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访其家中大小。安否消息。俄见孟丞。执帚提箕。自阁西来。亦问家消息。阁上人曰。尔何所修行。长和曰不食鱼肉。酒不经口。恒转尊经。救诸疾病。阁上人曰。所传不妄也。语久之间。阁上人问都录主者。审案石君名录。主者案录云。余三十年命在。阁上人曰。君欲归不。和对曰愿归。乃敕主者以车骑两吏送之长和拜辞。上车而归。前所行道。更有传馆吏民饮食储跱之具。倏忽至家。因得苏。

  汉武帝东游。未出函谷关。有物当道。其身数十丈青眼曜睛。四足入土。动而不徙。百官惊惧。东方朔。乃请以酒灌之。灌之数十斛。而怪物始消(系泰旧狱地忧气所结故酒能消)。
嘉兴大藏经 醒世录


  醒世卷二目录(历叙佛果。使人知欣而趋)千佛篇(出时 种别 道树 会数)因缘部(业因)种姓部(种姓)降胎部(现衰 观机 呈祥 降胎)出胎部(迎后 感瑞 诞孕 招福 同应)侍养部占相部(校量)游学部(召师 捔力)纳妃部(灌带 末婚 疑谤)猒苦部(观田 出游)出家部(离俗 剃发 具服 使还 谏子 佛发)成道部(乞食 苦行 乳麋 草座 降魔 成道)说法部(赴机)涅槃部(弟子)结集部 大乘结集 千人结集 五百结集 七百结集 感应缘(二验)

  醒世录卷二

  武原居士徐昌治觐周 编辑

  古金粟住持行元百痴 校阅

  千佛篇

  出时

  据贤劫。一代分为四时。一坏。二空。三成。四住。就此四中。成劫已往。坏空未至。今在住劫。故有千佛出现。太约而言。三佛已往。今是第四释尊遗法。此四时中。各分二十小劫。总为八十小劫。始为一大水火劫。名为贤劫也。依立世阿毗昙论云。十一劫。是未来。八劫是过去。今释迦佛。当第九劫内成佛。依药王药上经云。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会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学道。闻是五十三佛名。合掌欢喜。复教他人。令得闻持。展转相教。乃至三千人异口同音。一心敬礼。即得超越无数亿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华光为首。下至毗舍浮佛。于庄严劫。得成为佛。过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孙佛为首。下至楼至如来。于贤劫中。次第成佛。后千佛者。日光如来为首。下至须弥相佛。于星宿劫中。当得成佛。故知庄严劫。贤劫。星宿劫。各有千佛出世。即知此劫。亦是大阿僧祗劫。又药王经中若善男子善女人。及余一切众生。闻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于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不堕恶道。至今贤劫中。四佛出世者。亦是阿僧祗劫。又阿毗昙论。二十住劫中。过去八劫。已有三佛出世。释迦当现在第九劫出世。即以前九劫已有四佛出世。未来犹有十一劫。焉知不有多佛出世耶。

  种族

  第一维卫佛。第二式佛。第三随叶佛。此三佛同是刹利王种。第四拘楼秦佛。第五拘那含牟尼佛。第六迦叶佛。此三佛。同是婆罗门种。第七释迦牟尼佛是刹利王种。

  道树

  第一维卫佛得道为佛。时于波陀罗树下。第二式佛。得道为佛。时于分涂利树下。第三随叶佛。得道为佛时于菩萨罗树下。第四拘楼秦佛。得道为佛。时于斯利树下。第五拘那含牟尼佛。得道为佛时于乌暂树下。第六迦叶佛。得道为佛。时于拘类树下。第七释迦牟尼佛。时于阿沛多罗树下。

  会数

  维卫佛前后三会说法。初会说经。有十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三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式佛亦三会说法。初会说经。有九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八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三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随叶佛再会说法。初会说经。有七万比丘。皆得阿罗汉。第二会说经。有六万比丘。皆得阿罗汉。拘楼秦佛。一会说经。有四万比丘。皆得阿罗汉。拘那含牟尼佛。一会说经。有三万比丘。皆得阿罗汉。迦叶佛一会说经。有二万比丘。皆得阿罗汉。释迦牟尼佛。一会说经。有千二百五十比丘。皆得阿罗汉。装法师云。依如西域释迦说法。总有三时。第一时中为诸声闻。说有相法。为破外道执。令悟得道。第二时中。为小行菩萨。说无相法。为破声闻。令悟无相大乘。第三时中。为大行菩萨。双说有相无相法。为破有相无相法令悟中道。究竟圆教。于此三时。一一随机。广化无量。

  因缘部

  业因

  依千佛因缘经云。尔时天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从石室出。问菩萨言。今诸声闻诸菩萨等。皆讲何论。菩萨白言。天尊。诸菩萨众。各各自说宿世因缘。时有跋陀婆罗菩萨。白佛言。我于今日欲少咨问。愿为解说。说是语时。八万四千诸菩萨等。各脱璎珞散佛供养。所散璎珞。住佛顶上。如须弥山。严显可观。有千化佛。坐山窟中。时诸菩萨白言天尊。此贤劫千佛过去世时。种何功德。常生一处。于一劫中。次第得菩提。化度众生。尔时天尊。告诸菩萨言。吾为汝分别广说。乃往过去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