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冥理。念念起用。令其平等正直。速登佛慧也。
(子)二别示二观又二。初奢摩他。二毗婆舍那。(丑)今初
习信奢摩他观心者。思惟内心不可见相。圆满不动。无来无去。本性不生不灭。离分别故。
修行唯心识观。已能了达实无外境。唯有内心。今卽思惟此内心相。觅之了不可得。故不可见。是卽空也横徧十方。故圆满不动。竖穷三际。故无来无去。是卽假也。体卽法身。法界常住。故本性不生不灭。离于分别。是卽中也。一念内心。本是因缘生法。观其卽空假中。无一事而非理。故名奢摩他观。此观徧能止息三惑。徧能停止三境。徧不分别止与不止。是故亦名一心妙止。
(丑)二毗婆舍那
习信毗婆舍那观心者。想见内外色。随心生。随心灭。乃至习想见佛色身。亦复如是。随心生。随心灭。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非心。不离心。非来。非不来。非去。非不去。非生。非不生。非作。非不作。
先知境界唯心。又知此心卽空假中。则无事而非理矣。事既卽理。理能成事。故设欲想见内色生。则内色便随心生。设欲想见内色灭。则内色便随心灭。设欲想见外色生灭。亦复如是。具如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所明也。所执受色。名为内色。不执受色。名为外色。背舍胜处及一切处。小乘修之。止名不坏法观。今以圆解修之。便成圆行也。乃至习想见佛色身者。观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事。中间超略余九法界。及与佛界依报眷属等想。故云乃至也。如此若自若他十界色像。无不随心而生。随心而灭。从体起用。转变自在。一一皆如幻化水月镜像。非有似有。有而非有也。巧术力故。种种变现。名之为幻。心是能幻。十法界色皆所幻也。神通力故。无而示有。名之为化。心是能化。十法界色皆所化也。此心如水。十界月影恒于中现。而非外来。此心如镜。十界形像对至卽现。而无出入。心本无色。故十界色一一非心。由心有色。故十界色皆不离心。心外无色。故十界色皆悉非来。心生色生。故十界色皆非不来。色秖是心。故十界色皆悉非去。心灭色灭。故十界色皆非不去。有而不有。故十界色皆卽非生。不有而有。故十界色皆非不生。缘起无性。故十界色皆卽非作。无性缘起。故十界色皆非不作。卽中之空假。名为非不来非不去非不生非不作。是心作十界色也。卽空假之中。名为非来非去非生非作。是心是十界色也。随于背舍胜处及一切处乃至佛身观中。一一了达一心三观。故名毗婆舍那。此观徧能观穿三惑。徧能观达三谛。徧不分别观与不观。是故亦名一心妙观。二别示二观竟。
(子)三结示利益
善男子。若能习信此二观心者。速得趣会一乘之道。二观成胜进竟。
(癸)三结观功能
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名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能令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了知心外无法。而修一心圆顿止观。从五品位。增长信解而登六根净位。则得疾入第一义空。不堕凡夫及二乘地。任运三心圆发。入圆初住。名为无上大菩提心也。初释唯心识观竟。
(壬)二释真如实观三。初正示观门。二观成胜进。三结观功能。(癸)初中三。初明观法。二明所超。三明观成。(子)今初
若学习真如实观者。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不住见闻觉知。永离一切分别之想。
前依他性止门。已知一切法唯心想生。唯心生灭。无暂时住。今卽因此而入真实性中观门。故云思惟心性无生无灭也。何者。不了法界。似有心生。生时觅之了不可得。则性卽无生。既无有生。云何有灭。灭则无心。而心性非无。故无灭也。次入真实性中止门。故云不住见闻觉知。何者。心性虽无生灭。本非色声香味触法。如何可得见闻觉知。设有可见可闻可觉可知。便非心性。以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故。又复不得别认不可见闻觉知境界以为心性。故云永离一切分别之想。何者。心性虽复不可见闻觉知。而见闻觉知。体卽是心。不可别唤不见不闻不觉不知境界以为心也。
(子)二明所超
渐渐能过空处。识处。无少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
观行位中习此真如实观。直观心性。永离分别。则虽不学次第禅门。自渐能超四空定境。以彼四空定境。皆不能离分别想故。且如入空处定者。必先厌患色笼。修观破色。缘无边空而入于定。定心与彼空处相应。住此觉知。是分别想。非无分别也。次入识处定者。必先厌患虚空。舍空缘识而入于定。定心与彼识处相应。住此觉知。亦是分别。非无分别也。次入无少处定者。亦名无所有处。必先厌患于识。舍识缘无所有而入于定。定心与彼无所有处相应。住此觉知。亦是分别。非无分别也。次入非想非非想处定者。必先厌患无所有处。舍无所有想。缘非想非非想而入于定。定心与彼非想非非想处相应。住此微细觉知。犹复是分别想。非无分别。所以报尽还堕。不证真常也。今修真如实观。永离一切分别之想。所以观行位中。卽已善超三有。而得相似空三昧门。
(子)三明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