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何人。非我子行。王言我是迦夷国王。闻道人在山学道故来供养。父母言。大王善来。劳屈威尊。远临草野。我有孝子名睒。常与我取果蓏泉水。恒自丰饶。山中风雨和调。无有乏短。我有草席可坐。果蓏可食。睒行取水。且欲来还。王闻伤心泪出。且言我罪恶无状。入山射猎。见水边群鹿。引弓射之。箭误中睒。故来相语。父母闻之举身自朴。地乃为动。王便自前扶牵。父母号哭仰天。自说我子孝慈。蹈地恐痛。有何等罪而射杀之。向者风起折木。百鸟一时悲鸣。疑我子死。大声啼呼。父言且止。人生必死。不可得却。今且问王。射睒何许。今为死活。王即牵盲父母。往到尸上。父抱其脚。母抱其头。仰天大呼。母便以舌舐睒胸疮。愿毒入我口。我年已老。目无所见。以身代子。睒活我死。死不恨也。睒若至孝。天地所知。箭当拔出。毒药当除。睒当更生。于是第二忉利天王。坐即为动。以天眼见二道人抱子呼哭。乃闻第四兜率天宫皆动。释梵四天王。即从第四天王。如人屈伸臂顷。来下睒前。以神药灌睒口中。药入睒口。箭自拔出。更活如故。父母惊喜。见睒已死更活。两目皆开。飞鸟走兽。皆大欢喜。风息云消。日高重光。泉水涌出。众华五色。树木华荣倍于常时。王大欢喜。不能自胜。礼天帝释。还礼父母。及与睒子。愿以国财。以上道人。睒曰王且还国。安隐人民皆令奉戒。王自悔责。从今已后。奉持五戒。

  业因部

  感应缘(七验)

  郭巨河内温人。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为两分弟。己独取母供养。住自比邻。有凶宅无人居者。其推与居无患。妻生男。虑养之则妨供养。乃令妻抱儿。己掘地。欲埋之。于土中得一釜黄金。金上有铁券。曰赐孝子郭巨。

  丁兰河内野王人也。年十五丧母。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兰妻夜火灼母面。母面发疮。经二日。妻头发自落。如刀锯截。然后谢过。

  董永者。少偏孤。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与富公。以供丧事。道逢一女。呼与语云。愿为君妻。遂俱至富公。富公曰女为谁。答曰永妻。欲助偿债。公曰汝织三百疋遣汝。一旬乃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女也。天令我助子偿人债耳。语毕。忽然不知所在。

  姜诗字士游。广汉雒人。母好饮江水。儿尝取水溺死。妇痛惜。恐母知。诳云行学。岁岁作衣投于江中。俄而泉涌出于舍侧。味如江水甘美。旦出鲤鱼一双。

  韩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未尝泣。今何泣也。对曰。他日瑜得笞尝痛。今母力衰。不能使痛。是以泣。

  犍为符先泥和。其女者名雒。泥和至永建元年。为县公曹。县长赵祉。遣泥和拜檄谒郡太守。以十月乘船。于城湍堕水死。尸丧不得雄哀恸号啕。命不图存。至十二月十五日。父丧未得。雄乘小船。于父堕处。哭数声。自投水中。旋流没底。与父相持。并浮出江。县长表言。郡太守肃登承。上尚书。遣户曹椽。为雄立碑。图像形令知志孝。

  唐慈州刺史太原王千石。性自仁孝。以沉谨称。犹精内典。信心练行。贞观六年。丁父忧。居丧过礼。一食长斋。柴形毁骨。立庐于墓左。负土成坟。夜中常诵佛经宵分不寝。每闻击磬之声。非尝清彻。兼有异香。延及数里。

  不孝篇

  感应缘(一验)

  隋大业中。河南人妇女养姑不孝。姑两目盲。妇以丘蚓为羹以食之。姑怪其味。窃藏一脔。留以示儿。儿还见之。欲送妇向县。未及而雨。雷震失其妇。俄而妇从空落。身衣如故。而易其头为白犬头。言语不异。问其故。答云。以不孝姑。为天神所罚。

  报恩篇

  引证

  如正法念经云。有四种恩。甚为难报。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来。四者说法法师。若有供养此四种人。得无量福。现在为人之所赞叹。于未来世能得菩提。又难报经云。左肩持父。右肩持母。经历千年。便利背上。犹不能报父母之恩。又增一阿含经云。孝顺供养父母。功德果报。与一生补处菩萨功德一等。又佛说古来世时经云。我昔在波罗柰国。谷米涌贵。人民饥馑。我负担草。卖以自活。彼有缘觉。名曰和理。来游其国。我早出城。欲担负草。尔时缘觉着衣持钵入城分卫。至于中道。吾负草还。于城门中。复与相遇。空钵而出。和理缘觉。遥见吾来。即自念言。吾早入城。此人出城。今负草还。想朝未食。吾当随后。往诣其家。乞以遏饥。我时担草自还其舍。下草着地。顾见缘觉。追吾之后。如影随形。我时心念。朝出城时。见此缘觉入城分卫。如空钵还。想未获食。吾当断食以奉施之。即持食出。长跪授之。时彼缘觉。悉受饭食。吾因是德。七反生天。为诸天王。七反在世。人中之尊。

  感应缘(二验)

  宋有一国。与罗刹相近罗刹数入境。食人无度。王与罗刹约言。自今以后。国中各专一日。当分送往。勿复枉杀。有奉佛家。唯有一子。年十岁。次当充行。父母哀号。至心念佛。便送此儿辞别舍之。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