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56-成唯识论观心法要-明-释智旭-第131页

。等于无漏位也。若第六识入法空观。则此智便得现前。若第六识但入生空观时。虽名无漏。此智亦不现前。或第六识出观之后。名有漏位。此智亦不现前。故云或有间断。直至十地后心。法空智果恒时相续。乃令此智恒无间断。
妙观察智相应心品。(有二种别。一者)生空观品。二乘见位亦得初起。此后展转至无学位。(方得究竟。其在大乘。)或至菩萨解行地终。(初见道时。此智初起。)或至上(七地)位。若(于)非有漏(心时。)或(于非入灭尽定)无心时。皆容现起。(二者)法空观品。(惟于)菩萨见位方得初起。此后展转。乃至上(十地)位。若非有漏(心。又非但)生空智果。或(非入灭定)无心时。皆容现起。
言此后展转者。二乘见道之后。若有漏心。则生空观。便不现起。若入灭定。则生空观。亦不现起。故仍有间断也。菩萨七地已前亦然。法空观品。虽菩萨见道方能有之。然于十地已前。或于有漏心中。或于但生空智心中。或于灭尽定中。皆不现起。除此三位。方得现前。故亦有间断也。
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有义。菩萨修道位中。(为第六识)后得(智所)引故。亦得初起。有义。成佛方得初起。以十地中。依异熟识所变眼等。非无漏故。(设以)有漏(之)不共必俱同境(五)根(而)发无漏(五)识。理不相应故。此二于境明昧异故。由斯此品。要得成佛。依(于)无漏(五)根。方容现起。而数间断。(以必待)作意(缘力方引)起故。
明昧异者。有漏根识于境昧。无漏根识于境明也。问曰。小乘神通名为作意。佛地神通名为无记化化。今云成所作智。作意方起。何异小乘耶。答曰。小乘神通。作意方有。不作意则无。佛果神通。任运恒有。但应机方现。若无前机不浪起应。故名作意起耳。
此四种性。虽皆本有。而要熏发方得现行。因位渐增。佛果圆满不增不减。尽未来际。(何故不增不减。以其)但从种生。不(复更)熏成种。(何不更熏成种。)勿前佛德胜后佛故。
种皆本有者。性德也。熏发现行者。修德也。因位渐增者。全性起修。无差而差也。佛果圆满。不增不减者。全修在性。差而无差也。所知障如冰。四智品如水。所知障如月之黑。四智品如月之白。冰还成水。湿性何殊。白月渐圆。月体不动。性相不二之旨。于此亦可思矣。二初起门竟。
(午)三缘境门
大圆镜智相应心品。有义。但缘真如为境。是无分别。非后得智。行相所缘不可知故。有义。此品缘一切法。庄严论说。大圆镜智。于一切境不愚迷故。佛地经说。如来镜智。诸处境识众像现故。又此决定缘无漏种。及身土等诸影像故。(但以)行缘微细。说不可知。(犹)如阿赖耶(识。)亦缘俗故。(当知)缘真如故。是无分别。缘余境故。(即是)后得智摄。其体是一。随用分二。(但以)了俗由证真。故说为后得。(非实有先后也。)余一分二。准此应知。
释有二义。后义为正也。初证二智。必先证真而后了俗。所以说有前后。既在佛地。则念念真俗并照。但约缘真如义。即名为根本智。约徧缘余境义。即名为后得智耳。余平等性智。及妙观察智。亦各一体随用分二。准此应知。
平等性智相应心品。有义。但缘第八净识。如染第七。缘藏识故。有义。但缘真如为境。缘一切法平等性故。有义。遍缘真俗为境。佛地经说。平等性智。证得十种平等性故。庄严论说。缘诸有情自他平等。随他胜解。示现无边佛影像故。由斯此品通缘真俗。(亦是根本后得)二智所摄。于理无违。
释有三义。第三为正也。十平等性。已见第四卷中。
妙观察智相应心品。缘一切法自相共相。皆无障碍。二智所摄。○成所作智相应心品。有义。但缘五种现境。庄严论说。如来五根。一一皆于五境转故。有义。此品亦能徧缘三世诸法。不违正理。佛地经说。成所作智。起作三业诸变化事。决择有情心行差别。领受去来现在等义。若不徧缘。无此能故。然此心品。随意乐力。或缘一法。或二或多。(庄严论中。)且(一往)说五根于五境转。(然)不言唯尔。故不相违。(此智)随作意生。缘事相境。(以)起化(他)业故。(唯属)后得智摄。
释亦二义。后义为正也。三缘境门竟。
(午)四作用门
此四心品。虽皆徧能缘一切法。而用有异。谓镜智品。现自受用身净土相。持无漏种。平等智品。现他受用身净土相。成事智品。能现变化身及土相。观察智品。观察自他功能过失。雨大法雨。破诸疑网。利乐有情。如是等门。差别多种。
二释所生得中。二别释竟。
(辰)三结成
此四心品。名所生得。
四释所转得中。二别释竟。
(寅)三结示
此所生得。总名菩提。及前(所显得之)涅槃。(二皆)名所转得。
二明义别中。二别释竟。
(子)三结指
虽转依义。总有(能转道等)四种。而今(颂意)但取(所显所生之)二所转得。(以)颂说证得转依(之)言故。
二明转依果中。二正释竟。
(壬)三简示
此修习位。(但)说能证得(义。)非(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