槃是化生之權用。此盖許其是權。下乃奪其非實。此中許者非許有名執實之謂。但許有無是權。故論云。信是等。縱有下。對機明權。宜約身明隱顯。故成二也。
疏。奪也下。一一對破於前可知。
疏。顯超下。謂四相之中生相為始。滅相為終。三際。過.現.未也。今已斷之。混一非殊。故本經二十八云。涅槃無因。無所作故。乃至無處所故。無始終故。六入者。內六入也。根即情根。今言已過者。無漏善色不偶塵也。界繫下。界內惑業已除。後報不起也。遮表下。方謂方所。不在方。遮也。古人云。道無方。行者莫能至。不離方表也。古德云。非中非外。洞徹十方。亦遮表無違。出現云。佛子。如來身者無有方處。非實非虗等。非有為等。唯是雙遮。皆影顯其表。非有為表即無為也。餘句例知。皆古下。今經亦廣。阿閦佛品。略云。我觀如來。前際不來。後際不去。今則不住。乃至云非有相非無相等。大疏下。即出現涅槃第九。體離二邊中疏也。
既承前等者。論之文勢亦似論語里仁篇云。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非聲下。顯自性涅槃為應化之體。身非執受者。謂阿黎邪識總攝諸根。名持身之識。故身觸違順一一執受。今至人已破此識。非身之身何有執。受二執者。即我法也。無漏淨識涅槃之性本自無故。無諍下。即前引華嚴。有諍說生死。無諍說涅槃。諍者煩惱之異名。導。引也。化也。疾前下。舉喻謂因疾起藥。
疏。顯無住等者。謂依自性之體。顯去來無住之用。疏初法喻對分。來實非來者。應不離真故。往實非往者。真即恒應。亦有無在機。二跡元虗故。虧盈下。潛用出現大疏。十門涅槃第三名出沒常湛門。經云。佛子。諸佛如來為令眾生生欣樂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生戀慕故。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有出沒等。第四名虧盈不遷門。文云。佛子。譬如日出普照世間。於一切淨水器中影無不現。普遍眾處而無來往。或一器破。影便不現。乃至云。如來智日亦復如是等。此則虧盈在器不在於日。來去在機不在於聖。本經二十五云。如閻浮人。日入之時。眾生不見。以黑山障。而是日性實無沒入。眾生不見生沒入想。聲聞弟子亦復如是。
疏。生滅等者。謂顯跡息跡示有生滅有無之名。又因生滅故知二名外稱。應生之假號也。
疏。有無下。意云本則無名。依本示跡。跡則有名。名但名跡。不名于本。隨跡立名。名有無量。又不但于有無也。故論云。于何不名。二十七經云。涅槃云何為字。有名稱故等。如次論文。
疏。承前等者。涅槃之用無不應也。隨應隨跡有同類之名。故二十二經略云。如來非非天。非非人。非非鬼。非非地獄.畜生.餓鬼等。言隨類之身皆遍也。經廣多不引。無擇下。俗智無思。感之心應。如普門一十九身。楞嚴三十二應等。本經即上二十二。
疏。正由下。非天非人涅槃體也。能天能人涅槃用也。謂體非一切。用方一切。故清涼釋涅槃非虗非實云。身若是實。有不可滅。由非實故。起滅無恒。身若是虗。何能起滅。由非虗故。能無不現。皆此義也。
疏。現身等者。謂十重他報三類化身通名為應。此應萬端皆感而形。聖不為之。所以如是釋應施者。以一論前後多依言相顯理故。如眾生下。出現品太用。無涯經略云。佛子。如來應正等覺。示涅槃時。入不動三昧。入此三昧已。於一一身各放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大光明。一一光明各出阿僧祇蓮華。一一蓮華各有不可說妙寶華蘂。一一華蘂有師子座。一一座上皆有如來結加趺坐。其佛身數正與一切眾生數等。含具下。初意猶云莫之與大。謂大之無二也。如春秋八世之後莫之與京。京。大也。
疏。忘乎下。謂寄以小成。遣乎為大。假以無名。亡乎施廣。顯涅槃之道。用而恒體。體用一致。方曰大般涅槃。
疏。祕藏下。謂三德祕藏是大涅槃。菩提即摩訶般若。如出現品說涅槃為如來智日。普觀法界等。準宣公論衡云。菩提。天語。則佛陀梵言也。今舉一德通證三德。以此三法不並不別故。可思者。假令高而有頂。深而有底。可以圖思。既曰無上無下。故圖度絕矣。天地下。列子天瑞篇云。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有中之最巨者等。
疏。執跡者。迹即二種涅槃。且略下。謂果分離言不容一字。但示其名以引悟入。正位者。淨名菩薩品云。若以無生得受記者。無生即是正位等。亦但標其位次。無名呼召。今謂自性清淨涅槃。名殊體同。
疏。幾(平聲)微者。跡之纖細。此尚不形。故云寂怕。
疏。初引下。彼經云。吾無生不生。雖生不汙於生。無形不形。雖形不汙於形。疏釋頗細。不煩更示。忍辱太子者。報恩經第三。略云。過去世波羅捺國有王。聰叡仁賢。第一夫人生子。性善不瞋。名曰忍辱。乃至云太子既長。為六大臣所嫉。父王嬰病。六臣謀損太子。向太子言。大王病愈須得不瞋人眼髓為藥。太子聞之。捨己眼髓奉王為藥。乃至云。爾時波羅捺王者。今現我父輸頭檀是。時母者。摩耶是。忍辱太子者。今我身是。鴈王者。雜誦第一。略云。過去世時。波羅捺城邊有池。池中多魚龜鵞。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