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40-天圣广灯录-宋-李遵勖-第15页

真乘。又谓王曰。此国当有圣人而继于我。
  时有婆罗门子。年已二十。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璎珞。故人谓之璎珞童子。游行闾里。丐求度日。若常不轻之类。人问。汝行何急。
  答曰。汝行何慢。
  或问。何姓。
  答曰。与汝同姓。
  王与尊者同车出见。璎珞童子稽首于前。尊者曰。汝忆往事否。
  曰。我念远劫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转甚深修多罗。今日之事。盖契昔因。
  尊者又谓王曰。此童子非他。即大势至菩萨是也。此圣之后。复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土。一人缘在震旦。四五年内。却返此方。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罗。遂告曰。如来以正法眼藏付于迦叶。如是展转以至于吾。吾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真性心地藏  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
  方便呼为智
尊者付法已。即辞王曰。吾化缘已毕。当归寂灭。愿王于最上乘。无忘外护。即还本座。跏趺而逝。化三昧火自焚。收舍利。塔而瘗之。即东晋武帝朝也。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东印土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土。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众。施一无价宝珠。王有三子。其季开士也。尊者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否。
  第一子月净多罗.第二子功德多罗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
  第三子菩提多罗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法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却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辨其珠。珠不自珠。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宝不自宝。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法宝即现。众生若悟。心珠自明。
  尊者叹其辨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
  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
  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
  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
  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
  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
  尊者知是圣人。以时未至。默而待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第三子菩提多罗乃求出家。遂投尊者。尊者即与披剃受具。既观时适至。尊者告之曰。如来以正法眼藏嘱累迦叶。如是展转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善护持。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曰。
  心地生诸种  因事复生理  果满菩提圆
  华开世界起
尊者付法已。即于座上放大光明。踊身虚空。化火自焚。众收舍利起塔。即宋武帝朝也。
天圣广灯录卷第五
天圣广灯录卷第六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者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刹利帝。本名菩提多罗。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本国受王供养。因试令与兄辨所施宝珠。发明心地。既而尊者谓曰。汝于诸法已得通量。夫达磨者。通大之义也。宜名达磨。因改号菩提达磨。乃告尊者曰。我当行何国。愿垂开示。
  尊者曰。未可远游。且止南天。六十七载。当往震旦。慎勿速行。哀于日下。
  达磨曰。彼有大士。堪为法器否。千岁之内。有留难否。
  尊者曰。吾灭后六十余年。彼国有难。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往南方勿住。为彼唯好有为功业。不明佛理。汝纵至彼。亦不可久留。听吾谶曰。
  路行跨水复逢羊  独自栖栖暗渡江
  日下可怜双象马  二株嫩桂久昌昌
又问曰。此后更有何事。
  尊者曰。从是已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难。听吾谶曰。
  心中虽吉外头凶  川下僧房名不中
  为遇毒龙生武子  忽逢小鼠寂无穷
又问曰。此后更有何事。
  尊者曰。从是已去一百六十年末有一小难。子父相继。亦当不久。作一二三五岁。当此过已。有见其意。听吾谶曰。
  路上忽逢深处水  等闲见虎又逢猪
  小小牛儿虽有角  清溪龙出总须输
又问。此后如何。
  曰。却后二百二十年。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谶曰。
  震旦虽阔无别路  要假侄孙脚上行
  金鸡解衔一颗米  供养十方罗汉僧
又问。于此后更有何事。
  曰。却后三百八十年。有一比丘暗学明用。吾以三谶。而当志之。
  八月商尊飞有声  巨福来祥鸟不惊
  怀抱一鸡重起会  手把龙蛇在两楹
  寄公席帽权时脱  蚊子之虫足去形
  东海象归披石胀  二处蒙恩总不轻
  日月并行若不动  即无冠子上山行
  更惠一峰添翠岫  玉教人识知始名
尊者曰。大器当现。逢云即登。吾道无沦。汝心有寄。
  达磨又问。此后如何。
  曰。却后四百六十年。遇一无衣人。欲作魔难。听吾谶曰。
  高岭无人又脱衣  小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