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16-中国撰述礼忏部-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唐-宗密-第3页

淨 三睡眠者。能破今世後世樂事。及涅槃樂。最障善法。何以故。餘蓋情覺可除。眠蓋如死人。無所覺識。故難除滅。如經偈云。
  汝起勿抱臭尸臥(云云在下偈中)
  當驚覺無常。減損睡眠。或起觀星月。或冷水洗眼。乃至用禪觀鎮禪杖却之 四掉舉者。身好遊戲。坐不暫安。口喜吟詠。諍競是非。無益戲論。心情放蕩。縱意攀緣。思惟世藝。乃至諸惡覺。如無鉤狂象。穴鼻駱駝。不可禁制。如偈云。
  汝已剃頭着染衣  執持瓦鉢行乞食  云何樂著掉戲法  放逸縱情失法利
  既無法利。又失世樂。覺其過已。當急棄之。悔者。若掉時在緣中故。後欲入定時。方便悔前所作。憂惱覆心。故名為蓋。但悔有二種。一者。因掉後生悔。如前說。二者。如作大重罪人。常懷怖畏。悔箭入心。堅不可拔。如說偈言。
  不應作而作  應作而不作  悔惱火所燒  後世墜惡道  若人罪能悔  悔已莫復憂  如是心安樂  不應常念著  不以心悔故  不作而能作  諸惡事已作  不能令不作
  如是種種因緣。呵掉悔。令心清淨。無有覆蓋 五疑蓋者。以疑覆心故。於諸法中。不得信心。信心無故。於諸佛法中。空無所獲。譬如人入寶山。若無有手。無所能取。
  復次通疑甚多。未必障定。今正障定者。謂三種疑。一者疑自。二者疑師。三者疑法。疑自者。如作是念。我諸暗鈍。罪垢深重。非修禪人。作此自疑。定法終不得發。若欲去之。勿當自輕。以宿世善根難測故。二疑師者。彼人威儀相貌如是。自尚無道。何能利我。作是疑慢。即為障定。欲除之法。如摩訶衍中說。如臭皮囊中金。以貪金故。不可得棄其臭皮囊。行者亦爾。師雖不清淨。亦應生心如佛想。此事彼論具明。是中應廣說。三疑法者。世人多執本心。於所愛法。不能即信敬心受行若心生猶豫。即法不染心。何以故。如除疑偈說言。
  汝若懷疑惑  死生獄吏縛  如師子搏鹿  不能得解脫
  佛法中。信為能入。若無信者。雖在佛法中。終無所獲。如是種種因緣。覺知疑過。當急棄之。問曰。不善之法。塵沙無量。何故但棄五法。答曰。此五蓋中。即具有三毒等分為根本。亦得攝八萬四千塵勞問。謂一是貪毒。一瞋毒。睡眠及疑是癡毒。掉悔即是等分。合四分。一中即有二萬一千。四中合有八萬四千。是故除此五蓋。即是除一切不善之法。行者如是種種因緣。棄於五蓋。譬如負債得脫。如病得差。如饑餓之人。得至豐國。如於惡賊中。得自免濟。安隱無患。行者除此五蓋。其心安隱。清淨快樂。亦復如是。譬如日月以五事覆翳。謂雲。煙。塵。霧。羅睺阿修羅手。被此五障。則不能照。人心被五蓋障。亦如是也。
五 具緣
既已識五欲之過患。內棄五蓋之障礙。則身心寂靜。堪入道場。一向依經。懺業備觀。然凡心無准。動止隨緣。緣若不勝。心亦隨散。故欲備觀行者。須具五緣。一持戒清淨。二衣食具足。三得閑靜處。四息諸緣務。五得善知識 初戒淨者。經云。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戒者。在家五戒。出家十戒(沙彌)。及具足大戒(比丘僧尼)。或菩薩戒。若受持清淨。如前簡器中說。是上根人。若有毀犯。即須懺悔。如下禮懺門中具明。舉要而言。若未決志的不擬犯。則塵境緣想潛流不絕。難得禪觀成就。故須持戒之心。為慧勝因緣 第二衣食具足者。謂隨麤細多少。先支計令足。免有營求之念而妨觀行。名為具足。不以豐濃為具足。如諸經多觀知足。豈以豐富而足邪。然據出家棄世衣有三種。各名具足。一如雪山大士隨得一衣。乃至草葉蔽形。即是不遊人間。堪忍力成故。二者。如迦葉等。常受頭陀法。但畜糞掃三衣。不須餘長。三者。多寒國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來亦許三衣之外。畜百一等物。而要須說淨知量知足。然須有施主斷定供給。若自營求。則非此限。次食法者。有四種。若上人大士。深山絕世食。食藥草果等。隨得資身。二者。常行頭陀。受乞食法。能破四種邪法命。依正命自活。能生聖道種。(四邪命者。一下口食。合藥種殖。二仰口食。觀視星宿。三方口食。曲媚豪勢。通使四方。四維口食。呪術卜筭吉凶。四種皆以不淨活命。故云邪也。又有五邪命。一為利養詐見異相奇特。二為利自說功德。三占相吉凶。四高聲見威。令人生恭敬。五稱說所得利養激動人心)三阿蘭若處(此云寂靜處)檀越送食。謂有門徒施主許云。但安心修行。我長供給飯食。不令斷絕。四僧中結淨食。此須寺眾先許。免同僧中諸務即得。若因同眾食有雜差遣。或斷眾事等。妨於功行。即不在此限。然衣與食。若入道場。並須先有施主。斷定供給。不得處處乞化。及自非法營求。起道場後。設使外有齋供。亦不得受。恐引於外緣。妨於觀行也 第三得閑靜處者。不作眾事。名之為閑。無諸憒閙。名之為靜。此有三處可修禪定。一者深山絕人之處。二者頭陀蘭若處。離於聚落。極近三里。此放牧聲絕。無諸憒閙。三者遠白衣舍處。清淨伽藍之中。皆名靜處 第四息諸緣務者。於中有四意。一息生活緣務。不作有為事業。二息人事緣務。不追尋俗人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