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灭因缘相既毕。故须显示此心大乘体相用也。文为二。初显示体相。二显示用。(辛)初中二。初正显示。二释疑。(壬)今初】
复次真如自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常恒究竟。
此先示大乘体也。一切凡夫即六凡法界。幷声闻等。则成十法界也。一一凡夫。乃至一一诸佛。无不各具真如全体。而亦无二真如。在迷不减。在悟不增。前际无始。后际无终。故云常恒究竟也。
从无始来。本性具足一切功德。谓大智慧光明义。徧照法界义。如实了知义。本性清净义。常乐我净义。寂静不变自在义。如是等过恒沙义。非同非异不思议佛法。无有断绝。依此义故。名如来藏。亦名法身。
此示大乘自体相也。一切众生心。既本具真如体。即本具真如相。非俟成佛而后有之。故名真如自体相也。非同非异者。约翻染差别。故非同。约唯一真如。故非异也。依真如体。本具如此真实德相。故约凡夫日用不知。但名为如来藏。约诸佛出障圆明。转名为法身也。初正显示竟。
【(壬)二释疑】
问。上说真如离一切相。云何今说具足一切诸功德相。
上说真如离一切相。即指真如门中所说义也。
答。虽实具有一切功德。然无差别相。彼一切法。皆同一味一真。离分别相。无二性故。
同一味者。同无漏味也。同一真者。如如及如如智。即是一真法界也。离分别相者。非诸凡夫二乘权位菩萨所能测识也。无二性故者。唯是圆成实性所摄也。
以依业识等生灭相。而立彼一切差别之相。此云何立。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分别。以不觉故。分别心起。见有境界。名为无明。(然而)心性本净。无明不起。(是故)即于真如。立大智慧光明义(也)。若心生见境。则有不见之相。(然而)心性无见。则无不见。(是故)即于真如。立徧照法界义(也)。若心有动。则非真了知。非本性清净。非常乐我净。非寂静。是变异。不自在。由是具起过于恒沙虚妄杂染。(然而)以心性无动故。(是故)即立真实了知义。乃至过于恒沙清净功德相义(也)。若心有起。见有余境可分别求。则于内法有所不足。(然而)以无边功德。即一心自性。不见有余法而可更求。是故满足过于恒沙非异非一不可思议之法。无有断绝。(由其本具如此德相。)故说真如名如来藏。(由其证此本具德相)亦复名为如来法身。
因该果海。名如来藏。亦可名为理即法身。果彻因源。名为法身。亦可名为究竟如来藏也。初显示体相竟。
【(辛)二显示用三。初正明用即真如。二广明随机见别。三结示真如妙用。(壬)今初】
复次真如用者。谓一切诸佛在因地时。发大慈悲。修行诸度四摄等行。观物同己。普皆救脱。尽未来际。不限劫数。如实了知自他平等。而亦不取众生之相。以如是大方便智。灭无始无明。证本法身。任运起于不思议业。种种自在差别作用。周徧法界。与真如等。而亦无有用相可得。何以故。一切如来。唯是法身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作用。
一切诸佛在因地时者。即与我等同为凡夫时也。由信自心有真如法。便能发大慈悲四弘誓愿。修行六度四摄等行。普救众生。尽一切劫。即是修行观门。如实了知自他平等。而亦不取众生之相。即是修行止门。止观二门。修必幷运。后修信中。是约自行之功。故先明止。今文为显化他之用。故先明观也。又此中观物同己。即般若中发广大心。普皆救脱。即般若中发第一心。了知自他平等。即般若中发爱摄心。亦名常心。而亦不取众生之相。即般若中不颠倒心。只此四心念念相应。各为大方便智。故能证体而起用也。然此自在差别作用。在凡夫人所见。则名世谛。以其有分别故。在圣人心中所见。即唯第一义谛。以其无分别故。故曰。所言二谛。其实是一。譬如醉人。妄见屋转。谓有转屋及不转屋。其实醉人所见转屋。即是醒人所见不转之屋。无二屋也。
【(壬)二广明随机见别二。初约所依识以判二身。二约机所见以判粗细。(癸)今初】
但随众生见闻等故。而有种种作用不同。此用有二。一依分别事识。谓凡夫二乘心所见者。是名化身。此人不知转识影现。见从外来。取色分限。然佛化身。无有限量。
应有问曰。如来既无世谛境界作用。云何众生见佛各各差别。乃至去来坐卧。示生涅槃等事。非世谛耶。故今释曰。但随众生见闻等也。转识影现者。八识现行转时。于见分上。现佛身影为相分也。即彼凡夫二乘心之所见。幷由共相识转。所以现此影像。原不从心外来。但彼凡夫二乘。不知有藏识故。不知众生心内诸佛所现之身。能与诸佛心内众生而作本质。不知诸佛心内众生所见佛身。即托众生心内诸佛所现之身而自变为影像。故云见从外来。取色分限也。然彼虽妄计外来。其实原不在外。彼虽妄取分限。其实化身原无限量。以此化身。即真如用。则便即报即法。非离真如体相。得有真如用故。所以应持不见其顶。目连不穷其声。乃至合土范金。刻木画纸。所有佛像。咸悉三身宛然。四德无减。不可谬随凡夫生盲。二乘眇目。谓非真佛。自堕曲见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