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故不住涅槃。又身断故出生死。真谛戒也。心断故游戏神通。俗谛戒也。断性亦无。达杀盗淫妄等性卽是佛性。无复可断。中道第一义谛戒也。经文又云。众生不识本心。不得真净。皆由随顺杀盗淫故。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淫。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若得妙发三摩提者。则妙常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正与此中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义同。如此方名净戒。方可称为摄心。方是无漏之学。彼以戒善感人天者。喻如摩尼博贸一衣一食。非法有优劣也。故今欲摄心者。先备明戒法以为其境。次深明观慧以成其功。则庶几近之矣。
(己)二别示四重以彰无漏二。初牒征。二详示。
(庚)今初。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言云何善摄其心。与身口一齐清净。我方名为戒耶。此正总显非戒决不能摄心。非摄心亦决不名戒也。
(庚)二详示四。初淫戒。二杀戒。三盗戒。四大妄语戒。此卽比丘四重戒法。乃大小乘之根本也。
(辛)初淫戒。生死根本。欲为笫一。故首陈之。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祗名热砂。何以故。此非饭本。砂石成故。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涂。必不能出。如来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卽波旬说。
此言不但执身不淫。须是心亦不淫也。纵有多智禅定。尚为魔侣。况无定慧。直坠何疑。魔侣为善知识。亦复现慈悲相。而不断淫心。则落爱坑。妄谓淫不障道。则落见坑。旣堕深坑。永违觉路矣。夫淫心为生死根本。决不与佛果相应。如砂石决非饭本。禅定熏修喻之以蒸。不生不灭为本修因。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喻如蒸米成饭。别成魔家邪福。喻如蒸砂成热耳。身断者。木义戒也。心断者。禅戒也。断性亦无者。无漏戒也。此入空意也。身断者。律仪及定共也。心断者。道共也。断性亦无者。涉境而不染也。此出假意也。身断者。证无漏也。心断者。涉境不染也。断性亦无者。断不断俱寂灭也。此中道意也。曰淫机者。如前偈云。虽见诸根动。要以一机抽。若未息机。纵能伏断烦恼。不曾永除幻本。故须直向机字觑破。则断与不断。二俱寂灭矣。
(辛)二杀戒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则为飞行夜义诸鬼帅等。下品当为地行罗刹。彼诸鬼神。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难。我令比丘食五净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无命根。汝婆罗门。地多蒸湿。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来灭度之后。食众生肉。名为释子。汝等当知是食肉人。纵得心开似三摩地。皆大罗刹。报终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杀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断杀生。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二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杀。修禅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等名为欲隐弥露。清净比丘。及诸菩萨。于岐路行。不蹋生草。况以手拔。云何大悲。取诸众生血肉充食。若诸比丘。不服东方丝绵绢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乳酪醍醐。如是比丘。于世真脱。酬还宿债。不游三界。何以故。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涂。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卽波旬说。
此言非但执身不杀。须是心亦不杀也。五净肉者。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己杀。自死。鸟残也。五天竺国。悉号为婆罗门。是尊姓故。问曰。佛旣具足神力。何不化作草菜。而乃化作五净肉耶。答曰。佛顺时宜。不立异故。此地旣本不生草菜。而今忽生。则人将以为怪。又复如来灭后。设遇草菜不生。又将奈何。是故佛及比丘。遇世饥荒。目连请愿番取地味。及取北洲自然粳等。佛皆不许。而云。后世无目连时。又将奈何。当知佛法可传可继为若此也。妄谓杀生食肉无有罪报。如自塞其耳。杀彼生命。如高声大叫。求其不闻。不可得也。修禅欲出生死。故名欲隐。杀生连仇结祸。故名弥露。服有二种。一者衣服。二者服食。丝绢绵帛靴履裘毳。衣服之服也。乳酪醍醐。服食之服也。然此中虽一概遮止。而准诸经律。不无分别。若丝绵绢帛。大小二乘并皆严禁。以其由此害多命故。若靴履裘毳。小乘一向听许。大乘亦不全遮。以其非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