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一切皆假。遍三別境。一切皆實。善十一中。捨不放逸不害三假。本六惑中。惡慧是假。二十隨中。小十大三。放逸妄念。及不正知。四不定中。尋及於伺。此等皆假。所餘是實。依正義說。餘則不定。
第二漏無漏門者。色蘊之中。欲界五根境。不律儀色。處中不善無表之色。散善無表。遍計起色。及欲界心起逈異色。皆唯有漏。若無漏門中所有。名無漏者。除不律無表處中不善。餘名無漏。色界業生五根境色。除佛所起眼等五根。五八五境。皆唯有漏。第六七相。五境之色。極略逈色。定俱無表。定通所生。通漏無漏。漏無漏心所起別故。受蘊之中。苦憂有漏。喜捨樂三。通漏無漏。想隨五受。思准可知。行蘊之中。遍行。別境。及喜十一。不定尋伺。得非得。相。命。名句文。同分。及於流轉等十。通漏無漏。隨其所應。與漏無漏心相應起。及俱有故。本隨悔眠。及無想定。無想異熟。并異生性。皆唯有漏。其滅盡定。體唯無漏。識蘊亦通漏及無漏。思准可知。
第三三性分別者。謂善不善。及無記性。善中有二。加行生得。無記有六。有覆。異熟。威儀。工巧。變化。自性。別則九門。并漏無漏門。有十種五蘊。小乘唯九。無自性蘊。
初方便者。要加功力。修習而起。名加行善。即色蘊中。色聲無表。極略極逈。通於方便。方便善心所起色聲表故得通。性唯無記。極略極逈有漏三慧。亦皆觀故。處中善無表。及律儀無表。是加行善。生得雖處中。劣不發無表。自在生色。唯方便善。除其無漏。加行所起。行蘊之中。遍別八。善十一。不定四。聞思位中。有悔眠故。及與此俱。受想識蘊。得。四相。名句文。無想定。法同分流轉等十。隨其所應。亦加行善。前六通加行。後二識皆無。二無六有。其義可知。眼等五識。如何知有。為利樂起天眼耳通相應之識。是方便善。又復解云。即聞思修所成之善。及八地上所起五識。亦方便善。
第二生得善者。生便即得。非加行心所起之善。名生得善。即此善心所發色蘊。色聲二種。行蘊之中。遍三。別境。并善十。悔眠。尋伺。及與相應受想識蘊。并依此等。諸不相應。是生得善。所餘皆非。
第三不善性者。違理損物。有勝自體。及招當果。名不善性。即色蘊中。色聲二種。不律無表。遍計所起一分之色。行蘊之中。欲界本隨二惑之中。一切分別。及俱生中。發惡業者。并此相應受想識蘊。遍三。別境。不定中四。及依此等不相應行。皆是不善。所餘皆非。
第四有覆無記者。染汙慧心。覆障真理。名有覆。不招異熟。名無記。即色聲二。通於有覆。隨發心故。煩惱隨發。唯色界中。所知障發。可通欲界。梵王謟誑馬勝身語。成有覆。悞犯三業。愚所知發有覆。遍計所起。亦通有覆。行蘊之中。欲界任運貪痴及慢。不發業者。俱生二見。上二界中一切煩惱。及隨煩惱。與此相應遍三。別境。及四不定。受想識三。及依此等不相應行。皆有覆性。所餘皆非。
第五異熟無記者。果體無記。顯善惡因。異性招感。名為異熟。即色蘊中。五根五境。唯業招者。是異熟。所餘皆非。業招第八。眼等六識。及此相應受想二蘊。遍三。別五。及不定三。并依此等諸不相應。是異熟性。所餘皆非。
第六威儀無記者。即行住等威儀工巧。雖通三性。善惡性者。隨前所攝。此中唯取非染無記。即色蘊中。色等四塵。若威儀體。唯是表色。取不相離及此緣。故通四塵。聲體虗疎。便發離質。又非此緣。不說通受想行蘊。與第六識。發威儀心。相應起者。及依此等不相應行。亦是威儀。有說除受想此俱行蘊攝。其眼等識。及善十一。本隨二惑。二無心定。無想異熟。命。異熟性。名句文身。及依此等。餘不相應。皆非此攝。有說四識。緣威儀者。亦威儀攝。此同有部。若大乘宗。無記緣威儀。即異熟生所攝。小乘威儀。大乘異熟心寬。故攝有別。故成唯識第五云。如增上緣。
第七工巧者。工謂工業。巧謂方便。有彫鏤等。及此像。名為工巧。色蘊加聲。語工巧故。不相應中。加名句文。餘同威義。
第八變化者。轉換本質名變。無而忽有名化。唯取遊戲。變化起者。為利樂起。善性攝故。即色蘊中。色等五境。法處五色。皆亦可通。所起化人同彼等故。或可唯定生。餘四皆非。雖非起化人用於彼。然但言說無彼當心。所起略逈變計受引。以不變心及心所故。心等既無。相分豈有。此說為正。受想二蘊。及行蘊中心所所有法。遍三。別五。不定尋伺。與第六識起變化心。相應起者。亦是變化。不相應中。除無心定。無想異熟。命異生性。餘通變化。識蘊之中。唯第六識。能起變化。所餘皆非。若云通果。色蘊之中。加天眼耳根。識蘊眼耳識。餘同變化。變化狹。通果寬。通果攝變化。變化不攝於通果。准此應名通果無記蘊。癈彼變化五蘊之名。
第九自性無記者。非前無記。皆名自性。即色蘊中。長養五根境。除定所生受想二蘊。與六識俱。及於六識。除定。餘所長養。亦自性無記。行蘊之中。遍三。別五。不定四。不相應行。依此等者。是自性無記。命根雖亦通於長養。離異熟外。更無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