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17-藏外

80-祖堂集-五代-释静-第28页

者。爰有禅德远来问津,山下遇见师,遂辄申问:“丹霞山在什摩处?”师指山曰:“青青黯黯底是。”禅德曰:“莫只这个便是不?”师曰:“真师子兒,一拨便转。”次于天台,居花顶峰三载。又礼国一禅师。以元和初上龙门香山,与伏牛禅师为莫逆侣。后于惠林寺,遇天寒,焚木佛以御次,主人或讥,师曰:“吾荼毗,觅舍利。”主人曰:“木头有何也?”师曰:“若然者何责我乎?”主人亦向前,眉毛一时坠落。有人问真觉大师:“丹霞烧木佛,上座有何过?”大师云:“上座只见佛。”进曰:“丹霞又如何?”大师云:“丹霞烧木头。”
师有时到山院寄宿,见老宿共行者同床坐。师放下衣钵便问讯二人,二人都不顾视。直至来朝,遂见行者将一铛饭向堂中心著,共老宿吃,又不唤师。师亦自向前共吃。行者见师向前,便顾视老宿云:“莫言侵早起。”师向老宿曰:“这个行者,何不教伊?大无礼生!”老宿云:“好个人家男女,有什摩罪过?点污他作什摩!”师云:“适来洎错放过。”
师作《孤寂吟》曰:
时人见余守孤寂,为言一生无所益。
余则闲吟孤寂章,始知光阴不虚掷。
不弃光阴须努力,此言虽说人不识。
识者同为一路行,岂可颠坠缘榛棘。
榛棘茫茫何是边,只为终朝尽众喧。
众喧不觉无涯际,哀哉真实不虚传。
传之响之只不闻,犹如灯烛合盂盆。
共知总有光明在,看时未免暗昏昏。
昏昏不觉一生了,斯类尘沙比不少。
直似潭中吞钩鱼,何异空中荡罗鸟。
此患由来实是长,四维上下远茫茫。
倏忽之间迷病死,尘劳难脱哭怆怆。
怆怆哀怨终无益,只为将身居痛室。
到此之时侮何及,云泥未可访孤寂。
孤寂宇宙穷为良,长吟高卧一闲堂。
不虑寒风吹落叶,岂愁桑草遍遭霜。
但看松竹岁寒心,四时不变流清音。
春夏暂为群木映,秋冬方见郁高林。
故知世相有刚柔,何必将心清浊流。
二时组糖随缘过,一身遮莫布毛裘。
随风逐浪往东西,岂愁地迮与天低。
时人未解将为错,余则了然自不迷。
不迷须有不迷心,看时浅浅用时深。
此中真珠若采得,岂同樵夫负黄金。
黄金亨练转为真,明珠含光未示人。
了即毛端滴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尘。
尘滴存乎未免僭,莫弃这边留那边。
直似长空搜鸟迹,始得玄中又更玄。
举一例诸足可知,何用喃喃说引词。
只见饿夫来取饱,未闻浆逐渴人死。
多人说道道不行,他家未悟诈头明。
三寸刺刀开旷路,万株榛棘拥身生。
尘滓茫茫都不知,空将辩口泻玄微。
此物那堪为大用,千生万劫作贫兒。
聊书孤寂事还深,锺期能听伯牙琴。
道者知音指其掌,方贵名为孤寂吟。
师又有《玩珠吟》:
识得衣中宝,无明醉自惺。
百骸俱溃散,一物镇长灵。
知境浑非体,寻珠不见形。
悟即三身佛,迷疑万卷经。
在心心岂测,居耳耳难听。
罔像先天地,渊玄出杳冥。
本刚非锻炼,元净莫澄停。
盘泊逾朝日,玲珑映晓星。
瑞光流不灭,真澄浊还清。
鉴照崆峒寂,劳笼法界明。
悍凡功不灭,超圣果非盈。
龙女心亲献,蛇王口自倾。
护鹅人却活,黄雀义犹轻。
解语非关舌,能言不是声。
绝边弥瀚漫,三际等空平。
演教非为教,闻名不认名。
二边俱不立,中道不须行。
见月休看措,归家罢问程。
诚心岂测佛,何佛更堪成?
又颂曰:
丹霞有一宝,藏之岁月久。
从来人不识,余自独防守。
山河无隔碍,光明处处透。
体寂常湛然,莹彻无尘垢。
世间采取人,颠狂逐路走。
余则为渠说,抚掌笑破口。
忽遇解空人,放旷在林薮。
相逢不擎出,举意便知有。
师又有《骊龙珠吟》:
骊龙珠,骊龙珠,光明灿烂与人殊,
十方世界无求处,纵然求得亦非珠。
珠本有,不升沉,时人不识外追寻,
行尽天涯自疲极,不如体取自家心。
莫求觅,损功夫,转求转见转元无。
恰如渴鹿趁阳焰,又似狂人在道途。
须自体,了分明,了得不用更磨莹,
深知不是人间得,非论六类及生灵。
虚用意,损精神,不如闲处绝纤尘,
停心息意珠常在,莫向途中别问人。
自迷失,珠元在,此个骊龙终不改。
虽然埋在五阴山,自是时人生懈怠。
不识珠,每抛掷,却向骊龙前作客,
不知身是主人公,弃却骊龙别处觅。
认取宝,自家珍,此珠元是本来人,
拈得玩弄无穷尽,始觉骊龙本不贫,
若能晓了骊珠后,只这骊珠在我身。
师有《弄珠吟》:
般若神珠妙难测,法性海中亲认得。
隐现时游五蕴山,内外光明大神力。