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之根。及所见之尘耶。须知内根外尘。及中间之识。皆无实性。是故但若交芦而已。旣无实性。故结解同一所因。而圣凡总无二路。汝试观彼交芦中性。谓之曰空。则芦相宛然。谓之曰有。则中无实体。故空有二俱非也。但迷晦此俱非之理。卽为无明。发明此俱非之理。便成解脱矣。盖真性本自非凡非圣。迷晦卽为縳为结为凡。发明卽为脱为解为圣。而凡情不立。圣解亦空。故上颂云犹非真非真。有为旣空。无为亦不实也。
(午)二颂前文示修以合妙性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此远颂前第二决定义中之文。以示修行方便也。承上縳脱虽唯六根。但解结必因次第。故须一门深入。而六解则一亦亡。故得浮尘诸相。应念化成无上知觉。是以初下手时。须于六根之中。选择其圆通者。从此入法性流而成正觉。便有日劫相倍之殊也。
(己)二孤起颂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
梵语陀那。此云执持。上文虽明选根入流。但此六根。乃根本识之所执持。而此陀那微细识。其习气种子。能成暴流。谓之曰真。则是生死根本。谓之非真。则是离波觅水。故说真非真。皆恐人迷而执著。我所以常不开演也。夫一切根尘识等。皆是唯心所现。若依根取尘。舍尘取根。乃至舍根尘而取识。舍六识而独取第八识等。皆是自心还取自心。致使本非幻妄之性。全体成幻妄法。但使修行之人。达一切法卽心自性。寂然不生取著。则不惟无幻。并无非幻。夫非幻尚自不生。幻法复云何立。譬如空尚不生。花岂有生也哉。然自心取自心。亦是重颂知见立知。非幻成幻法。亦是重颂卽无明本。不取二字。亦是重颂知见无见。无非幻等十三字。亦是重颂斯卽涅槃无漏真净。盖无非幻。是无真。无二乘涅槃也。无幻。是无妄。无凡夫生死也。无涅槃无生死。是名无住处大涅槃。惟其孤起而兼重颂。故下叹云杂糅精莹。
(辰)二颂叹法门
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初三句。出其三昧名字。次一句。显其功能殊胜。后三句。明其众圣共遵也。初三句。须作一气读之。言此三昧。名为何等。乃是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昧也。以真性妙理。在有为而非有。在无为而不无。于净无著。于染无污。故名为妙莲华。以般若妙智。触有有败。触无无坏。二边叵得。中道不居。故名金刚王宝觉。以解脱妙行。有为亦如幻。无为亦如幻。二边亦如幻。中道亦如幻。故名如幻。合此不思议三德。成一正定。故名三摩提也。此卽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亦卽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种种异名。种种取义。终无二体故也。弹指超无学者。分证固超。破无明故。相似亦超。伏无明故。观行亦超。能圆伏故。名字亦超。知佛性故。阿毗达摩。亦云阿毗昙。此翻无比法。通则小乘论藏。亦得此名。非世间法所能比故。别则一乘了义。乃当此名。非权乘法所能比故。薄伽梵者。佛之嘉号。具含六义。故存本音。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也。初卷云一门超出妙庄严路。先门而后路。先解而后行也。此云一路涅槃门。先路而后门。先行而后入也。前是出生死门。此是入涅槃门。又迷则本乡皆他国。悟则普天皆故乡。迷则出涅槃入生死。悟则出生死入涅槃。门之与路。约义说二。体卽非二也。
(壬)二兼显六解。一亡二。初疑请。二答示。
(癸)初又二。初叙益。二请疑。
(子)今初。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闻佛如来无上慈诲。祗夜伽陀杂糅精莹。妙理清彻。心目开明。叹未曾有。
祗夜。此云重颂。伽陀。或云偈。此翻孤起。亦名讽颂。言能诠之祇夜伽陀。则杂糅而精莹。所诠之妙理。则清净而了彻也。
(子)二请疑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此卽牒前偈中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之义而发问也。问端有六。一问六解。二问一亡。三问舒。四问结。五问舒结各有伦类。六问舒结各有次序。此随文便作此列示。若据答中。先答结中次序伦类。次答六解一亡。及解中次序伦类。至文自见。
(癸)二答示二。初结巾喻迷。二解巾喻悟。
(子)今初。
卽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佛告阿难。我初绾巾。汝名为结。此叠华巾。先实一条。第二。第三。云何汝曹。复名为结。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宝叠华。缉绩成巾。虽本一体。如我思惟。如来一绾。得一结名。若百绾成。终名百结。何况此巾祗有六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