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5-礼忏部

16-中国撰述礼忏部-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唐-宗密-第70页

鏡。鏡〔差〕有〔同〕垢。色像不現。如是眾生心垢。法身不現)  文字雖殊義亦同(真心即法身也。法性宗中經論如是)  若就華嚴法界說  聖凡相徧互重重(據此。即佛徧眾生。元是本分。何況觀成)
十三 二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奢摩他者唐言止  心靜良田止萬緣  大涅槃經云遠離(彼經。說三相故。得離十相。三者。奢摩他者。名曰遠離。能令眾生離五欲故)  亦云寂靜義皆然(能令三業。成寂靜故。正同此云寂靜輕安)  亦云能滅(能滅一切煩惱。經同此。云客塵永滅)能清等(能清貪瞋愚癡三濁法故。一一標云奢摩他者)  悉是定門義一邊(彼經云。以是義故。故名定相。義一邊者。是一類義也。問此門既名於止。止觀義別。何以疏科文。標云三觀)  前段標為觀行者  三門終處自明宣(待都了對天台三止三觀。又涅槃三相。一一和會。即易見也)
至心懺悔
夫懺悔者。必須先敬三寶。所以然者。三寶即是一切眾生良友福田。若能歸向者。則滅無量罪。長無量福。能令行者離生死苦。得解脫樂。是故弟子某甲等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諸佛。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尊法。歸依十方盡虗空界一切聖僧。弟子比丘某甲等。仰啟十方諸佛。諸大菩薩。辟支迦佛。及阿羅漢。一切聖賢弟子等。上來雖已懺悔根本無明。及煩惱鄣業鄣報鄣。而煩惱心數無量無邊。非唯八萬。所造之業。所應受報。皆悉無邊。不可具陳。今據諸教所明。我等所知分齊。更欲廣懺無始已來本末罪鄣。准諸經教。若欲委細懺悔本末麤細一切惑業。令除滅者。先當與七種心以為方便。然後一切罪鄣。乃可得滅。何等為七。一者慚愧。二者恐怖。三者厭離。四者發菩提心。五者怨親平等。六念報佛恩。七者觀罪性空。
  第一.慚愧者。自性我與釋迦如來。往昔同為凡夫。而今世尊修行成道已來。已從爾所塵沙劫數。而我等相與躭染六塵。流浪生死。無出離心。此實天下可慚可愧。可羞可耻。
  第二.恐怖者。既是凡夫。心口意業。常與罪鄣相應。以是因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餓鬼畜生。受無量苦。如此實為可驚可怖。可恐可懼。
  第三.厭離者。我等相與親生死之中。唯有無量苦空無我不淨虗假。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若車輪。生老病死。八苦交煎。無時暫息。眾等相與觀察自身。從頭至足。其中但有三十六物。髮毛爪齒膿囊涕唾生熟二藏大膓小膓脾腎心肺肝膽[月*冊]胃肪膏腦膜筋脈骨髓大小便利九孔常流。是故經云。此身苦所集。一切皆不淨。何有智慧者。而當樂此身。生死既有如此種種惡法。甚可患厭。
  第四.發菩提心者。經言。當樂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六波羅蜜生。從慈悲喜捨生。從三十七助菩提法生。從如是等種種功德智慧。生如來身。欲得此身者。當發菩提心。求一切種智。常樂我淨。薩婆若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於身命財無所恡惜。
  第五.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想。何以故爾。若見怨親。即是分別。以分別心故。起諸相著。相著因緣。生諸煩惱。煩惱因緣。造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
  第六.念報佛恩者。如來往昔無量劫中。捨頭目髓腦。支節手足。國城妻子。象馬七珍。為我等故。修諸苦行。此恩此德。實難酬報。是故經云。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恒沙劫亦不能報。我等欲報如來恩者。當於此世界。勇猛精進。捍勞忍苦。不惜身命。建立三寶。弘通大乘。廣化眾生。同入正道。
  第七.觀罪性空者。我等所造眾罪。無有實相。從因緣生。顛倒而有。既因緣而生。則可從因緣而滅。從因緣生者。押近惡友。造作無端。從因緣滅者。即是今日洗心懺悔。是故經云。此罪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故知此罪從本是空。生如是等七種心已。緣想十方諸佛賢聖。擎拳合掌。披陳至到。慚愧改革。舒瀝心肝。洗蕩腸胃。如此懺悔。亦何罪而不滅。亦何鄣而不消。若復正爾悠悠。後縱情慮。徒自勞形。事將何益。但復人命無常。喻如轉燭。一息不還。便向灰壤。三塗苦報即身應受。不可以錢財寶貨囑託求脫。窅窅冥冥。恩赦無期。獨嬰此苦。無代受者。莫言我今生中無有此罪。所以不能懇到懺悔。經中說言。凡夫之入。舉足動步。無非是罪。又復過去生中。皆悉成就無量惡業。追逐行者。如影隨。形若不懺悔。罪惡日深。故苞藏瑕疵。佛教不許。說悔先罪。淨名所尚。故知長淪苦海。寶由隱覆。是故弟子今日發露懺悔。不敢覆藏。運此增上之心。歸投三寶。至誠懺悔。
  弟子等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心識。常懷惑愚。繁滿胸衿。或因三毒。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覺。造一切罪。或因三受。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假。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又復弟子無始已來。至于今因。或因四識住。造一切罪。或因四流。造一切罪。或因四取。造一切罪。或因四執。造一切罪。或因四大。造一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