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思惑。傥尸骸暴露。则神识不安。神识不安。可悲也。堂堂僧宝。可敬也。矧凡圣莫测。神圣渊府。龙蛇混居。安知肉眼所谓凡僧。非卽大士曲示乎。是故随供一骨。罔不具悲敬二田。九华为天下第一名山。乃荒原暴骼。悚目伤心。予初到山。首以此事经怀。适有众耆。快为鼓舞。不揣陋拙。倡作先声。其有见闻随喜无论若缁素。若少若多。旣投最胜之因。必克无上之果。敬则成佛道而有余。悲则度众生而无量。系以偈曰。僧相堂堂。福德之海。纵令朽骨。福性奚改。起塔供养。应至梵天。况复丈许。讵云不然。大士示形。徧在生死。青淤朽骨。黄金锁子。弹指合掌。的的真因。谁为证佐。妙法华经。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七之三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七之四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募造敬字庵疏】
【净然沙弥化念佛疏】
【忍草沙弥化念佛疏】
【建盂兰盆会疏】
【敷先开士守龛助缘疏】
【善生开士饭僧功德疏】
【重修观音庵疏】
【大悲圆行疏】
【结社修净业兼阅华严大钞助缘疏】
【募刻憨山大师全集疏】
【庐山五乳峰法云寺重造大殿疏】
【念豆儿佛疏】
【金陵三教祠重劝施棺疏】
【水陆大斋疏】
【疏二】
【募造敬字庵疏】
娑婆世界以音声语言为教体。故一一文字。皆佛祖慧命圣学源流所关也。敬字卽敬文宣至圣。与迦文世尊。其开昏愦而培智种者。岂浅鲜哉。温陵为文献之邦。素称佛国。今者有敬字庵之设。此洙泗道源所浚。亦西竺心光所映也。人皆可以为尧舜。凡有心者。皆得作佛。请从事于斯语。则凡点画纸墨之委弃者。皆可见尧于墙。见佛于瓦砾矣。抑更有告焉。一切字纸断断可与六经三藏同观。而六经三藏断断不可与一切字纸同视。庵成请勒斯语。
【净然沙弥化念佛疏】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具。故称性所起缘了二因。必与正因同得究竟也。是以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普摄一切三昧。修此三昧。凡有三种。一者惟念他佛。二者惟念自佛。三者自他俱念。修虽有三。成功则一。一念他佛者。托阿弥陀佛果德庄严。为我所念之境。专心注意而忆念之。或忆名号。惑想相好。或缘四十八愿。往昔洪因。或思力无畏等。现在胜德。或观正报。或观依报。总名为念他佛。贵在歴歴分明。一心不乱。则三昧功成。径登净域。如东林诸上善人。卽其证也。二念自佛者。观此现前一念介尔之心。无体无性。横徧竖穷。离过绝非。不可思议。具足百界千如。种种性相。与三世佛。平等无二。如此观察。功深力到。圆伏五住。净于六根。豁破无明。顿入秘藏。如西天四七。东土六祖。及南岳大师。天台智者。卽其证也。三自他俱念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是诸佛心内众生。诸佛是众生心内诸佛。托彼果上依正。显我自心理智。如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由我心性本具功德不可思议。诸佛果中威力不可思议。故感应道交。自他不隔。极果圆因。称理映发。如永明寿楚石琦所修法门。卽其证也。方便多门。归元无二。随行一辙。俱得到家。切勿疑虑。自隔要津。今净然沙弥。栖心净土。兼以此法广化有缘。当知只此一念。便可作大势至法王子眷属。慎无自轻自屈。更愿见者闻者。深心随喜。共登莲籍。亦慎无自藐藐他。庶几同圆种智。而五浊可空也。勉之哉。
【忍草沙弥化念佛疏】
弥陀如来。以四十八愿。摄化十方。势至大士。以念佛三昧。游此世界。当知末世众生。舍净土一门。而求脱生死。不可得矣。佛法无多子。久常难得人。一时勇猛。不若终身无倦所以慈云大师。示晨朝十念法门。飞锡尊者。阐一念得生妙旨。今忍草沙弥。发心普劝缁素。修此念佛三昧。每日从十万起以至一百。或惟十声。下至日念一声。不拘数之多寡。但以终身不闲断为则。将此饥餐渴饮工夫。用作宝地珍池左券。傥能一念中。顿破无明。便超寂光净土。顿断尘沙。便超实报净土。顿断见思。便超方便净土。纵未断惑。五浊渐澄。佛光渐露。登同居净土。永脱轮回。固无惑矣。普愿见者闻者。于此便作东林胜会想。于一切登名莲簿者。便作十八高贤想。则一心普念三世佛。而念佛三昧了了现前矣。
【建盂兰盆会疏】
予观世出世。至德要道。皆无有胜于孝慈者也。世闲非孝慈。无以成圣贤。出世非孝慈。无以作佛祖。顾孝慈之名一耳。实则有四焉。养父母育子孙。令皆得欢喜者。世界悉檀也。前可继。后可传。令皆得生善者。为人悉檀也。顺几谏。严庭训。令皆得灭恶者。对治悉檀也。底豫允若。佑启咸正。令皆得入理者。第一义悉檀也又一世之父母固然矣。推而极之。不有无始以来。歴劫生身之重恩乎。一家之子孙固然矣。扩而充之。不曰法界含灵皆犹吾赤子乎。是以儒者。且尽其道于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