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为胜之义不亦然乎故云是名等也。
何以故者有二一蹑前不惊等征二都蹑前胜以征论云此法门者名为大因胜余修多罗故名为清净无量诸佛同说故故彼珍宝檀等无如是功德是故彼福德中此福为胜。
初意已如上说二都下谓前来两重校量皆言经胜释胜所以已列九门每门之中各是一义未知根本何谓胜乎斯则于胜所以中更征胜所以也大因者谓第六般若波罗蜜也以佛有三身法身最大此能得故名为大因六中最胜故称第一胜余等者谓人天二乘教中不诠此法今乃诠之彼以所诠劣故能诠亦劣此以所诠胜故能诠亦胜也清净等者谓随相之法建言必异离相之理说即无差以平等一味故平等一味即胜义谛也以是胜义故清净矣故彼下通释都征之意檀即是施通于内外二财故云等也无如是功德者谓在因无破惑之功在果无法身之德故此福者受持读诵也然前门门皆显经胜胜之根本不过此门能成清净法身是故说名为胜内外财施安可校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第七卷
(终)
校讹第二纸
(六行今楞严寺流通本作经十四行较北藏作教流通本同)第五纸
(十六行北藏无不字二十行般北藏作船)第六纸
(十六行已北藏作以)第十四纸
(十三行严北藏作言)第十七纸
(十一行廓北藏作郭十三行智北藏作知)第十八纸
(十二行尚北藏作既)第十九纸
(十四行徙北藏作徒)第二十纸
(九行说一之说北藏作已十行义北藏作若十四行谓字下北藏脱前字)第二十一纸
(十行两貌字北藏皆作藐)第二十二纸
(七行北藏脱最上等者等于第一希有也二句计十一字)第二十三纸
(七行义字下北藏多释字)第二十四纸
(十五行证北藏作说)第二十六纸
(十六行第八字下北藏脱说字)第二十七纸
(十一行得三之得北藏作德)第二十八纸
(六行但北藏作恒)第三十一纸
(四行拂北藏作佛)第三十五纸
(十四行味北藏作夫已上流通本皆同误)
嘉兴大藏经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刊定记会编卷第八
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经
唐 圭山大师宗密 述疏
宋 长水沙门子璇 录记
清荆溪后学沙门行策会编
○八断持说未脱苦果疑。
●疏二初随章叙疑。
论云向说舍身苦身果报故福劣若尔依此法门持说诸菩萨行苦行亦是苦果云何此法不成苦果。
初三句指疑起处此从前内财校量中来谓河沙命施全胜外财犹感苦身故名为劣若尔者印定前说依此下结成疑也谓依此经受持解说不惮劳苦即是菩萨行菩萨之行无所不为剜身然灯割股救鸽一句投火半偈亡躯供佛烧身捐形饲虎如是等行皆名苦因为行颇同果证何异因果既等何胜劣哉云何等者意明前舍身命即成苦果今受持经亦是苦行何故不成苦果耶。
●二依经断疑二如疏列。
○断之文二初明超忍以断疑二初明忍体。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意云忍辱波罗蜜者胜义谛中则无此相故云非忍辱等断疑意者若如汝言受持此经及菩萨行苦行便同舍身俱成苦果者此义不然以前舍身不达无相即成苦果持说此法菩萨苦行达无我人知忍无忍彼岸非岸直造本源岂成苦果故云忍辱非忍辱等。
忍到彼岸已离苦相况彼岸非岸谁苦谁忍。
忍到等者然此以超忍为体须知本末五重然后阅此疏文则明见其理五重者一是本源之心非动非静二不忍谓以怨报怨三忍虽不加报未能忘怀即未到彼岸忍四亡情绝虑寂然不动即到彼岸忍五非动非静即超彼岸忍为治动心且居静境动既非实静岂为真若准五门方为究竟与其第一更无二源体相常然竟无改易今言忍辱波罗蜜即第四门非忍辱波罗蜜即第五门离苦相者已越第三彼岸非岸兼超第四尚逾静境岂有动心初后两端正当忍体。
○二明忍相二初引一生证极苦忍二初正明。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征意云以何义故能行此忍释意云以无我人等相故也。
歌利此云极恶佛昔作仙山中修道王猎疲寝妃共礼仙王问得四果皆答不得王怒割截天怒雨石王惧而忏悔仙证本无瞋王乃免害论云不但无苦而乃有乐以慈悲故。
歌利王等准涅槃经说我念往昔生南天竺富单那城婆罗门家是时有王名迦罗富其性暴恶憍慢自在我于尔时为众生故在彼城外寂然禅思尔时彼王春木华敷与其眷属宫人彩女出城游观在林树下五欲自娱其诸彩女舍王游戏遂至我所我时为欲断彼贪故而为说法时王见我便生恶心而问我言汝今已得阿罗汉果耶我言不得复言获得不还果耶我言不得复言汝既年少未得如是二果则为具有贪欲烦恼云何恣情观我女人我即答言大王当知我今虽未断贪欲结然其内心实无贪着王言痴人世有仙人服气食果见色尚贪况汝盛年未断贪欲云何见色而当不着我言大王见色不贪实不由于服气食果皆由系念无常不净王言若有轻他而生诽谤云何得名修持净戒我言大王若有妒心则为诽谤我无妒心云何言谤王言大士云何名戒我言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