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三(彼法界觀第三)周徧互含容(本名唯加互字也) 攝盡華嚴根本義 即知此典義何窮 始覺冥於本覺體 名之妙覺世尊同 同佛故能融一切 若凡若聖悉圓通 由是根塵無壞雜 各皆全徧一真中 經文還略中間者 還緣義例亦相從
如百千燈光照一室。其光徧滿。無壞無雜。
十 八 喻說通疑
法性含容雖已說 疑情聞此似乖張 徧既是全非是分 如何此彼不相妨 眼體已全佛法界 耳根徧處在何方 混在其中即是雜 各爭全處即須傷 欲使免於雜壞失 但言分占即相當 全徧又稱無壞雜 此之道理稍難詳 知燈使就疑情照 嗟彼迷愚謾度量 為汝隨情令理翳 欲教理現待情忘 此非分別思惟境 真是虗通大道場 與汝強將世事喻 審思看看誰理長 若有點燈十方盞 布列星羅在一堂 燄炷盞油不是喻 但將空想百千光 初安一盞光彌滿 第二盞釆亦是當 前盞光明元不隱 後燈光照亦彌彰 又不兩明相間雜 復非兩照互相偈 百千明照皆如是 思看何處有相妨
次下第三頓同佛境。文三。
善男子。覺成就故。當知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毀禁。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譬如眼光曉了前境。其光圓滿。得無憎愛。何以故。光體無二。無憎愛故。
十一 三 述初用心同
脩習此心成就故 大光明藏朗然開 見境用心同善逝 冥真稱實等如來 且論心數云何等 憎敬重輕似死灰 生死涅槃無厭愛 何關繫縛及輪迴 如眼睛光觀一切 光體無二豈歡哀 匪唯八念同三念 仍籍八般類萬垓
次下二見境同。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眾生。脩習此心。得成就者。於此無脩。亦無成就(偈次句)。圓覺菩照(第三句)。寂滅無二(第四句)。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祇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乱滅(第五六兩句)不即不離(第九句)。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第七句)。生死涅槃猶如昨夢(第八句)。
十二 三 正釋經文
次說如何見境同 脩心成就絕修蹤 唯是圓明覺智照 一源寂滅蕩然空 佛剎於中成又壞 幻華起滅悉無從 眾生皆是無成佛 生死涅槃昨夢中 不即真源亦不離(上皆注之。以對經了。此下義。結成佛之相也) 不妨行布本圓融 方是毗盧徧照境 盡於法界一時通
十三 四 申問略答
因說眾生成佛義 疑情從此又還生 如何無始明窟 忽道從來本覺明 觀行成時頓作佛 乍聞尚自愕然驚 八難三途稱十號 斯為邪說豈堪聽 智燈既覺疑情動 即依本覺照疑情 此處希疑難信順 亦須體悉礙形聲 今此引經兼舉喻 立宗開列布門庭 權實教文相對辨 不思議理遣醒醒
十四 中三偈 以理答
一切眾生具性相 性為真佛相凡夫 相具依兼偏計 性含體用離精麤 緣起依他鏡影像 昏迷徧計夢形軀 二皆虗妄全無體 體唯真性即毗盧 何異摩尼現眾色 音黃好醜悉明珠 此是眾生成佛義 不須猶豫執迷愚
十五 中八偈 引教答
上來法義雖昭著 下根未曉以為非 須臾備顯諸佛語 屬佛之者始除疑(未信佛者。說引佛經無益屬佛人。若不信即是逆子) 佛說眾生成□義 六門頓漸具明之 小來有部全無分 大乘法相兩般機 無佛性者還無分 有佛性人須待時 始自三心發四願 終於六度滿三祇 性宗只要除迷念 念盡即成無定期 或說覺心初顯發 即成阿耨不由師 頓宗迷即塵沙劫 悟即剎那豈假遲 圓教曰生本是佛 空華六道欲何為 如是六般遲疾義 諸佛教典說如斯 今且標宗明旨趣 疏中具引佛言詞 天親論釋開微蜜 亦言即佛故幽微 六義圓融方了義 若唯辨一涉邪癡 理雖歸一門須六 或權或實各隨宜 六教門門皆意別 但看疏鈔自應知
十六 四 再申疑情
智燈雖就疑情照 疑情快快未詞[糸*感] 聞是佛言雖信順 緣乖理量尚遲疑 佛說眾生皆是佛 身應相好性慈悲(疑身心不似佛) 今見世人多愛恚(疑心不慈忍。異於佛心) 理看禽畜惡形儀(疑身無相好。異於佛身) 西國聖賢論定義 皆圓三重是常規(一說理分明。名為比量。二引佛語。名聖言量。三親自見。名現量) 立教引經唯二量 現量還成有所虧 豈敢疑於諸佛語 自疑交下覺相違 佛說此言必有異 願重開示使無遺
十七 三 再為通決
智燈即向疑人道 根器未投更審聽 聖教稱機兼稱理 故言佛有六門成 摩尼喻處聞應悟 何得還微谷響聲 凡若定凡非佛體 夢形應有別人形 汝言人畜身心惡 是厭空華撩亂生 疑性在凡云即佛 疑珠影黑便非明 智證了然名現量 汝今諦執理何呈 夢眼豈將看本體 覺心焉得對迷情 經云無量已過量 又云諸量悉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