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3-三论宗

7-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三论宗-肇论新疏游刃-宋-文才-第3页


  疏。因緣是因等者。因緣之因。望緣為親生之因。如穀芽從穀種生。眼識從識種子生等。因果之因。對果明因生法之因。因緣皆是其因也。因無下。釋未生無有也。謂一切法既由緣會方生。應知未會諸法元無。未會有法故無是處。謂道理不相應也。後句等者。且以比智推窮。諸法既自緣會而生。四相遷謝緣離之時法當滅謝也。故馬勝云。諸法從緣生。緣離法還滅。
  疏。真謂等者。謂法既緣生不能自起。若生若滅皆在於緣。緣起之相非真有也。法若真有應不待緣。亦無已生。亦無當滅。所引即不真空論及中觀第四卷文。
  疏。即末顯本等者。緣生現有之法。末也。性空之理。本也。豈待下。謂即會即離。因緣性空。第一義中無合無散。故其性本然。楞嚴經文謂諸法之性本來空寂。清涼者。即有唐德宗賜號也。故裴公休碑云。能以聖法清涼朕心。因賜清涼國師之號。觀乎志行凜凜。拔萃離羣。為帝王師。殆聖人也。大慧杲公呼為聖師。如彼正法眼說之。所引即懸談鈔辭。
  疏。真空下。謂法無自性。唯以真空為性耳。如波以水為性。
  疏。如是等者。謂此性空之中。無色無受想行識。乃至一切世出世法因緣所起。亦非有相亦非無相。離此諸相名實相也。
  疏。緣集下。問。論中但釋實相自無。疏中何以依緣生解邪。答。由一義故。如前本無中說。如鏡等者。約喻顯法也。鏡中之像。谷中之響。亦待緣而起。性相元空。推斥者。謂推排毀斥之。豈待下。亦不真空文。大論十八云。一切諸法性常自空。不以智慧方便觀故空等。此揀下。謂小乘不識體空之理。假以慧分折色法至極微邊始見空理。大乘體會色心因緣所生。即有即空也。列名等者。原究論中列名釋名之義。說有前後。法必同時。五名故非一。義故非異。
  疏。諸經論等者。放光第七云。十二緣起所有。亦無作者。六波羅蜜所有。亦無作者。以是因緣。諸法亦不有亦不無。謂有無下。以諸法緣起故有。性空故無。同時故亦有亦無。互奪故非有非無。而此四句。下論具有。引文恐繁。又約破計者。智論六十五云。有人說諸法有四種相。一者說有。二者說無。三者說亦有亦無。四者說非有非無。是中邪憶念著此四法名為邪道。是中正憶念故不著此四名為正道。遣謗者。謂計諸法是有。墮增益謗。故破云非有。計諸法是無。墮損減謗。故破云非無。又計諸法非有非無。墮戲論謗。故破云非非有非非無。又計諸法亦有亦無。墮相違謗。故破云非亦有亦無。由第三句轉有此計。謂聞前非非有。計云非謂是。非有言有也。聞前非非無。計云。非謂是。非無言無也。今云。為汝計非有非無。故破云。非非有。非非無。誰云非非有是有。非非無是無。故云非亦有亦無。此釋并出句與起信疏大同小異。為順四謗故。苟理有所通則可。所以下。偏牒此句之所以也。為明遣二見等。至下論自知。然細詳四論。皆此句中抽出。方信義句句含無邊。故金剛三昧經云。我所說者。義語非文。眾生說者。文語非義。誠哉是言也。
  疏。初約下。佛性論。天親所造。解如來藏經。成立一乘佛性之義。一切諸見者。謂斷常一異等。前之四句亦成四見。因有無起故。多在外道。所引全是論文。文亦易見。今隨難釋之。一切無因等者。不知前世修因。感今世果。今世立因。復招來報。撥。排弃也。不信之謂。此同莊老自然而然也。故莊子談風。云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孰主張是。孰吹噓是。言自然也。斷見等者。謂信唯有現在五蘊等法。更無來報相續。此同儒宗。計有一身不談他世。如舜典曰。帝乃殂落。解者曰。殂。往也。言堯之魂往天也。落者。言堯之魄落地也。故唐李思慎論云。死則歸復天地。不續不存。准此下。若以兩句相對釋之。因有生常。因邪生斷。然邪斷二見皆無見也。故依佛性論解之。經中下。會歸不有不無可知。
  疏。相因者。因猶待也。疏釋取楞伽.密嚴之義釋之。楞伽云。大慧。兔角亦爾。觀待牛角。言彼角無。密嚴者。彼經第二卷初偈頌中文。後引密嚴亦次前之偈。文易可了。偉哉下。結歎善巧也。前後三次釋不有不無。各有經據。委曲窮盡聖經之妙也。
  疏。約觀行釋等者。意云。二執既去。二見又亡。法非有無。正解現前。依解造修。實相可會。有解無行譬有目無足。遙觀寶所無能至也。故華嚴問明品云。如人設美膳。自餓而不食。於法不修行。多聞亦如是。若有行無解。如盲者適遠。不免阬穽之患。故論主於此示觀行也。何以知之。以論云。觀法不存無。觀有不取相。非觀行而何。但論旨隱微不露頭面。說者麤心相背遠矣。法即等者。法雖通於一切。今據行說且屬三學等為法也。據疏法通善惡。順理之善三學六度等。逆理之惡五逆十惡等。今以善惡之法對而釋之。若云諸法緣生其性本空。善惡之行應皆無果。今觀法雖無。不取於無。惡雖空而須斷。善雖空而須修。故淨名云。無我無造無受者。善惡之業亦不亡。此則觀空不取。心無所係。一切法中見實相也。不取相下。大意云。於法心生取著。雖修三學止觀等行。生滅之心不能忘相。何由契真。由非下。不取於有也。則終日行於有中未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