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以禳之。

  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损舍折木。地动天阴。西方白虹十二道。太史扈多曰。西方圣人灭矣。此即佛入涅槃之相也。(二卷末)
嘉兴大藏经 醒世录


  醒世卷三目录(缕指敬信。使人知方便法门)敬佛篇念佛 观佛(感应缘(十一验))弥陀部(业因 感应缘(二验))弥勒部(受戒 感应缘(一验))普贤部(感应缘(一验))观音部(感应缘(五验))敬法篇(听法 求法 法师)谤罪部(感应缘(十验))敬僧篇(引证)敬益部(感应缘(二验))致敬篇功能部(感应缘(一验))归信篇 小乘 大乘(感应缘(二验))士女篇(劝导)入道篇(引证)惭愧篇(引证)

  醒世录卷三

  武原居士徐昌治觐周 编辑

  古金粟住持行元百痴 校阅

  敬佛篇

  念佛部

  观佛三昧经云。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真金色。光明无量。时座下有五百释子。以罪障故见佛色身。犹如灰色。嬴婆罗门见已号哭。自拔头发。举手投地。鼻中血出。佛安慰曰。汝弗号哭。吾为汝说。过去有佛。名毗婆尸。入涅槃后。于像法中。有一长者名日月德。有五百弟子。聪明多智。无不贯练。其父长者。信敬三宝。尝为诸子说佛法义。诸子邪见。都无信心。后时诸子同遇重病。父到儿前。泣泪合掌。语诸子言。汝等邪见。不信佛法。今无常刀。割切汝身。为何所怙。有佛毗婆尸。汝可称名。诸子闻已。敬父言故。称南无佛。复教称法。及称僧。称已命终。由称佛故生四天王天。天上寿尽。以前邪见。还堕地狱。狱卒罗刹。以热铁叉。刺坏其眼。受是苦时。忆父教称念佛因缘。从地狱出。来生人中贫穷下贱。后式佛出亦得值遇。但闻佛名。不睹佛形。后随叶佛。拘楼秦佛。拘那含佛。迦叶佛。亦皆闻名。不见其形。以闻如是六佛名故。今得同生释种我身端严。如阎浮金。汝见灰色。嬴婆罗门。皆由前世邪见故尔。汝今忏悔。见佛金色。如须弥山。见已白佛。我今见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光明。

  观佛部

  又观佛三昧经云。昔过去久远无量世时。有佛出世。号宝威德上王。时有比丘。与九弟子。往诸佛塔。礼拜佛像。见一宝像。严显可观。谛视赞叹。后时命终。悉生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大莲华中。结跏趺坐。忽然化生。从此已后。恒得值佛。于诸佛所。净修梵行。得念佛三昧海。得三昧已。佛为授记。于十方面。各得成佛。又过去久远。有佛出世。号曰空王。入涅槃后。有四比丘。同学习佛正法。烦恼覆心。不能坚持佛法。当堕恶道。空中有声。语比丘言。空王如来。虽复涅槃。汝所犯无救。汝等今可入塔观像。与佛在世时。等无有异。闻空中声已。入塔观像。念言如来在世。光明色身。与此何异。佛大人相。愿除我罪。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忏悔诸罪。后八十亿阿僧祗劫。不堕恶道。生生尝见十方诸佛。于诸佛所。受持甚深念佛三昧得悉成佛。又迦叶经云。昔过去久远阿僧祗劫。有佛出世。号曰光明。入涅槃后。有一国王子。名大精进。年始十六。婆罗门种。端正无比。有一比丘。于白 上。画佛形像。持与精进。精进出家。持像入山。在画像前。结跏趺坐。一心谛观此画像。不异如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经于日夜。成就五通。具足无量。得普光三昧。具大光明。以净天眼见于东方阿僧祗佛。以净天耳闻佛所说。悉能听受。一切诸天散花供养从山而出。来至村落。为人说法。二万众生。发菩提心无量阿僧祗人。住于声闻缘觉功德。父母亲属住不退无上菩提。

  感应缘(十验)

  西晋愍帝。建兴元年吴郡吴县。松江沪渎口渔者遥见海中。有二人现。浮游水上。渔人疑为海神。延巫祝。备牲牢以迎之。风涛弥盛。有奉佛居士朱膺。闻之叹曰。将非大觉之垂降乎。乃洁斋共东灵寺帛尼。及信佛者数人。至渎口稽首迎之。风波遂静。浮江二人。随潮入浦。渐近渐明。乃知石像将欲奉接。人力未展。聊试擎之。飘然而起。便舆还通玄寺。看像背铭。一名维卫。二名迦叶。

  东晋成帝。咸和年中丹阳尹高悝。往还市阙。每张候桥浦。有异光现。乃使寻之。获金像一躯。西域古制。足跌并阙。悝下车载像。至长干巷口。牛不复行。悝止御者。任牛所往。遂径赴长干寺。因安置之。像于中宵放金光。岁余。临海县渔人。张系世于海上。见铜莲华跌。丹光游泛。乃驰舟接取。送安像足。恰然符合。久之。有西域五僧。振锡诣悝云。昔游天竺。得阿育王像。至邺遭乱。藏于河滨。王路既通。寻觅失所。近感梦云。吾出江东。为高悝所得。在阿育王寺。故远来相投。欲一礼拜。悝引至寺。五僧见像。歔欷涕泣。像为放光。

  东晋周玘。义兴阳羡人。晋平西将军处之第二子也。位至吴兴太守。家世奉佛。其女尤精进。家僮捕渔。忽见金光溢川。映流而上。当即下网。得一金像。高三尺许。形相严明。浮水而住。牵排不动。驰往白玘。玘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