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三年丙子岁。凡三百二十五年矣。
天圣广灯录卷第七
天圣广灯录卷第八
洪州百丈山大智禅师下法嗣。
筠州黄檗鹫峰山断际禅师。
南岳大惠禅师
讳怀让。金州人也。俗姓杜。唐仪凤二年四月八日降诞。感白气应于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见。奏闻 高宗皇帝。帝问。是何祥瑞。
太史对曰。国之法器。不染世荣。帝敕金州太守韩偕亲往存慰。
家有三子。师居其小。年始三岁。炳然殊异。性多恩让。父乃安名怀让。至年十岁。惟乐佛书。时有三藏玄静过金。见而奇之。告其父母曰。此子若出家。必获上乘。广度众生。
垂拱三年。方十五岁。辞亲往荆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师出家。通天二年受戒。后习毗尼藏。一日。自叹曰。夫出家者。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时有同学坦然。知师志气高迈。劝师同谒嵩山安禅师。安启发之。不契。乃直诣曹溪礼六祖。
祖问。什么处来。
师云。嵩山安禅师处来。
祖云。什么物与么来。师无语。
经于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云。某甲有个会处。
祖云。作么生。
师云。说似一物即不中。
祖云。还假修证也无。
师云。修证即不无。不敢污染。
祖云。秖此不污染。是诸佛之诸念。吾亦如是。汝亦如是。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谶汝曰。
震旦虽阔无别路 要假儿孙脚上行
金鸡解衔一粒米 供养什邡罗汉僧
(又谶传道一法)。
心里能藏事 说向汉江滨 湖波探水月
将照二三人
六祖又云。吾先师有言。从吾向后。勿传此衣。但以法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即道化示。莫损于汝。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萠 顿悟花情已
菩提果自成
汝向后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师侍奉一十五载。
先天二年。始往南岳。居般若寺。示徒云。一切万法皆从心生。心本无生。法亦无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言哉。
僧问。如镜铸像。像成后。光归何处 师云。如大德未出家时相状向什么处去。
云。成后为什么不鉴照 师云。虽然不鉴照。谩他一点也不得。
马祖于南岳传法院后。独处一庵。唯习坐禅。凡有来访者都不顾。师往彼亦不顾。师观其神宇有异。忆六祖谶记。乃多方诱导。
一日。将砖于庵前磨。祖亦不顾 时既久。乃问曰。作什么 师云。磨砖作镜 祖云。磨砖岂得成镜 师云。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成佛 祖乃离座云。如何即是 师云。譬牛驾车。车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车即是。又云。汝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师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 祖闻斯示诲。豁然开悟。礼拜问云。如何用心。即合无相三昧 师云。汝学心地法门。如下种子。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祖云。道非色相。云何能见 师云。心地法眼能见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祖云。有成坏否 师云。若以成坏聚散而见道者。非也。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 遇泽悉皆萠 三昧花无相
何坏复何成
祖既蒙开悟。侍奉十秋。日益玄奥。师入宝弟子六人。各印可曰。汝等六人同证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盼(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谈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吾今(道一)。
马祖阐化江西开元寺。师问众曰。道一为众说法否 众曰。已为众说法 师云。未见通个消息来。遂遣一僧去。待伊上堂时。但问作么生。记取答话来 僧如教。回举似师 祖云。自从胡乱后。三十年来不曾少盐酱。 师然之 师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示寂于南岳。敕谥大惠禅师最胜轮之塔。吏部侍郎归登撰塔记。
江西马祖大寂禅师
师讳道一。汉州什邡县人也。俗姓马。本邑罗汉寺出家。师容貌奇异。虎视牛行。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于渝州圆律师。开元中。习禅定于衡岳传法院。密受大惠心印。
天竺般若多罗谶行化偈曰。
领得弥勒语 离乡日日敷 东梁移近路
余气脚天徒
师始自建阳佛迹岭迁临川。次南康龚公山。大历中。隶名于钟陵开元寺。时连师路嗣恭聆风景慕。亲授密旨。由是四方学者云集座下。厥后法嗣盛布于天下。时号江西马祖焉。
师谓众曰。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躬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文。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肯自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
夫求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不取善。不舍恶。净秽两边俱不依怙。达罪性空。念念不可得。无自性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