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谓性。清净法身也。率性之谓道圆满报身也修道之谓教。千百亿化身也不识此等意义可以互相发明耶。师曰此三配妙矣然且未尽。今日详言之可乎。天命句。是本来常住法身。即正因佛性实相般若不属修证而成者是也。率性句。是自性现量之德。即了因佛性。观照般若。不起染污之妄是也。修道句。是日用常行之事。即缘因佛性文字般若。不堕迷执之途是也盖性学绝传。继往开来全恃有教。但所贵乎教者。在于以修道教人耳。诸子百家非不自云立教而刑名法术。去道滋远。是自误误人也岂得谓之修道之教乎。所谓道者何即率吾人固然之性是也。率之而中其秩序之天则。为君子中庸不修而以偏词抹摋中节。则为小人反中庸。譬之太极盘中。金针对合。六十四卦皆安其位针若一差。六十四卦尽移矣虽然。群儒论性。几成聚讼故归其原于天命。而善恶并善恶混诸议总无参入处。后章於穆不已。便注此句。於穆者即天也。不已者即命也。其言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者。即至诚是也。常住真性原不断绝。即无息是也教以当然而归于自然行乎历然而信其天然。三性即一性之本始也佛性即我性之灵觉也。行无事。必有事。无然畔援。无然欣羡。何处容计较造作心哉。如或纱縠请从此格。
大年曰中庸三句既穷极义理之精微矣。别传之明心见性。敢望慈言一畅发之。师曰。且作几个圈圈可乎第一圈性第二圈心第三圈命第四圈身第五圈世性寂然不动妙净圆明原无色相可名。心为源头之地。源头而善。则生机流于命定慧见于身。种种福缘。便自成一善世界矣源头而恶则杀机流于命。凶残见于身。种种祸胎。便自成一恶世界矣几者静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譬之天子端拱未发念时是先天未兆也。忽发念用某命为六部官是先天造命命已下。则落后天之数也。六部命下。便各自尽其职业。虽有兼才。不敢代庖。盖此几一慎。良知惺惺便见自性。即成佛矣。若此几不慎。迷却良知。便不见自性。即堕迷途矣。是善者得福。皆因心造。必不能以恶人而代享善人之福也。即有祸。亦福也恶者得祸。亦因心造。必不能以善人而代罹恶人之祸也。即有福。亦祸也。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矣。系传举中孚言应违。可弗慎乎。夫物格知至者当处历然。当处寂然。所谓先天。后天。大本。差等。断非判若两橛也。犹执首上安首之缀旒乎哉。直须神明其故。处处见其则焉。质俟不惑。易不欺人。明矣。贵知有者。自愿穷尽。总在各人自己。格皆备之物。见大公之性。中随时之节。勿作口头禅例听过也。少坐。因作以示之。众复愕然。师曰。此处不能现前。仍是口头漉漉空过矣。铸镜磨镜。如何可忽。众益惕然。
桐城弟子大全左国林谨纪
嘉兴大藏经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之三十二
门人 大然 弘智 大存 大中 较
杂纪
青山小述
师谓今古文章之妙。莫过于论语。其旨趣幽微。前人亦有所未发也。语中有孔氏大知己者三人焉读者能一一醉心否耶。其一为仪封人。封人不过一见面耳。不交一语。不设一问。即出而咨嗟判断。尊之至极。信之至深。断之至决。以为吾夫子乃万世师也何丧不丧之与有。何有道无道之与有。试观木铎二字。今古以来。论赞尼山者。有过于此者乎。是亦藉赏鉴夫子。而自见于千古之上者也。其二为达巷党人。赞曰大哉孔子博学无所成名。只此两语。已画出夫子全体全神。即夫子闻之。亦开颜微笑。辞之不可。受之不当。而曰党人爱我。欲我成名乎。人谁不欲名者。但成名必有所执。执御执射。吾将择而处此。庶几其御也矣。于前篇赞叹。居然隐跃照应。其三为楚狂接舆。他人亦有知尊孔子者。而未有若斯人之称之曰凤也。当时无知。且有呼之为丧家之狗者矣。而楚狂独称之曰凤赞之曰德。而惜之曰衰。岂中根人见地所能勘出者乎。孔子下车。将欲与语。而斯人已不可复见。其鸿飞冥冥。真可一想像也余问曰。孔子下欲与之言。假如接舆尚在。将为夫子作一转语。其所言者是何言欤。师亦微笑曰。此正记者之妙。不必蛇足也。余曰惜此三人。终不知其姓氏。岂所谓犹龙者。是其人欤。师曰。此又须知自夫子之木铎一振天下。而天下野无遗贤。莫不皆乘机而起。以附会于云龙风虎之末。如夫子不周流。不问津。不投宿不击磬。则晨门荷蒉丈人长沮桀溺微生亩之徒。又何从得因夫子而自显其奇。得与于主宾迭唱之列。而争光千古也哉。又有所谓南子者。何物么魔。亦欲一见夫子。遂得附于周家有妇人焉之列。此所谓圣作物睹。三代之际于斯愈见其盛也。
师谓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若孝弟自不犯上作乱。只应曰其为人也孝弟而犯上者鲜矣。何必多一好字。可见从来犯上之人。必其自以为孝弟者也。自以为孝弟而为其上者略有所不当。遂悻悻然曰君父有过。非我规正之。谏诤之。而谁欤从此生出好字。而悖逆不道。俱胎于此矣。此盖非真能孝弟者也真能孝弟者。决不自以为孝弟者也。舜惟不自以为孝弟故卒能使瞍象感化而后已。此其所以为真孝弟而其仁不可胜用也。
师谓子使漆雕开仕。诚试验之也。然见开于经世之事。尽可优为之矣。而开乃如梦忽惊。自指此中一件大事。未能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