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36-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明-释智旭-第12页

。何异欲以第七无体之尘。合成第十九无体之界乎。是义必不然矣。
(子)二破有体又二。初约内外出入破。二约一多徧不徧破。
(丑)今初
若有体者。如汝以手自挃其体。汝所知心。为复内出。为从外入。若复内出。还见身中。若从外来。先合见面。阿难言。见是其眼。心知非眼。为见非义。佛言。若眼能见。汝在室中。门能见不。则诸已死。尚有眼存。应皆见物。若见物者。云何名死。
此正破妄心。而乘便兼破妄眼也。浮尘之眼。不能有见。缘影之心。何能有知。噫。可以思矣。
(丑)二约一多徧不徧破
阿难。又汝觉了能知之心若必有体。为复一体。为有多体。今在汝身。为复徧体。为不徧体。若一体者。则汝以手挃一支时。四支应觉。若咸觉者。挃应无在。若挃有所。则汝一体。自不能成。若多体者。则成多人。何体为汝。若徧体者。同前所挃。若不徧者。当汝触头亦触其足。头有所觉。足应无知。今汝不然。
先立四句。然后一一破之。初一体句。谓四支共一心体。故以咸觉为难。设使咸觉。则挃无偏在。今挃旣偏有所在。则咸觉义堕。而四支共一心体不成矣。次多体句。卽是多心。故是多人。三徧体句。谓一心满于四支。与前四支共一心体是同。故亦同前所难。四不徧句。谓一心不能徧应。故宜一处有知。一处无知也。今汝不然句。总结四句皆非。
(癸)三结破
是故应知。随所合处心则随有。无有是处。
(辛)六破转计中间二。初破泛计。二破正计。
(壬)初中二。初泛计。二泛破。
(癸)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亦闻佛与文殊等诸法王子谈实相时。世尊亦言心不在内。亦不在外。如我思惟。(若言在)内(则)无所见。(若言在)外不(应)相知。内无知故。在内不成。身心相知。在外非义。今相知故。复内无见。当在中间。
夫佛说心不在内。亦不在外。正卽显示心无体相。亦无方隅。无相不相。故名实相也。而阿难方认缘影。则宛然有相可得。其为幻妄甚矣。然未的指何者为中。故名泛计。
(癸)二泛破
佛言。汝言中间。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今汝推中。中何为在。为复在处。为当在身。若在身者。在边非中。在中同内。若在处者。为有所表。为无所表。无表同无。表则无定。何以故。如人以表表为中时。东看则西。南观成北。表体旣混。心应杂乱。
以阿难但说中字义不分明。须以在处在身二义定之。故曰中必不迷。非无所在也。
(壬)二破正计二。初正计。二正破。
(癸)今初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眼有分别。色尘无知。识生其中。则为心在。
阿难本意。正计于此。但此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二语。义关四教。若知正此因缘生识。不属邪因无因。而此因缘所生之识。无实体性。无我我所。卽藏教义。若知能生所生。一总无性。当体全空。卽通教义。若分别缘生假名无量。所谓眼识九缘生。耳识惟从八。乃至备明八识因转果转差别不同。卽别教义。若知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徧周法界。含吐十虚。无有方所。但是循业发现。说名缘生。缘生之性。卽是实性。所谓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卽圆教义。或谓此是相宗不了义说。盖未深求其致故也。今阿难所计。乃妄指缘影为心。谓是根尘之所共生。有体可得。尚非藏教无实体性之义。况通别圆义耶。
(癸)二正破
佛言。汝心若在根尘之中。此之心体。为复兼二。为不兼二。若兼二者。物体杂乱。物非体知。成敌两立。云何为中。兼二不成。非知不知。卽无体性。中何为相。是故应知。当在中间。无有是处。
谓汝所计中间之心。为复兼用根尘二法以为其体。为复不兼根尘二法而另自有体耶。此双牒也。破中先破兼二。若兼二者。则色尘之物。与眼根之体。互相杂乱。而物终非如体之有知。则知与无知。到底成敌两立。云何可名为中。次破不兼。若兼二不成者。则汝心体。旣非根之有知。又非尘之不知。将以何为体性。体性尚无。中有何相乎。
(辛)七破转计无著二。初转计。二破斥。
(壬)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旣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无在无著。义亦关于四教。若言心惟假名。毫无实体。故无在无著。卽藏教义。若言假名旣空。假法亦空。心法俱空。何在何著。卽通教义。若言心无所在。无所不在。无所不在。故无所著。卽别圆义。今阿难坚执缘影为心。而以为不在三处。大似猕猴跳踯。栖止无恒。尚非藏教假名无实之义。况别圆耶。观此三章。方知语言虽同。其旨硕异。邪人说正法。正法亦成邪。末世借了义极谈。成自已僻解者。类若此也。
(壬)二破斥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