以報。以 洪武辛未八月。殿乃成。二十五年壬申。朝廷度僧。師引其徒赴京師。試經請牒。時沙彌三千餘人。其中多有不能記經欲冐請者。於是 上怒。送錦衣衛。皆籍為軍。師慈憫無可救。遂詣奉天門。奏聞欲焚身以求免。 上允。以二月二十五日。 敕內臣。以武士嚴衛其龕。至雨華臺。師出龕望闕拜辭。入龕索楮。書偈曰。三十三年一幻身。洞然性火見全真。 大明佛法興隆日。永祝皇圖億萬春。又取香一瓣。書風調雨順四字。語內臣曰。煩奏 上。遇旱以此香祈雨必驗。須臾秉炬自焚。烟燄凌空。異香撲人。羣鶴飛翔於龕頂。良久。火餘斂舍利無算。於是。三千餘人悉宥罪。給牒為僧。皆師賜也。時大旱。 上召僧錄司官。迎師所遺之香。到天禧寺。率眾祈雨。以三日為期。至夜即降大雨。 上喜而謂羣臣曰。此真永隆雨耳 上親製落魄僧詩。以彰之。是年八月。弟子奉骨歸。葬於尹山。而塔焉。
雪梅。不知何許人。止天禧寺。甞遊雨華臺。性宕不羈。出言無度。解詩清奇。人爭傳誦之。數年後。行歌於市。命童子圍繞踏歌曰。老雪梅。今日不歸。幾時歸。輒自答曰。歸歸。三答端坐而逝。
明 祖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