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定。讓佛。佛乃出之。女與文殊唱酬法要。佛言。文殊本從此女發心。此女又從棄諸陰蓋菩薩發心。天王如來。亦此菩薩之所開化。十方無量佛。從其開化。不可勝計。
一心奉請不思議光菩薩所說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在祇陀林。婬女棄一小兒於路。佛至其所。種種問答。令現通。諸天來集。因名不思議光。佛為波斯匿王說其往因。并授記。
一心奉請央掘摩羅經(拜觀同上)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陀園。說執劍大方廣經。婆羅門孤子。名一切世間現。取千指作鬘。欲害母。佛往。欲脫佛指。佛偈降伏之。梵釋四王獻與衣鉢。各受訶斥。魔及樹神亦被訶。大弟子皆被問難。與文殊論不空義。佛為授三歸五戒。答以一歸無三。及殺煩惱盜菩提等義。佛問一學之義。答偈增一至十。具明大乘與聲聞異。佛唱善來。示同羅漢。同入祇洹。菩薩雲集。央掘問。云何住無生際而復住此。佛勅文殊同往北方問他佛十佛。各問十佛。皆言釋迦即是我身。反叩如來。為說百句生因。又明持經。須成就四十功德。次有波斯匿王興兵詣佛。佛乃言央掘是一切世間樂見上大精進佛化身。文殊是歡喜藏摩尼寶積佛化身。
一心奉請思益梵天所問經。及持心梵天所問經。勝思惟梵天所問經(拜觀同上)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其第二品數稍減。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其三不列品。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如來光明品。佛在迦蘭陀竹林。比丘菩薩天龍八部俱。網明讚佛光。佛說種種光明之名能利眾生。并放光明。照東方思益梵天。萬二千菩薩來會。日月光佛。囑以十法遊於娑婆國土。毀譽無增減。善惡勿分別。悲心等愚智。平等對三根。一視毀者供者。不見他人闕失。見諸乘如一乘。聞惡道不驚畏。對菩薩作佛想。遇佛生希有心 四法品。思益問二十事。佛一一答以四法 菩薩正問品。網明問正問。思益答邪正二問不同。比丘不解。網明重啟。思益說涅槃者。但有名字。猶如虗空。不可得取。五百比丘漏盡解脫。思益問種種名義。佛具答之 四諦品。佛為思益。說真聖諦。不得一法。是實是虗 歎功德品。思益歎信解此經功德 如來五力說品。一言說。二隨宜。三方便。四法門。五大悲 如來大悲品。說如來以三十二種大悲救護眾生 幻化品。網明問。思益答。佛印可。普華網明皆與舍利問答。令舍利弗默然 菩薩光明品。佛因迦葉問。勅網明放指爪光。普照十方。令諸大眾與佛無異。下方四菩薩來。不知何者是真佛。發誠實語。佛乃昇空。令得作禮 菩薩受記品。因迦葉問。授網明記。因思益問授記。具明過去不得記。及得記因緣。依止所行。故不得記。出過一切行。具六度故得記。菩薩舍諸相名施。滅諸受持名戒。不為六塵傷性名忍。離所行名進。不憶念一切為禪。忍諸法無生性名般若 薩婆若品。為思益說薩婆若義。答網明家清淨義 菩薩無二品。思益與文殊問答。又有等行天子。與文殊問答 名字義品。一切菩薩各各說菩薩名義 論寂品。思益問等行。及問文殊正行正位義 如來二事品。謂聖說法。聖默然。如來有此二法 得聖道品。文殊問。等行答。文殊問。思益答 志大乘品。等行問發行大乘。佛偈答 發菩提心品。文殊白佛。若菩薩起二相。發菩提心。是不行菩提道。思益問行菩提行。文殊答。行一切法而於法無所行。梵釋四王散華讚護。佛言。如說修行。為報師恩 師子吼品。帝釋歎菩薩能師子吼。不退轉天子。復問師子吼義 梵行牢強精進品。授不退轉記。又說牢強精進法。謂於諸法不起精進相 海喻品。以大海喻諸菩薩。有十二事 建立法品。明一切法無說無示。無有護念。是法終不可滅。不可護念。又不求菩提。不願不貪不樂不念不分別菩提。乃得授記 如來神呪品 囑累品。
一心奉請佛說大乘同性經。及佛說契證大乘經(拜觀同上) 宇文周中天竺沙門闍那耶舍譯。後乃唐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譯。
佛住大摩羅耶精妙山頂。與比丘菩薩天龍俱。棱伽大城羅剎王供佛聞法。得菩提記。海龍王問其夙因。佛為說之。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薩。從東方來。以大寶殿供佛聞法。佛為說如來十地名。聲聞十地名。辟支佛十地名。菩薩十地名。為現如來初地二地相。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上
水陸道場法輪寶懺卷第一之中
一心奉請諸法無行經。及諸法本無經。佛說大乘隨轉宣諸法經(拜觀同上) 第一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第二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二經同。第三宋譯經院沙門紹德等譯。筆墨不強。
佛住靈山。比丘菩薩俱。師子遊步菩薩。偈問一相。佛先止次答。次說高須彌山王佛。淨威儀比丘。護其正法。有威儀比丘。生不善心。入地獄。文殊問滅障法。及觀四諦。四念處。八正道。五根。七覺支等。佛答之。又為說一切法皆不動相種性法門陀羅尼。文殊亦說種種不動相。告諸天子。我見貪欲尸利瞋恚尸利等。次有華戲慧菩薩。問入音聲慧法門。佛先止次答。次勅文殊自說往因。過去師子吼鼓音聲王佛滅後。喜根比丘。善說諸法實相。勝意比丘。持戒得定。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