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3-三论宗

9-中国撰述诸宗著述部三论宗-肇论疏-晋-惠达-第14页

所得。既離有無。即無有無之可得。故云著故有得。離故無名也。
  次段。是以下。明人法不相離則之言法。是以以真為法者。人亦同真。離有離無。以偽法者。人亦同偽。著有著無也。
  後段。子以下。喪貶同真偽者誰乎。子以著有著無故存得為得。吾離有離無故得在無得耳。
  第二義。且談下。辨無所得。有三階。一。就迷辨中則是理性。故云菩薩空即是涅槃。故不可離。即空而悟涅槃也。亦名本有。既云本有。得非始得。得者未得名之為得。若爾。誰獨本非涅槃而今得也耶。
  二。何者下。正辨果性。就悟辨中即是正果。名名始有。而此始有非今始成。祇涅槃性空如顯今日。故始而非始。得而無得耳。道者異於玄也。妙盡有無常數也。融冶二儀滌蕩萬有者。融大明也。平等正果。天不為高。地不為下。萬有雖殊。歸之無異也。均天人則是融冶二儀。一同異是滌蕩萬有也。內視下。就見聞返照。照無能所也。未嘗無。結本有理性也。未嘗有。結始有果性也。本有始有理性正果。平等大道歸于無二也。
  三。經曰。舉人法一異證理無得也。涅槃非眾生亦不異眾生者。眾生即空中道名涅槃。故名非眾生也。而離眾生更無別空。故云不離也。果德雖多不過智斷。初。引淨名證斷無得無。法本不起今即無滅。義即是理滅也。然則下。遣情。云眾生者非眾生。可作兩釋。一云。言眾生者。本無眾生相。誰能得者。一云。非眾生者。木石也。涅槃例解。次。引放光證智無得。文相顯然也。得者謂之得也。獨不然也。此句者遣情也。今實相涅槃既云正果。修成涅槃應名緣果。雖云心識對緣果名正因。若對中道正性皆名緣因也。然則正果緣果。正因緣因。更果因果。可作四句遣其性謂也。一句。對正果名正因。故注云。平等大道以無行為因。無上正覺以無得為果。對緣果名緣因。故注云。勞塵眾生即成佛道。更無異人成佛。又云。以順萬行故得佛果。故是佛種也。二句。緣因亦為正果之因。正因亦為緣果之因。何則。非眾生無以成中道果。非正因無有修成之義。三句。緣正非正。正緣非緣。四句。非正非緣。第一大道無有兩正。大無所得也。
  第三義。結論。大意有三段。初。以四句結境智無所得。然則下四句也。次段至能下。結難理用。囊括終古導達群方者。通三世遍萬有。易自括囊無咎無譽。以多容為用。括。結也。結之者。不受括也。亦不貴賢士隱。上不受命。下不施令。有似囊括之。
  亭毒蒼生。踈而不漏者。汪哉洋哉何莫由之者。遠師云。汪之焉莫得其量。洋之焉莫其盛之也。引梵證理。深得而不失。謂之成就也。
  後段。然則下。結論用者。上十演開釋。莫過境智因果。故初四句結境智無得。次辨理用。此下四句結論用。後因果結宗也。因則三乘為宗。果則涅槃為致。此中初二句結因。後二句結果。三乘之路開者。上云三乘眾生俱越妄想。無為豈異。異自我也。因教悟道。此言不虗也。真偽之路辨者。若論正行實在七地。而之得者。如提見瓦石。故簡真偽也。玄聖之道存者。此下明果。上云玄道存乎妙悟者是也。無名之致顯者。聖德雖多。今論涅槃無名是也。
  無名論義記上
不真空論
若如兩不釋意。此亦并俗。何則。上明不遷。正就今昔以明不遷。今明不真之文。亦就俗法以明不真。故文云。欲言真有。有非真生。又諸法假號不真。譬如幻化人。非無幻化人。幻化非真人也。而上不遷論。正對執教之人以明有諸法不動不遷。今明不真。直就萬法以明即空之真。此不真空名。所作兩釋。一云。世法不真。體性自空。一云。俗法浮偽。遣偽之空亦非真空。名不真空。若以俗空名不真者。般若之空應名真空。故無知論云。真波若者清淨如空。又云。真諦何也。涅槃道是。今即簡異真空。故以不真立言。若以聖智對之。亦名真空也。
  文有二義。一。明論所由。二。頃爾下。正辨論體。夫至虗無生者。有非真生所以為空。空故所以無生。故云至虗無生。正釋不真空義也。盖是波若玄鑒之妙趣者。此乃舉智釋境。與玄一體。即自照謂之玄鑒也。有物之宗極者。若對聖智名為真空。故此萬法以此為體。故云宗極也。何能契神於有無間者。唯至人特達獨空之中。故云間也。上云非聖非理。非理非聖。此之論也。此是表宗耳。
  是以下。明所由。有三科。一。舉至人歎不真空。二。就順物歎應化用。三。就萬物結明所由也。通神心於無窮窮所不能滯者。通道理之無窮。故是非不能為尋也。聲色所不能制者。五色令人目[穴/具]。五音令人耳聾。此聲色之所不能制也。豈不以下。舉物空釋所以不制也。
  第二科。是以乘下。就順物歎用。乘真心以履順無滯而不通者。體真之心履順物性。故滯惑之物無不通其情也。至人觀仲氣以化眾生。過化之徒無不適其性也。一者物之始。至妙有一而未形也。適者秤也。無滯而不通者。夫與物[穴/具]者為能無待而常通。作但自通而已。夫順有滯者。同勞於大道。是以凡聖雖殊。至於各得其性即不能殊也。故能混雜致純者。覩之無色。聽之無聲。擣之無形。此三不可得。故名混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