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48-广弘明集-唐-道宣-第96页

寺起塔。将造函。寺东北二十里。忽见文石四段。光润如玉。小大平整。因取之以作重函。于是大函南壁异色分炳。为双树之形。高三尺三寸。茎如雪白。叶如玛瑙。北壁东壁有鸟兽龙象之状。四壁皆有华形左旋右转。其后基石渐变尽如水精。沙门道[王*(□/米)]图此双树之像置于许州。叶尽变为青色。明年岐州大宝昌寺。写得陕州瑞相图置于佛堂。以供养当户。大像三吐赤光。流出户外。于是户外千佛像及观世音菩萨亦频放光。半旬之内天华再落。
泾州于大兴国寺起塔。将造函。三家各献旧磨好石。非界内所有。因而用之恰然相称。
秦州于静念寺起塔。先是寺僧梦群仙降集以赤绳量地铁橛钉记之。及定塔基。正当其所。再有瑞云来覆舍利。是时十月雪下。而近寺草木悉皆开华。舍利将入函。神光远照。空内又有赞叹之声。
华州于思觉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有五色光气。去地数丈。状若相轮。正覆塔上。数十里外。遥望之。则正赤上属天。舍利下讫云雾复起。瑞雪飞散如天华。着人衣久之而不湿。
同州于大兴国寺起塔。舍利宿于近驿。天夜雨明旦舆行。云日迎之开朗。入自南门。而城北雨如故。既至寺。又阴雨。临入函。日乃出。众色光相绕日如轮。先是寺僧慧真。梦见圣人项有圆光明照天地来自西方入门而立。及舍利舆至。无故止于其所。因定塔基焉。十二月八日夜。有五色圆光。从基而上遍照城内。明如昼日。五十里咸见之。明年四月白光起于塔西。流照塔东。良久乃灭。
蒲州于栖岩寺起塔。九月二十六日。舍利在治下仁寿寺。其夜堂内光明如昼。二十八日定基。明日地大震山大吼。岩上有钟鼓之声。十月七日舍利将之栖岩。地又动。八日舆登山从者千数。大风从下而上。因风力俄顷至于佛堂。其夜浮图上有光。长数尺。乍隐乍显至于十余。瓶内亦有光五道散出。还敛入瓶。又有二光。并大如钵。出于西壁。合为一道流入塔基。食顷乃灭。俄而复出。流入于堂。山顶亦有大光。照二百里。远望者皆言烧山。九日夜又有二光绕浮图其一流照西谷。其一流照南谷。十二日堂内又有光状如香炉。流至浮图露盘。移时乃灭。其夜露盘上又有光。或散或聚。皆似莲华。移更乃灭。十三日夜浮图上又有光。如三佛像。并高尺。停住者久之。十四日夜有光三道。从堂而出。其一直上天。其一流于东北。其一状如楼阙赫照州城。自朔至望。寺及城内。常闻异香。桃李杏柰多花。人采之以供养。舍利入函之夜又有光。再从塔出。圆如大镜。诸光多紫赤。而见者色状不必同。或云如大电。或云如燎火。其都无所见者十二三。有妇人抱新死小儿来乞救护。至夜便苏。遇光照以愈疾者非一。诸州皆有感应。而栖岩寺最多。盖由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也。
并州于旧无量寿寺起塔。舍利初在道场。大众礼拜。重患者便得除。起塔之旦云雾昼昏。至于已后日乃朗照。五色云夹之。舍利将入函放光或一尺或五寸。有无量天神。各持香花幢幡宝盖遍覆州城。
定州于恒岳寺起塔。有一异翁。来礼拜施布一匹。负土数笼。人问其姓字而不答。忽然失之。此地旧无水。开皇三年初营寺其西八里白龙渊忽东流而过。作役罢水便绝。及将起新塔。水复大流。
相州于大慈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建塔之明年八月。光天尼寺写得陕州瑞相图。置于佛堂。神光屡发如电。又有五色云盖。正临堂上。一日四见焉。又有白云。状如林木氛雨金华。其二花形如大蝶。色似青琉璃。翱翔不下。乃腾虚而去。明年正月寺内又雨天华。
郑州于定觉寺起塔。舍利将至。寺东有光。如大流星。入至佛堂前而没。舆到此处无故自止。既而定塔基于西岸。其东岸旧舍利塔有二光。西流入于基所。寺僧设二千人斋供。然而万余人食之不尽。一瓮饭出八十盆余食。供寺众二百人。数日乃尽。舍利将入函。四面悬幡无风而一时内向。
嵩州于闲居寺起塔。人众从舍利者万余。有兔逆坂走来历舆下而去。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亳州于开寂寺起塔。界内无石。舍利至。便于三处各得一成磨方石。一似函而无底。乃合而用之。不须改凿。掘塔基至盘石。有二浪井夹之。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汝州于兴世寺起塔。天时阴雪。舍利将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复合。
泰州于岱岳寺起塔。舍利至州。其夜岳庙内有鼓声。天将晓。三重门皆自辟。或见三十骑从庙而出。盖岳神也。舍利自州之寺。来至数里。云盖出于山顶。五色而三重。白气如虹。来覆舍利散成大雾沾湿人衣。其状如垂珠。其味如甘露。自旦至午。雾气乃敛而归山。分为三段。乍来乍往。如军行然。盖亦岳神之来迎也。于是瓶内有声放光。高丈余。食顷乃灭。人审视之。见琉璃内金瓶盖自开。瓶口有寸光如着。炯然西指。虽急转终不回。如此经八日。将入函。光遂散出。还入金瓶云雾复起。有童子能诵法华经。来礼舍利。遂烧身于野以供养焉。明年二月六日。泰山神鼓竟夜鸣。北听(则声南南听则声北)东西亦如之。
青州于胜福寺起塔。掘基深五尺。遇盘石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