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文。經合喻云。現在陰滅中陰陰生。中陰陰滅後五陰生。是則現陰如印。中陰生處如泥。現陰若滅名為印壞。中陰若起名為文成。以中陰印印後生處。准說可知。故知印泥文成。更互生滅無暫停時。毗曇等者。即十四不相應行。大集等者。證命也。比丘不保七日等者。亦大論文。佛令比丘觀於無常。有云不保一年乃至一日。佛言皆非善修。有云不保一息。佛言方是善修。殃者。咎也。爾雅云。肉爛也。無父可恃。無母可怙。即理性法身無二智養。必死不疑。溘者。去也。冥謂陰方。精進滅火等者。進破懈怠。猶水滅火。事進如之。事唯身口。由心非進不悟無常。又不悟無常。故心無進。喭土者。傳也。應作諺字。若作喭者。予也。凡諸諺言。皆似聖悟。故自昔來以為實錄。可憐如事。進五媚如道心。山海等者。有四志梵志。恐身應死。皆來辭王。欲往一處以避無常。過七日已。市監白王言。有一梵志忽死市中。一既如是。驗三可知。野干。如前說。
又復下。無我觀。忽聞等者。凡聞讚罵皆攬向己而起違從。況四大屬他。罵但罵色。焉能罵心。心性如手。執如膠塗。執心緣境。安有不著。酷者。甚也。如彼夜房者。實無有鬼。聞便橫計。二鬼爭屍者。小鬼擔屍。大鬼隨奪。令人分判。依實判之。為大鬼恠。拔其手足身分食之。小鬼愧故以屍補之隨著。曉已思惟。莫知誰身。凡夫皆然。莫非橫計一切皆為他所成故。如為怨逐等者。四倒如怨。逼心如逐。身如怨國。觀如叛出。至見道位方名小離。
麞聞下。結三乘異。雖有此觀。期心不同。故結期心分其相別。初文者。生老病死如獦圍三界。五欲如水草。不遑視聽如不暇悕離。二縛如免脫。
次支佛行相。支佛如鹿。觀智如透。侵習如免。自力如馳。愍他如顧。悲智為並。說法如鳴。所說非大名為呦呦。咽咽。鹿鳴也。咽食不下也。悲心若茲。自厭名痛。顧友名戀。昔曾同居名為本群。欲去而止名為踟蹰。利物無幾名為何益。說已入般名為茹氣。音教不住名為吞聲。茄。飲也。自利心強名漸漸悲。前進自出合哀悼。哀。憐也。
次明菩薩。初譬。次合。文相皆是事助之益。故須合行。若全無下。說合行意。前二合略。則先前對。喻消。如法華譬。只合文極略。豈不消譬。合菩薩中。合文整足故但對合。大象合菩薩。無去合雖聞。圍合又起。去合不忍獨去。安下合自知力大等。以智下。合令群安隱。事度為功德。五分為法身。伏道為慧命。後後為增長。第三祇為大象。若小去。抑揚小。不及大抑也。初心可歎揚也。初祇之初名小菩薩。實異凡小亦可稱歎。不住不調等者。異凡故云住不調異。小故不住於調。雖知下三句。准說而不取證。故並云雖。
多修下。結行成。此結三藏。三乘行別。故小事理但堪為助。佛印者。稱佛心故莫。事理不具印無是處。
所以下。引昔化事釋成助意。有法譬合。初法中二。初引昔化。繫珠如正道。退大如重蔽。用小如用助。中途用小。助發其機。故云小機起。
次又佛下。引現化儀。初明助意。本大如正道。大生如重蔽。用小如用助。當宜如佛讚。以小助大。諸佛尚讚。況今失理而不用助。
如富家下。譬。如在囹圄。從廁孔出。出處雖猥。貴在脫身。法身亦爾(云云)。況正助合行。無非法界。合如文。次以六句料簡事理。初問者。以三藏事問無作道品。本修作道品。今反脩事度。事度應勝道品。答意者。並有事理。更互得名。亦互相攝。於治義便。故從度名。引佛化等。足顯助意。為出行相故辨勝劣。復欲通論諸教治相。更為三對三句。先列。次釋。釋中先別次通。別者三對別故。且以事對理而立三對。初相破者。如上指正修道品。若修下。即指今文。是事六度破理。道品反此。即是道品破六度。相修者。事治成竟。進修理。度度品更互。准上可知。言如上者。如上以生滅度攝生滅品。故更進修無作六度。相即者。生滅無作度品相即。故引經云皆摩訶衍。檀與念處廣品初故。相即如開。破修如癈。寄癈辨助豈其然乎。約教論者。通約諸法。文中略舉諦緣為言。有無等者。無益相破。有益相修。雙非即是相即意也。當知當教亦有三對。
次攝調伏諸根中。即教教六度。度度六根。即是根根各六。乃成二十四番。品之根更對六作。又二十四。作通於受。且從一邊。初檀中為成調根。故置財施。此中四教若消釋者。必善教宗令成當教行相。
次戒中所言無傷者。只是無破。言習應者。如是修習便得相應。故大品中。始自色心空。終至種智空。名為相應。殃掘云者。其煞千人。少一。欲害其母。佛即隨來。復欲害佛。佛為說法即得悟道。佛反問之。殃掘乃以從一至十塘數答佛。此即塘六文也。言了了者。今又義說。餘並如經。彼九界等者。各自謂極。故云非真。
次引經中云亡三者。不同通教。能施所施及財物三。別。明知病等三。圓云空假中三。又可以對財等三而為所亡。通別圓觀而為能亡。則教教皆名事理合行。應是下。釋合行相。先略立。次自他下。釋。具事理自他方名具足。事則破其慳心等者。略語捨財。應具身命。毫力不前名慳身法。未能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