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名天德。迎请供养。王有二子。一凶暴而色力充盛。一柔和而长婴疾苦。祖乃为陈因果。王即顿释所疑。又有咒术师忌祖之道。乃潜置毒药于饮食中。祖知而食之。彼返受祸。遂投祖出家。祖即与受具。后六十载太子得胜即位。复信外道致难于祖。太子不如密多以进谏被囚。王遽问祖曰。予国素绝妖讹。师所传者当是何宗。祖曰。王国昔来实无邪法。我所得者即是佛宗。王曰。佛灭已千二百载。师从谁得耶。祖曰。饮光大士亲受佛印。展转至二十四世师子尊者。我从彼得。王曰。予闻。师子比丘不能免于刑戮。何能传法后人。祖曰。我师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偈以显师承。王曰。其衣何在。祖即于囊中出衣示王。王命焚之。五色相鲜薪尽如故。王即追悔致礼师子。真嗣既明乃赦太子。太子遂求出家。祖问太子曰。汝欲出家当为何事。曰我若出家不为其事。祖曰。不为何事。曰不为俗事祖曰。当为何事。曰当为佛事。祖曰。太子智慧天至必诸圣降迹。即许出家。六年侍奉。后于王宫受具羯磨之际。大地震动颇多灵异。祖乃命之曰。吾已衰朽安可久留。汝当善护正法眼藏普济群有。听吾偈曰
圣人说知见 当境无是非
我今悟真性 无道亦无理
不如密多闻偈再启祖曰。法衣宜可传授。祖曰。此衣为难故假以证明。汝身无难何假其衣。化被十方人自信向。不如密多闻语作礼而退。祖现于神变化三昧火自焚。平地舍利可高一尺。得胜王创浮图而秘之。当东晋明帝太宁三年乙酉岁也
第二十六祖不如密多者。南印度得胜王之太子也。既受度得法至东印度。彼王名坚固。奉外道师长爪梵志。暨尊者将至。王与梵志同睹白气贯于上下。王曰。斯何瑞也。梵志预知尊者入境。恐王迁善乃曰。此是魔来之兆耳。何瑞之有。即鸠诸徒众议曰。不如蜜多将入都城。谁能挫之。弟子曰。我等各有咒术。可以动天地入水火。何患哉。尊者至先见宫墙有黑气。乃曰。小难耳。直诣王所。王曰。师来何为。尊者曰。将度众生。曰以何法度。尊者曰。各以其类度之。时梵志闻言不胜其怒。即以幻法化大山于尊者顶上。尊者指之忽在彼众头上。梵志等怖惧投尊者。尊者愍其愚惑。再指之化山随灭。乃为王演说法要俾趣真乘。又谓王曰此国当有圣人而继于我。是时有婆罗门子。年二十许。幼失父母。不知名氏。或自言璎珞。故人谓之璎珞童子游行闾里丐求度日。若常不轻之类。人问汝何行急。即答云。汝何行慢。或问何姓。乃曰。与汝同姓。莫知其故。后王与尊者同车而出。见璎珞童子稽首于前。尊者曰。汝忆往事否。曰我念远劫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转甚深修多罗。今日之事盖契昔因。尊者又谓王曰。此童子非他。即大势至菩萨是也。此圣之后复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四五年内却返此方。遂以昔因故名般若多罗付法眼藏。偈曰
真性心地藏 无头亦无尾
应缘而化物 方便呼为智
尊者付法已。即辞王曰。吾化缘已终当归寂灭。愿王于最上乘无忘外护。即还本坐跏趺而逝。化火自焚。王收舍利塔而瘗之。当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戊子岁也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者。东印度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又施无价宝珠。时王有三子。其季开士也。尊者欲试其所得。乃以所施珠问三王子曰。此珠圆明有能及此否。第一子目净多罗。第二子功德多罗。皆曰。此珠七宝中尊固无逾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三子菩提多罗曰。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诸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诸光中智光为上。此是世明未足为上。于诸明中心明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辩于此。既辩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宝。若明其宝宝不自宝。若辩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辩世珠。宝不自宝者。要假智宝以明法宝。然则师有其道其宝即现。众生有道心宝亦然。尊者叹其辩慧。乃复问曰。于诸物中何物无相。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尊者知是法嗣。以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及香至王厌世众皆号绝。唯第三子菩提多罗。于柩前入定。经七日而出。乃求出家。既受具戒。尊者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
心地生诸种 因事复生理
果满菩提圆 华开世界起
尊者付法已。即于坐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又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收以建塔。当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丁酉岁也(正宗记云。宋孝武之世也。又注云。以达磨六十七年算之。当在宋孝武建元元年甲午也)
景德传灯录卷第二
景德传灯录卷第三
中华五祖并旁出尊宿共二十五人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道育禅师(菩提达磨旁出三人)道副禅师尼总持(已上三人无机缘语句不录)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僧那禅师(慧可大师旁出七世共一十七人)向居士相州慧满禅师(已上三人见录)岘山神定禅师宝月禅师华闲居士大士化公和公廖居士昙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