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为假子。俄放出家,便勤苦求道,南北游寻,不择夷险。以齐建元三年,复访奇搜秘,远至岭南。於广州朝亭寺遇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手能隶书,口解齐言,欲传此经,未知所授。表便殷勤致请,心形俱至,淹历旬朔,仅得一本,仍还峤北,赍入武当。以今永明三年九月十八日顶戴出山,见校弘通。奉觌真文,欣敬兼诚,咏歌不足,手舞莫宣。辄虔访宿解,抽刷庸思,谨立序注云。
自极教应世,与俗而差,神道救物,称感成异。玄圃以东,号曰太一,宾以西,字为正觉。东国明殃庆於百年,西域辨休咎於三世,希无之与修空,其揆一也。有欲於无者,既无得无之分,施心於空者,岂有入空之照。而讲求释教者,或谓会理可渐,或谓入空必顿。请试言之,以筌幽寄。
立渐者,以万事之成,莫不有渐。坚冰基於履霜,九仞成於累土。学人之入空也,虽未圆符,譬如斩木,去寸无寸,去尺无尺,三空稍登,宁非渐耶?立顿者,以希善之功,莫过观於法性。法性从缘,非有非无,忘虑於非有非无,理照斯一者,乃曰解空。存心於非有非无,境智犹二者,未免於有。有中伏结,非无日损之验,空上论心,未有入理之效。而言纳罗汉於一听,判无生於终朝,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妙得非渐,理固必然。既二谈分路,两意争途,一去一取,莫之或正。
寻得旨之匠,起自支安。支公之论无生,以七住为道慧。阴足十住,则群方与能,在迹斯异,语照则一。安公之辩异观,三乘者始篑之因称,定慧者终成之实录。此谓始求可随根而三,入解则其慧不二。譬喻亦云:“大难既夷,乃无有三;险路既息,其化即亡。”此则名一为三,非有三悟明矣。生公云:“道品可以泥洹,非罗汉之名。六度可以至佛,非树王之谓。”斩木之喻,木存故尺寸可渐;无生之证,生尽故其照必顿。案三乘名教,皆以生尽照息,去有入空。以此为道,不得取象於形器也。
今无量义,亦以无相为本。若所证实异,岂曰无相,若入照必同,宁曰有渐?非渐而云渐,密筌之虚教耳。如来亦云:“空拳诳小儿,以此度众生。”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聊举大较,谈者择焉。
○譬喻经序第二十三
△康法邃造
《譬喻经》者,皆是如来随时方便四说之辞,敷演弘教训诱之要。牵物引类,转相证据,互明善恶罪福报应,皆可寤心,免彼三涂。如今所闻,亿未载一,而前後所写,互多复重。今复撰集,事取一篇,以为十卷。比次首尾,皆令条别,趣使易了,於心无疑。愿玄土之贤,有所遵承,永升福堂,为将来基。
○百句譬喻经前记第二十四
△出经前记
永明十年九月十日,中天竺法师求那毗地出。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出譬喻聚为一部,凡一百事,天竺僧伽斯法师集行大乘,为新学者撰说此经。
●卷十
道地经序第一道安法师
沙弥十慧章句序第二严佛调作
十法句义经序第三道安法师
三十七品经序第四昙无兰作
舍利弗阿毗昙序第五道标法师
僧伽罗刹经序第六道安法师
僧伽罗刹集经後记第七未详作者
婆须蜜集序第八未详作者
阿毗昙序第九道安法师
阿毗昙心序第十未详作者
阿毗昙心序第十一慧远法师
三法度经序第十二慧远法师
三法度经记第十二出经後记
八犍度阿毗昙根犍度後别记第十四未详作者
十四卷な婆沙序第十五道安法师
六十卷毗婆沙经序第十六道延法师
杂阿毗昙心序第十七未详作者
後出杂心序第十八焦镜法师
大智释论序第十九睿法师作
大智论记第二十出论後记
大智论抄序第二十一慧远法师
○道地经序第一
△释道安
夫道地者,应真之玄堂,升仙之奥室也。无本之城,杳然难陵矣;无为之墙,邈然难逾矣。微门妙闼,少其庭者也。盖为器也犹海与,行者日酌之而不竭,返精者无数而不满。其为像也,含弘静泊,绵绵若存,寂寥无言,辩之者几矣。惚无行,求矣漭乎其难测。圣人有以见因华可以成实,睹未可以达本,乃为布不言之教,陈无辙之轨,阐止启观,式成定谛。髦彦六双,率由斯路,归精谷神,於乎羡矣。夫地也者,苞润施毓,稼穑以成;Α镣琼琛,罔弗以载。有喻止观,莫近於此,故曰道地也。
昔在众佑,三达遐鉴,八音四辩,赫奕敷化,识病而疗声典难算。至如来善逝而大训绝,五百无著迁而灵教乖。於是有三藏沙门,厥名众护,仰惟诸行,布在群籍;俯愍发进,不能悉洽。祖述众经,撰要约行,目其次序,以为一部二十七章。其於行也,要犹人首与,可终身载,不可须臾下;犹气息与,可终身通,不可须臾闭。息闭则命殒,首下则身殪。若行者暂去斯法,奸宄之慝入矣。
有开士世高者,安息王元子也。禅国高让,纳万乘位,克明俊德,改容修道。越境流化,爰适此邦,其所传训,渊微优邃。又析护所集者七章译为汉文,音近雅质,敦兮若朴,或变质从文,或因质不饰。皇矣世高,审得厥旨。
夫绝爱原、灭荣冀、息驰骋,莫先於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