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永,覆篑已多。郁为蕃干,擢此天柯。寄诚梵表,托好禅阿。接足能仁,心直妙觉。用遗滞染,是祛尘浊。靡向非真,何背非俗。一忘受想,将捐味触。无德不训,有感必召。吐彼神诀,示我玄要。既蠲既已,留华及少。等以北恒,均之东耀。
佑少寻经律,窃诸部之奥,但一切变易,万事迁讹,所以古今同异,触类皆有,故鱼谬为鲁,陶误成阴。案晋末已来,关中诸贤经录云,《慧印三昧经》,支谦所出。《济方等大乘学经》,法护所出。《圣法印经後记》云:“晋元康四年,菩萨沙门支法护於酒泉出此经,弟子竺法首笔受。”而何规所得经本,二经同卷,题方等於法护,乱三昧於支谦,实由编写成然,非为诬滥。而一往观览,容生疑惑,聊记所忆,存之末尘,故出别记。
○圣尘印经记第十七(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
△出经後记
元康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月支菩萨沙门法护,於酒泉演出此经,弟子竺法首笔受。令此深法普流十方,大乘常住。
○文殊师利净律经记第十八
△出经後记
经後记云:沙门竺法护於京师,遇西国寂志诵出此经。经後尚有数品,其人忘失,辄宣现者,转之为晋。更得其本,补令具足。太康十年四月八日,白马寺中,聂道真对笔受,劝助刘元谋、传公信、侯彦长等。
○王子法益坏目因缘经序第十九
△竺佛念造
原夫善恶之运契,犹形影之相顾,受对明验,凡三差焉,现世、中世、後世。播九色之深恩,以悦天妃之耳目;孤禽投王而全命,形受五刖之切酷。斯现报也。群徒潜沦於幽壑,神陟沦漂而不改;身酸历世之殃,不晓王子之丧目。斯中报也。阿兰从祸於无想,婴佩永惑於始终;终为著翅之暴狸,飞沉受困而难计。斯後报也。故圣人降灵,必有所由,非务不豫,清白明矣。
玄鉴三世弱丧之流,深记来世坏形之累,趣使引入百练之室。自如来逝後,阿育登位,纲维阎浮,光被六合,图形神寺,八万四千,罗汉御世,泛济亿数,国主师宗,玄化滂沛,万民仰戴而不已,神钦赖而愈深。然王子法益,宿植洪业,生在王宫,容貌殊特,复受对此,靡知缘起。
会秦尚书令、辅国将军、宗正卿、领城门校尉使者、司隶校尉姚者,南安郡人也。亲姚韶之次兄,字景嶷,文为儒表,则烈勋於千载;武为邈群,则皎然而独标。亢音通冥,则辩机而旷远,执素纵情,则翱翔而无伦。德也纯懿,范也难模,赫逸翰於群才,震龙威於昆锋。然愍永惑之叵救,伤愚党之不寤,欲绍先胜之遗迹,竖玄宗於末俗。故请天竺沙门昙摩难提出斯缘本。秦建初六年,岁在辛卯,於安定城,二月十八日出,至二十五日乃讫。胡本三百四十三首户也,传为汉文一万八百八十言。佛念译音,情义实难。或离文而就义,或正滞而傍通,或取解於诵人,或事略而曲备。冀将来之学士,令鉴罪福之不朽。设有毫耗润色者,尽铭之於萌兆。故序之焉。
○合微密持经记第二十
△支恭明作
合《微密持陀邻尼总持》三本:(上本是《陀邻尼》,下子是《总持》、《微密持》也。)《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佛说阿难陀目亻去尼阿离陀邻尼经》。《佛说总持经》,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二本後皆有此名,并不别出耳。)
又别剡西台昙斐记云:
此经凡有四本,三本并各二名,一本三名,备如後列。其中文句参差,或胡或汉音殊,或随义制语,各有左右,依义顺文,皆可符同。所为异处,後列得法利、三乘阶级人数,及动地、雨华、诸天妓乐供养,多不悉备,意所未详。
一本一名《无量门微密之持》,二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此一本名行於世,为常旧本。
一本一名《阿难陀目亻去尼呵离陀罗尼》,二名《疾使人民得一切智》。
一本一名《无端底门总持之行》,二名《菩萨降却诸魔坚固於一切智》。
一本一名《出生无量门持》,二名《一生补处道行》,三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此本备明法利及动地妓乐事。
四本皆各标前一名於经首,第二第三名不以题经也。後舍利弗请名,佛说名,皆备如前列。
●卷八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第一道安法师
大品经序第二长安睿法师
注解大品序第三大梁皇帝
小品经序第四长安睿法师
大小品对比要抄序第五支道林作
正法华经记第六出经後记
正法华经後记第七未详作者
法华宗要序第八慧观法师
法华经後序第九长安睿法师
持心经後记第十出经後记
思益经序第十一长安睿法师
维摩诘经序第十二僧肇法师
合维摩诘经序第十三敏度法师
毗摩罗诘提经义疏序第十四长安睿法师
自在王经後序第十五长安睿法师
大涅经序第十六凉州朗法师
大涅经记序第十七未详作者
六卷泥洹经记第十八出经後记
二十卷泥洹经记第十九出智猛传
○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序第一
△道安法师
昔在汉阴十有五载,讲《放光经》岁常再遍。及至京师,渐四年矣,亦恒岁二,未敢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