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6-嘉兴藏

83-大藏一览---第97页

身真如佛性。名见道位。从二地至七地。是修道位。犹有功用而修其行。从八地至十地。名究竟位。(三十二卷)。十一地等觉住中普贤行方终。十二地。是妙觉佛果。(四十卷)。如是权教。先行菩萨行学假真如等观。地前伏忍。十地以来。犹有十真如障故为观。当位真如成障。所行之行。并是有为。所发菩提心。并未离生灭。所有能断分别无明。由观折伏。十地之位。方能见性。经三祗劫。方始成佛。(第二卷)。
举胜鬘经云。菩萨成佛定满三祗也。(三十五卷)。如圆教。十住初首便即见性成正等觉。行诸行相。教化众生。即为觉行圆满之佛。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故十信满心。即摄六位。成正等觉。依普贤法界。帝网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圆教。(第三卷)。举法华经。龙女刹那成佛。又华严经云。善财一生取果。初从文殊发菩提心。次第见德云五十三知识。一一皆云。我已先发阿耨菩提心。云何教我学菩萨道。行菩萨行。(第二卷)。
虽则初心成正觉  宛然似佛始相应
又论。阿罗汉。辟支佛。及净土菩萨。空观菩萨。但忻出世行六波罗蜜。总是折伏现行无明。使令不起不得。名为永断烦恼。得成佛道。一乘佛果。初发心时。便达根本无明。是根本智。成差别智。大用法门。初心之上。圆满诸佛共所乘门。若智悲愿行。毫厘不似佛。信心亦不成。何况住佛所住。为佛真子。若智不异。愿行平等。大悲不异。境界不异。过去未来劫。与一念不异。定慧照之可见。是名依佛菩萨正善知识。依根本智发心。(三十四卷)。
○等觉品
十定超于十地上  等觉邻于妙觉中
华严经云。佛告普贤。为普眼等说十三昧(三者正也。昧者定也)。令得善入满普贤行。
○一普光明三昧。此菩萨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莲花。坐此花上。身中复现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百亿四天下。一一四天下。现百亿身。一一身。入百亿。百亿三千大千世界。现尔许菩萨。修行。乃至根性圆满。然所现身。非一非多。入定出定。无所错乱(长者论。此明身土重重相入。遍周广大无尽限故)。
○二妙光明三昧。此菩萨。能入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千大千世界。于一一世界中。复现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身。乃至调伏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众生。种种秽净不同。菩萨悉知悉入。是诸世界。亦悉来入菩萨之身。无有杂乱。亦不坏灭(此明自他境界身心无碍)。
○三次第遍往诸佛国土神通三昧。此菩萨过于东方无数世界。复过尔所世界。微尘数世界。于彼世界中。入此三昧。或刹那入。或一日入。乃至不可说劫入。从三昧起。于一切法。不忘不失。至于究竟(此明以如幻智应物动寂。依根本智恒无来往。复此延促十余三昧至文自明。更不释)。四清净。深心行三昧。此菩萨过阿僧祗世界。诸如来所。一一以种种上妙香华。诸庄严具而作供养。勤求妙法。然于诸佛出世涅槃。终不分别。
○五知过去庄严藏三昧。此菩萨。知过去诸佛出现劫刹次第。乃至调伏众生寿命次第。
○六智光明藏三昧。此菩萨。能知未来一切劫中所有诸佛已未说法皆悉能知。
○七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三昧。此菩萨能遍十方世界。见一切佛。以至教化庄严。悉皆尽见。
○八一切众生。差别身三昧。此菩萨。人身入夜叉身起。夜叉身入龙身起。乃至自身入佛身起。刹那入三世起。
○九法界自在三昧。此菩萨。于自身一一毛孔中入此三昧。自然能知诸世间。及诸世间法。而作佛事。得法界自在故。
○十无碍轮三昧。此菩萨。住无碍身语意业。住无碍佛国土。得无碍成就众生智。转无碍清净法轮。作佛所作。绍诸佛种。(爱字函四十卷至育字函四十三卷)。
何觅普贤身不见  良由普眼位差殊
华严经云。普眼菩萨白佛。普贤菩萨。今何所在。佛言。普贤今现在此。是时普眼求觅不见。佛言。普贤今此众会亲近我住。初无移动。如是普贤。若有得见。若得闻名。思惟忆念。皆获利益。尔时普眼与菩萨众。殷勤三请。于是普贤即为应身。令菩萨众皆见普贤。近如来座。众皆欢喜。莫不顶礼。(爱字函第十卷)。
长者论。何故普眼不见普贤者。为明普眼。十地菩萨。皆是出世智慈。普贤是十一地行门。常在世间。出世心亡。寂用自在。以出世三昧。不相应故。以是不见。佛云现此众会亲近我住。初无移动者。为明。总别同异。普光明智。与十方佛。大用体同。名为众会故。以差别智。不移根本智体。名为亲近我住。初无移动故。普眼殷勤三请。普贤如应现身者。为明智体无所住故。若有想念。即现应身。犹如谷响。但有应物之音。若求处所。了不可得(合论六十七卷)。
犹迷相数二般愚  未尽无明一分障
长者论。一佛相随好无尽。二僧祗数量广大。佛乃自说。菩萨智所不及。谓之二愚。(七十六卷)。
宗镜云。等觉未尽一分无明。犹如微烟。或云。如隔罗縠。(二十三卷)。
○前虽微障尚为碍  ○此有金刚可破除
庄严论偈云。
修位二僧祗。最后得受职。入彼金刚定。破诸分别尽。
释曰。修位二僧祗。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