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48-广弘明集-唐-道宣-第12页

帙二千三百三十八卷农部一种一帙三卷小说部十种十二帙六十三卷兵部五十八种六十一帙二百四十五卷
右一十一部二百九十种五百五十帙三千八百九十四卷文集录 内篇四楚辞部五种五帙二十七卷别集部七百六十八种八百五十八帙六千四百九十七卷总集部十六种六十四帙六百四十九卷杂文部二百七十三种四百五十一帙三千五百八十七卷
右四部一千四十二种一千三百七十五帙一万七百五十五卷术技录 内篇五天文部四十九种六十七帙五百二十八卷纬谶部三十二种四十七帙二百五十四卷历算部五十种五十帙二百一十九卷五行部八十四种九十三帙六百一十五卷卜筮部五十种六十帙三百九十卷杂占部十七种十七帙四十五卷刑法部四十七种六十一帙三百七卷医经部八种八帙五十卷经方部一百四十种一百八十帙千二百五十九卷杂艺部十五种十八帙六十六卷
右十部五百五种六百六帙三千七百三十六卷佛法录三卷 外篇一戒律部七十一种八十八帙三百三十九卷禅定部一百四种一百八帙一百七十六卷智慧部二千七十七种二千一百九十帙三千六百七十七卷疑似部四十六种四十六帙六十卷论记部一百一十二种一百六十四帙一千一百五十八卷
右五部二千四百一十种二千五百九十五帙五千四百卷仙道录 外篇二经戒部二百九十种三百一十八帙八百二十八卷服饵部四十八种五十二帙一百六十七卷房中部十三种十三帙三十八卷符图部七十种七十六帙一百三卷
右四部四百二十五种四百五十九帙一千一百三十八卷文字集略一帙三卷 序录一卷正史删繁十四帙一百三十五卷序录一卷高隐传一帙十卷序例一卷古今世代录一帙七卷七录一帙一十一卷杂文一帙十卷声纬一帙十卷
右七种二十一帙一百八十一卷阮孝绪撰不足编诸前录而载于此
孝绪陈留人。宋中领军歆之曾孙。祖慧真临贺太守。父彦太尉从事中郎。孝绪年十三。略通五经大义。随父为湘州行事。不书南纸以成父之清。年十六丁艰终丧。不服绵纩。虽蔬食有味即吐之。在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孝绪于讲座心惊而反。合药须生人参。自采于钟山高岭。经日不值。忽有鹿在前行。心怪之至鹿息处。果有人参。母疾即愈。齐尚书令王晏通家权贵。来候之。传呼甚宠。孝绪恶之。穿篱而遁。晏有所遗拒而不纳。尝食酱而美。问之乃王家所送。遂命覆醢。及晏被诛。以非党获免。常以鹿林为精舍。环以林池杜绝交好。少得见者。御史中丞任昉欲造之而不敢。进睨鹿林。谓其兄履曰。其室则迩。其人甚远。太中大夫殷芸赠以诗。任昉止之曰。趣舍苟异何用相干。于是朝贵绝于造请。惟与裴贞子为交(贞子即子野之谥)天监十二年。秘书监傅昭荐焉并不到。天子以为苟立虚名以要显誉。自是不复征聘。故何胤孝绪并得遂其高志。南平元襄谓履曰。昔君大父举不以来游取累。贤弟独执其志何也。孝绪曰。若麇□尽可骖驭。何以异夫騄骥哉。王作二闇及性情义。并以示之。请为润色。世祖着忠臣传。集释氏碑铭。丹阳尹录妍神记。并先简居士。然后施行。鄱阳忠烈王孝绪姊夫也。王及诸子岁时致馈。一无所受。尝自筮死期云。与刘著作同年。是秋刘杳卒。孝绪睨曰。吾其几何。数旬果亡。年五十八。皇太子遣使吊祭。赗赠甚渥。子恕追述先志固辞不受。门人谥曰文贞处士。
孝绪博极群书。无一不善。精力强记学者所宗。着七录削繁等诸书一百八十一卷。并行于世。编次佛道。以为方外之篇。起于此矣。
广弘明集卷第三
广弘明集卷第四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归正篇第一之四舍事李老道法诏 梁高祖武皇帝废李老道法诏 北齐高祖文宣皇帝通极论 隋沙门释彦琮
舍事李老道法诏
梁武
梁高祖武皇帝。年三十四登位。在政四十九年。虽亿兆务殷而卷不释手。内经外典罔不厝怀。皆为训解数千余卷。而俭约自节。罗绮不缘。寝处虚闲。昼夜无怠。致有布被莞席草屦葛巾。初临大宝即备斯事。日惟一食永绝辛膻。自有帝王罕能及此。旧事老子宗尚符图。穷讨根源有同妄作。帝乃躬运神笔下诏舍道。文曰。维天鉴三年四月八日。梁国皇帝兰陵萧衍稽首和南。十方诸佛十方尊法十方圣僧。伏见经云。发菩提心者即是佛心。其余诸善不得为喻。能使众生出三界之苦门。入无为之胜路。故如来漏尽智凝成觉。至道通机德圆取圣。发慧炬以照迷。镜法流以澄垢。启瑞迹于天中。烁灵仪于像外。度群迷于欲海。引含识于涅槃。登常乐之高山。出爱河之深际。言乖四句语绝百非。应迹娑婆王宫诞相。步三界而为尊。普大千而流照。但以机心浅薄好生厌怠。遂乃湛说圆常。亦复潜辉鹤树。阇王灭罪婆薮除殃。若不逢遇大圣法王。谁能救接。在迹虽隐其道无亏。弟子经迟迷荒耽事老子。历叶相承。染此邪法。习因善发。弃迷知返。今舍旧医归凭正觉。愿使未来生世童男出家。广弘经教化度含识同共成佛。宁在正法中长沦恶道。不乐依老子教暂得生天。涉大乘心离二乘念。正愿诸佛证明。菩萨摄受。弟子萧衍和南。于时帝与道俗二万人。于重云殿重阁上。手书此文发菩提心。至四月十一日。又敕门下。大经中说。道有九十六种。惟佛一道是于正道。其余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