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21-云栖法汇---第139页

新。峰头光怪起嶙峋。金刚掣手当空立。蓦地横抽许活人。
壁观峰
踏破江波一苇轻。壁间苍翠古苔生。九年枯坐缘何事。独立孤峰任意行。
青龙泉
飞流千尺下晴峰。个个筼筜接水筒。拾得波心颔珠在。当前抛出戏骊龙。
圣义泉
圣谛由来本廓然。中峰何用强名泉。涓涓不断寻常事。莫使澜翻误眼前。
金液泉
大地茫茫总布金。源头点滴到如今。爱河欲海何因见。要与针头仔细寻。
○云栖纪事二十韵
鸥亭汪文桢
净域崇三宝。诸天扈 九重。莲香传伏虎。云影驻回龙。山隔江潮转。泉当竹径冲。潺湲金液水。岝崿宝刀峰。结社来深谷。诛茅卓瘦筇。东阳腰带减。慧远足音跫。白业因兹启。红尘不敢封。六时成海会。三观契心宗。朴俭僧规肃。流传法雨浓。何妨存苦行。安用逞机锋。
 圣德怀深眷。 时巡访旧踪。吴都浮紫气。禹穴奠黄琮。道与斋心合。行由觉路逢。鸾旗萦翠篠。羽盖偃青松。十笏珠宫现。千华 黼座供。祗林周法界。兰若展慈容。解网宽生类。提筐抃老农。
 皇情方畅遂。佛力共陶镕。幸企扶轮化。惭非珥笔从。瞻 天犹咫尺。胜义警晨钟。
附对联
初住云栖
竹笕三五升野水
蓬窗六七片闲云

屋壁空疏。八面喜逢青嶂合。
溪山寂静。四时惟有白云栖。
三聚亭
翠霭封中觅路
碧峰尽处归庵

天衢有路通芳竺
梵世无为见古村
三门
古刹重开。五色瑞云栖止地。
禅林肇建。万年宝历太平时。
善会门
慕至道而决意精修。堪同此会。
惮清规而无心上进。莫入斯门。
净业堂
王极乐六八大愿之慈尊。绝限量寿命光明。不离当
处。
过娑婆万兆佛邦之净土。妙庄严楼台池沼。元是吾
乡。
禅悦堂
逐队二时。逢阎老打算饭钱。能无欠否。
饱参一念。对庐陵近来米价。得不难欤。
高步
楼阁将登。也须从这里过。
阶级不落。毕竟是什么人。
演法堂
九会融镕。六十万字之雄文。圆极一乘性海。
千华授受。五十八篇之大戒。弘开三聚法门。
随止居(即刻经房)
迹远红尘。日近僧规成净侣。
身依白社。时亲法宝度凡情。
小云栖众信士重建演法堂记(附刻)
粤稽云栖。创自宋。越数百年。有
莲池大师。重辟道场为念佛放生所。而规模崇起焉。又越二百数十年。有同里诸君子。联净社。广放生。而小云栖继起焉。夫放生者。体天地好生之德以为心诚善举。第有放而无养。则不遂其生。反以速之死。非全生之道。昔云栖创建水陆道场。其规制有放生银三两。并生食银一两。其法至今无弊。维时以寺距城远。复于西北两门创上方长寿二寺。凿放生池。以便放生者。自撰碑记。谓以是为之兆。兆且引而蔓延之。不知继此而兴起者更几池也。则其愿大矣。小云栖者。同人慕云栖放生旧事。从而推广之。先是吁诸阮大中丞。请于西湖复古制。未果行。岁癸亥。廉得东。城余庵为余姓所舍。有殿庑寮房。池之大可二三亩即卜此为课佛放生所。嗣以牛栏羊圈豚栅鸡栖不备具。旋购邻庵。兼买民舍联络。而拓其址。更盖牲厂鱼池等。并另构三楹。崇奉
莲祖像。落成时。以小云栖名。盖法五云旧事。而规模小之也。夫同一放生。而大小云栖各异。云栖在山中设放生所飞走各类充牣其中。既有生食。众僧复减口以养之。除刍茭。约费粟二百石。城内外放生二池岁费百余金。自来无缺乏。若小云栖。则牲粮。及一切经费。统计常年捐款。并书院乐输外。不及半余。须另募以济之。寺在城隅。地窄而牲多。故各牲以每种若干定为额。余仍送大云栖寄养。贴生食焉。但此项须募施。多寡无常数。亦非久计。同人正拟捐赀购田收租息作牲食。斯议未及举行。会壬申冬。寺厄于火。经
高大中丞具折入
告。奉有
谕旨。于盐务中给银五百两。余着僧人募建等因。遵将此项首建
莲祖殿。其余各工。众商吁于
常盐政。筹款修复。费尚不赀。须添募以蒇事。同人爰集而商曰。专济云栖生粮一项。与其逐年劝捐盈绌不定。何如乘此兴复寺工之际。我等捐建一水陆堂。重定新规于功德内加生食银三两以为小云栖寄养之生粮。在作功德者既不惜此些须而在放生者实可行之久远。岂非两利之道。众韪之。乃相度烬余。唯演法堂最高广。估值需一千六百金。随如数募齐。选工料。而敦请谙练者督理之。不日工竣。内坛启而生食增矣。遂将此意告常住。刊刻木榜。宣布一切。咸使闻知。并欲其经久勿替。令后人知重建斯堂之有自也。谨叙颠末而记之石。

嘉庆十八年六月之吉佛弟子丁焘谨识。
五云精舍。自宋初乾德五年伏虎禅师开山。逮有明弘治七年。霖雨发洪。殿宇倾圮。经像漂没。中废者几百载。至隆庆五年。
莲池师祖结茅三楹。以念佛放生标最胜法幢。嗣是善信皈心。渐成兰若。阅今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