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李文会曰】如我昔为歌利王截割身体者。如来设教。方便门多。若作教相言之。只是依文设教。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节节支解。曾无一念嗔恨之心。
【肇法师曰】五蕴身非有。四大本来空。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若以诸大宗师言之。即是先说有为权教。后显无为实理。若表法言之。歌者。即是慧之别名。利者。刃也。非谓世间之刀。王者。心也。是用慧刀割截无明烦恼之身体也。应生嗔恨者。谓色身与法身即不同也。当知割截之时。即不见有身相。亦不见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何处更有嗔恨也。
【华严经云】譬如虚空。于十方中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菩萨之心。亦复如是。
【川禅师云】智不责愚。颂曰。如刀断水。似水吹光。明来暗去。那事无妨。歌利王。歌利王。谁知远烟浪。别有好商量。
【李文会曰】忍辱仙人者。如来五百世中。修忍辱波罗蜜行。欲令一切众生。成就忍辱波罗蜜法。不著诸相。见一切人迷悟贤愚贫富贵贱。平等恭敬。不生轻慢。以至恶骂捶打。皆悉能忍。反生欢喜。不生嗔恨之心。
【圜悟禅师曰】大凡为善知识。应当慈悲柔和善顺接物。以平等无诤自处。彼以恶声色来加我。非理相干。讪谤毁辱。但退步自照。于己无嫌。一切勿与较量。亦不嗔恨。只与直下坐断。如初不闻见。久之魔孽自消耳。若与之较。即恶声相反。岂有了期。又不表显自己力量。与常流何以异。切在力行之。自然无思不服。且夫见性之人。闻人毁谤。如饮甘露。心自清凉。不生烦恼。则能成就定慧之力。不被六盗窃家宝。功德法财。遂从此增长也。
【傅大士颂曰】暴虐唯无道。时称歌利王。逢君出游猎。仙人横被伤。(子荣曰。逢君出游猎。仙人横被伤者。谓如来因地修行。证初地菩萨。修忍辱仙行。在山中宴坐。遇歌利王出游猎。王乃憩息。睡醒不见左右彩女。遂亲入山。寻见众妃宫女。围绕礼拜仙人。王乃大怒。问曰。云何恣情观我女色。仙人曰。于诸女色。实无贪著。王曰。云何见色不贪。仙人曰。持戒。王曰。何名持戒。仙人曰。忍辱即是持戒。王乃持刀割仙人身。问曰。还可痛否。仙人曰。实不痛。王即节节支解。问曰。还可痛否。仙人曰。实不痛。其时辅相大臣谏曰。彼之大士。逢斯患苦。颜色忻然。无所摇动。奈何大王如斯刑害。王乃止。尔时王者即憍陈如。是时仙人者。即释迦如来也。)频经五百世。前后极时长。承仙忍辱力。今乃证真常。
【川禅师云】目前无法。从教柳绿花红。耳畔无闻。一任莺啼燕语。颂曰。四大元无我。五蕴悉皆空。廓落虚无理。乾坤万古同。妙峰嶷嶷常如故。谁管颠号刮地风。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陈雄曰】夫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而菩萨受如来无相教法者也。欲成佛道。必发菩提无上道心。盖菩提无上道心。即清净无相心也。菩萨应当离一切相以发是心。然后可以成佛。
【李文会曰】应离一切相者。心常空寂。不生起灭。湛然清净是离一切相也。
【川禅师云】是。即此用。离此用。(百丈参马祖。祖见师来。取禅床角头拂子J起。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于旧处。)颂曰。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雪月风花。天长地久。朝朝鸡向五更啼。春来处处山花秀。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
【晁太傅曰】自定纯修之法。但于一切时中。随其办及。止习无住之住足矣。(又下文曰。金刚经云。应生无所住心是也。又僧肇五论有云。圣人之心。住无所住。内解注云。安住无为。名之为住。住无方所。故名无住。又六祖坛经云。我此法门。无住为本。又司马子微坐忘论翼云。不依一物而心常住。又云出世之法。以无著为本。华严云。一切境界。不生染著净身口意。住无碍行。灭一切障。世间受生。皆由著我。若离此著。则无生处。涅槃经云。凡夫著色。乃至著识。以著识故。则生贪染心。故为色缚。乃至为识之所系缚。以系缚故。则不能免生老病死忧悲大苦。一切烦恼。斴著同。)
【王日休曰】应。当也。不应住色生心者。谓不当住著于凡有形色而生心也。若受广大居宇。美好器用之类是也。不应住声香味触法心者。谓不当住著于声音馨香滋味。及所触而生心也。若爱声乐讴唱。爱龙檀脑麝。爱饮食异味。爱娇娆妇女。皆是住著于声香味触而生心也。不应住法生心者。谓佛法本为因众生根器而设化。若住著之。则是泥于法而无由见真性。故不当住著于此而生心也。应生无所住心者。谓凡有住著处。皆不得起心念也。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者。谓心若有所住著。则其住斴之非也。盖当使一念寂然。如虚空然。则可以见真性矣。此与第十分大略同。然此再言之者。乃详言之也。亦恐弟子有听之不审者。亦恐有续来听者。所以再言之。凡此经中重迭言者。义皆如此。
【李文会曰】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者。心住六尘。即著诸相。取舍憎爱。无有休期。应生无所住心者。心无所住。随处解脱。内外根尘。悉皆销殒。若一切无心。即无所住也。
【赵州云】我见千百亿个。尽是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