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境是一。迷悟見殊。如二人同席一醒一醉。醉者見天地反覆房宇搖蕩。醒者見之無一動者。迷悟見法其亦如是。中吳下。惑者逆物未達不遷。茅塞其心。悟人順物能通。若發其覆也。
疏。淨源下。道。目理也。亦性也。
疏。無始等者。准起信論。謂一切染法始於無明。更無始於無明者。遍計妄想念念生滅名之為情。以情取法法法皆轉。致令昏衢劫劫苦海茫茫。論主見之故為傷也。
疏。初句汎責者。汎然總責。六根所對六識所遇皆然。論中舉自例諸也。耳得之而為聲。目得之而為色。未達聲色性空之理。故云莫覺也。賢首下。還源觀序文。次此。前云真空滯於心首。恒為緣慮之場。意謂聲色性空即是實際。次二句下。迷者幸知往物不來。即可達其今物亦不去。如何却計今物遷往邪。故往物者唯住往者之法位。不能來今。今物者亦即今日之性空。何能至往。不遷之理申述至此。雖疑網千重亦可一時隳裂。莫嫌露布太曉。
疏。以古等者。出意釋理。亦昭著可解。堯舜。五帝之二。仁義之主。人到于今稱之。故舉此也。此中等者。古。過去也。今。現在也。以過現例準未來。未來之物亦自在乎未來。不至于今也。然三世之時亦眾生妄想分別之所顯現。依物而說元無實體。故十卷楞伽第一云。佛告楞伽王。汝言過去者即分別相。未來.現在分別亦爾。
疏。以今等者。義勢不殊於前。但互望不同。但改向作今。改今作向。來應作去。但去字不應作來也。
疏。釋成等者。謂無今亦不立昔。去來亦爾。如前說凡諸二之數。如是非高下等。皆互緣互生實無自性。常情下。迷悟對釋。常情以所見之法。不識唯心所現。因緣所生。如幻如夢如影如響。於夢幻中謂生謂滅。反為虗相轉動分別之心。悟士了知緣生性空。唯心所現。去來無相。譬之同舟濟壑。一見岸移一了舟行。互不相是誰得誰失。不為所轉。予昔下。彼錄第七云。惑者則為無常不住新新生滅而謂之遷。若智者則了性空無知念念無生謂之不遷。又曰。若能見法是心。隨緣了性。無一法從外而入。無一法從內而生。無一法和合而有。無一法自然而成。如是則尚不見一微毫住相。寧觀萬法有去來。斯乃徹底明宗也(云云)。甚妙甚妙。可返照味之。不可下見論文談物。未知物即性空之理。一向物上求之。云前塵非後塵。前步非後步等。謬之謬矣。
疏。南華者。莊子書亦名南華經。即彼田子房篇也。文多。略云。丘以是日徂吾終身等(云云)。在疏徂。往也。言世態遷流日日徂也。交臂之義。諸說不同。疏用郭象等舊義可見。然具詳莊子之說。孔顏談道其理深遠。亦彷彿有不遷之說。恨其人已去其書獨存。味乎糟粕不具見其真也。有心力者亦可以咀之。東坡赤壁賦亦云。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虗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葢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疏。通結下。朕。初兆也。
疏。連引等者。疏總示之。亦通於物者。時亦物也。旋嵐者。智論十一云。大劫盡時。毗藍風起。吹須彌如爛草等。大疏云。亦云隨嵐。皆梵音輕重。即興雲之風。北方風也。亦是壞劫時風。餘可知。白駒者。即窗隙日影中飛埃也。飄馳甚疾。古人亦喻光陰急促。如杜工部詩云。身世白駒催游氣。即莊子舊解。若[?/鬲]齋解又云。游絲即空中時有拂人之面者謂之游絲。眼力不可見之。然窗隙飛埃甚正。故鼓吹詩云。窗裏日光飛野馬是也。駛。馬行疾也。日月等者。俱舍頌云。夜半日沒中。日出四洲等。謂如此方夜半。西牛貨洲則日沒。北鬱單越日中。東弗提婆日出等。故一晝夜周四天下。餘文旨不異前。
疏。情計等者。誕。虗也。妄也。達觀等者。達。悟也。亦通也。觀。洞視也。亦禪家所謂具眼者。體。猶會也。究也。文旨已備者。上乃約文敷旨。理亦極成也。自此而下。會通內外之典。令知殊途同歸也。
疏。潛妨者。含其問意。梵網者。即彼經序文。諸經者。涅槃二十三云。人命不停。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云何縱心。令住惡法。壯色不停。猶如奔馬等。
疏。初二句等者。如法華第二云。以佛教門出三界苦。謂聞四諦之教。悟生空之理。修無常等道。證預流等果。此中正要無常等行。若廣釋甚繁。緣謂下。智論第十八云。辟支佛有二種。一名獨覺。二名因緣覺。獨覺是今世成道。自覺不從他聞故。因緣覺者。是人先世因緣故。獨出智慧不從他聞。等如一國王出在園中游戲。清朝見林樹華果蔚茂甚可愛樂。王食已而臥。王諸夫人婇女皆共取華毀折林樹。王覺已見林毀壞而自覺悟一切世間無常變壞皆亦如是。思惟是已無漏道心生。斷諸結使。得辟支佛道。具六神通等。釋曰。論中覺緣離以即真。謂覺緣起諸法無常。離諸結使。得無漏智。名即真也。與智度因緣少殊。修無常是同。廣釋如別。
疏。通前等者。前亦潛妨。此亦潛通。研。窮也。復。審也。言權旨實者。如談無常密顯常義等。以常無常亦相待起。不相離故。偏見之士如言生解。聞東迷西。圓見之流聞一知二。涅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