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有年载。方得一车。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多日不售。心生疲猒。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烧作炭。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无量方便。勤求佛果。以其难得便生退心。

  畏妇

  百喻经云。昔有一人。娉取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瞋。便在二妇中间。正身仰卧。值天大雨。屋舍霖漏。水土俱下。入其眼中。以先有要。不敢起避。遂令二目俱失其明。世间凡夫。亦复如是。亲近邪友习行非法。造作结业。堕三恶道。长处生死丧智慧眼。

  惰慢篇

  感应缘(一验)

  盐铁论曰。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故良师不能饰西施。泽香不能加(嫫母)。

  说苑曰。晋平公问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对曰。暮何不炳烛乎。臣闻少而学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平公曰善。

  破邪篇

  舍邪归正

  梁高祖武皇帝。年三十八登位。在政四十九年。虽亿兆务殷。而卷不释手。内经外典。罔不厝怀。皆为训解。数千余卷。而俭约自节。罗绮不服。覆处虚闲。昼夜无怠。布被莞席。草履葛巾。日惟一食。永绝辛膻。自有帝王。罕能及此。旧事老子。宗尚符图。忽躬运神笔。下诏作舍道文曰。维天鉴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十方尊法。十方圣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能使众生。出三界之苦门。入无为之胜路故如来漏尽。智凝成觉。发惠炬以照迷。镜法流以澄垢登尝乐之高山。出爱河之深际。步三界而为尊。普大千而流照。弟子经迟迷荒。耽事老子。今舍旧翳。归凭正觉。至四月十一日。又敕门下。大经中说。道有九十六种。惟佛一道是正道。其余九十五种。名为邪道。朕舍邪事正诸佛如来。若有公卿能入此誓者。各可发菩提心。故经教成实论云。若事外道心重。佛法心轻。即是邪见。若心一等。是无记性。不当善恶。若事佛心强。老子心弱者。乃是清信。至四月十七日。侍中安前将军丹阳尹郡陵王。上启云。臣纶闻如来严相。巍巍架于有顶。微妙色身。荡荡显乎无际。假金轮而启物。托银粟以应凡。砥般若之利刀。收涅槃之妙果。泛生死之苦海。济常乐于彼岸。故七处八会。教化之义不穷。四帝五时。利益之方无尽。道树始于迦维。德音盛于京洛。兹我皇帝。应天御物。负展临民。含光宇宙。照清海表。垂无碍办以接黎庶。以本愿力摄受众生。故能崇一乘之旨。广十地之基。臣昔未达理源。今方粗知归向。伏愿天慈。曲垂矜许。至四月十八日。中书舍人臣任孝恭宣敕云。能改迷入正。可谓是宿植胜因。宜加勇猛也。

  魏书云。正光元年。明帝加朝服。大赦天下召佛道二字门人。殿前斋讫。侍中刘胜。宣敕诸法师等。与道士论议。时清风通观道士姜斌。与融觉寺僧昙谟最对论。帝曰。佛与老子同时不。斌曰老子西入化胡。佛时以充侍者。明是同时。最曰何以知之。斌曰案老子开天经。是以得知。最曰老子当问何王几年而生。周何王几年西入。斌曰当周定王即位三年乙卯之岁。于楚国陈苦县。属乡曲仁里。九月十四夜子时生。至周简王四年丁丑岁。事同为守藏吏。简王十三年迁为太史。至敬王元年庚辰岁。年八十五。见周德凌迟。与散关令尹喜。西入化胡。斯足明矣。最曰。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生。穆王五十三年二月十五日灭度。计入涅槃后。经三百四十五年。始到定王三年。老子方生。至敬王元年。凡经四百二十五年始与尹喜西遁。据此年载悬殊。无乃谬乎。斌曰。若佛生周昭之时。有何文记。最曰。周书异记。汉法本内传。并有明文。斌曰。孔子既是制法圣人。当时于佛。迥无文记何耶。最曰。仁者识同管窥。览不弘远。案孔子有三备卜经。谓天地人也。佛之文言。出在中备。仁者早自披究。不有此迷。斌曰孔子圣人。不言而知。何暇卜乎。最曰惟佛是众圣之王四生之道首。达一切含灵。前后二际。吉凶终始。不暇卜观。自余小圣。虽晓未然之理。必藉着龟以通灵卦也。侍中尚书令元文。宣敕语道士姜斌等。论无宗旨。宜退下席。又问开天经。何处得来。是谁所说。即遣中书侍郎魏收。尚书郎祖莹等。就观取经。帝令议之。太尉丹阳王萧。太傅李实。卫尉许伯姚。吏部尚书邢栾。散骑常侍温子升等。一百七十人。读讫奏云。老子止着五千文。更无言说。臣等所议姜斌罪当惑众。帝加斌极刑。时有三藏法师菩提流支。行佛慈化。谏帝乃止。配徒马邑。

  晋程道惠字文和。武昌人也。世奉五升米道。不信有佛。常云古来正道。莫逾李老。何乃信惑释言。以为胜教。太元十五年病死。心下尚暖。家不殡殓。数日得苏。说初死时。见十许人。缚录将去。逢一比丘云。此人宿福。未可缚也。乃解其缚。散驱而去。道路修平。而两边棘刺森然。略不容足。驱诸罪人。驰走其中。肉随着刺。号呻聒耳。见惠行在平路。皆叹羡曰。佛弟子行路。复胜人也。惠曰。吾不奉法。其人笑曰。君忘之耳。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