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二经同本异译(前后三译二存一阙其般若心经旧录为单本新勘为重译仁王般若等三经大义虽通大部全本大部中无是支派摄非从彼出)
上十三经十五卷同帙。
宝积部(但诸会重本并次第编之总八十二部此以诸部合成故存本数上录一百六十九卷一十七帙)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一十二帙)
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等译(新编入录)
右此经新旧重单合译共四十九会。合(古沓反)成一部(新旧共二十会单本新旧共二十九会重译于中二十六会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二十三会古译及唐旧译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编入会次具列如左)
第一三律仪会三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大方广三戒经同本异译。从第一卷至第三卷。
第二无边庄严会四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从第四卷至第七卷。
第三密迹金刚力士会七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从第八卷至第十四。
第四净居天子会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出法上录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本名菩萨说梦经。新改名净居天子会。当第十五及十六卷(细详文句与竺法护经稍不相类长房等录皆云失译法上录中云竺护出今者且依法上录定)
第五无量寿如来会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十一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无量清净平等觉大阿弥陀无量寿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七十八卷。
第六不动如来会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阿□佛国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十九卷及二十卷。
第七被甲庄严会五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从第二十一卷至第二十五。
第八法界体性无分别会二卷。
梁三藏曼陀罗仙译(第二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姚秦童寿所译法界体性经同本异译。当第二十六二十七卷(秦译本阙)
第九大乘十法会一卷。
元魏三藏佛陀扇多译(第二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梁众铠所译大乘十法经同本异译(初云婆伽婆者是也)当第二十八卷(经本题为僧伽婆罗译者误也)
第十文殊师利普门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三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普门品经等同本异译。当第二十九卷。
第十一出现光明会五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从第三十卷至第三十四。
第十二菩萨藏会二十卷。
大唐三藏玄奘译(出内典录勘同编入)
右唐旧译单本。从第三十五卷至第五十四(其菩萨藏会准大周录入重译中云与三卷菩萨藏经同本异译者误之甚也名目虽同多少全异检寻文义更复差殊其三卷菩萨藏经亦编入此中即富楼那会是今改旧辙以为单译)
第十三佛为阿难说处胎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旧胞胎经同本异译。当第五十五卷。
第十四佛说入胎藏会二卷。
大唐三藏义净译(勘同编入)
右唐旧译单本。当第五十六卷及五十七(此入胎藏会本名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十一十二卷三藏义净析出别行本菩提流志勘梵本同编入会次既不重译故为单本又与杂宝藏经难陀为佛逼出家缘初虽少同后乃全异不合以为重译此会及前会据其文理合入声闻藏内今为编入宝积通在菩萨藏
收)
第十五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
大唐天后代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第三译勘同编入)
右唐旧译重本。与旧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同本异译。从第五十八卷至第六
十。
第十六菩萨见实会十六卷。
高齐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从第六十一卷至第七十六。
第十七富楼那会三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第二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本名菩萨藏经。亦名大悲心经。与西晋竺法护所译菩萨藏经同本异译。从第七十七卷至第七十九(晋译本阙)
第十八护国菩萨会二卷。
隋三藏阇那崛多译(出内典录勘同编入)
右旧译单本。当第八十卷及八十一。
第十九郁伽长者会一卷。
曹魏三藏康僧铠译(第三译勘同编入)
右旧译重本。与法镜经及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等同本异译。当第八十二卷
(经本题为康僧顗者误也)
第二十无尽伏藏会二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
右新译单本。当第八十三卷及第八十四。
第二十一授幻师跋陀罗记会一卷。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新译(第二译)
右新译重本。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